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研究



晋城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19-04-30 02:51:00    来源:《晋城工作》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针对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摸清我市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课题组对我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存在问题
  一是缺乏总体规划和统一指导。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等方面缺乏远景规划,相关的配套政策尚未完善;在申报国家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和先导区试验方面缺乏先行先试。二是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设施滞后,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23.4%,远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农村信息网络滞后,仓储冷链物流设施严重缺乏。三是面临较大的要素制约。土地流转及监管体制还不完善,集中连片规模流转成功率不高;政府扶农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和贷款抵押方式偏少;缺乏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四是融合发展层次较低。产业融合链条短,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精深加工水平低,品牌小而散,缺乏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化园区;利益联结松散,绝大部分产业融合采取的是订单农业、流转承包农业,违约率较高;农业多功能挖掘不够。五是市场主体带动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弱,大多数合作社“有名无实”,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规模小。
  二、路径选择
  促进农业内部整合型:坚持市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种养结合为主,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大力发展高产、高效、高附加值农业。一是要统筹考虑各区域养殖规模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布局规模化养殖场,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地。二是要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推广“林下养殖”等高效种养模式。
  支持农业产业链延伸型:以“规模农业”为主的地区,要围绕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链,合理规划布局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一批集群化农业加工基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重点加强以高平生猪屠宰、阳城蚕桑加工、泽州小杂粮加工、陵川中药材加工、沁水肉鸡加工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
  引导农业功能拓展型: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型农业。一要紧抓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整市推进试点机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二是结合特色小镇建设,加强对太行古堡群的保护和利用,支持建设历史文化小镇,发挥生态优势,打造休闲养生和生态农业旅游小镇。三是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发展“田园综合体”。四是“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沿线和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庄,要充分发挥区位、政策、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等优势,积极发展“旅游+”“生态+”等模式。
  加快科技渗透型: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业体系的创新升级。一是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二是促进现代生物技术向农业领域渗透,形成农业与生物产业融合。三是加快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功能农业、设施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把推动农村三产融合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由市发改委、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商务局等相关单位组成联席会议制度,具体负责农村产业融合的协调、指导和督查等工作。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高标准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并以此规划为引领,坚持“多规合一”。继续推动落实中央、省关于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争取财税、金融、保险、投资、科技、人才和用地用电等政策支持。积极申报国家、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园,强化示范带动。
  (二)突出重点,推动农村三产全面升级。做优做精一产。调整优化特色农业产业布局,促进畜牧、蚕桑、设施蔬菜、干鲜果、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积极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做强做深二产。鼓励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带动农民就近就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突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挖掘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做大做活三产。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意农业、景观农业、节庆农业、会展农业和农业主题公园、休闲农业庄园、特色小镇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一批知名村镇和特色园区,打造旅游集聚区。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电子商务与实体流通相结合的物流体系。
  (三)创新制度,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订单农业。进一步规范合同内容,严格合同管理。支持经营主体与农民签订保护价合同,并按农产品收购量进行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鼓励龙头企业采取承贷承还、信贷担保等方式,为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加强对订单农业的监管与服务,强化企业与农户的诚信意识。推广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鼓励以土地、林地为基础的各种形式合作,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让农民分享到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通过双向入股进行利益联结,探索形成以农户承包土地、林地经营权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
  (四)集聚要素,激活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活力。强化人才支撑。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既要培育一批乡村本土人才,也要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准入条件,完善运行规程,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产品精深加工和营销。完善用地保障。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造。总结泽州县农地入市经验,在全市尽快推开。探索农村“三变”改革路径。推广土地入股、托管等新型流转方式。完善农业设施用地管理政策,给予农村产业融合一定的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健全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领域,整合现有涉农领域的扶持政策,合并支农资金项目,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规范开展,完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和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资本、技术密集型领域。
  (五)强化服务,夯实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基础支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村道路、水、电、气,尤其是光纤、宽带、电子商务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加强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统筹规划建设具备农产品流通加工、仓储、运输、配送等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研究适合山地丘陵土地的高效高产作物。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产业化技术推广应用。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在全市对标一流述职评议会上的讲话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