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当前位置: 首页>> 和谐晋城



沁水县郑村镇30年的变迁


2016-08-15 11:38:41    来源:  

赵书田

  郑村镇,沁水县城东南一个偏远小镇,面积80多平方公里。晋城建市30年来,这里从一个贫困乡镇变成一个富裕、文明的乡镇。30年过去了,很多东西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的模糊,唯有留在记忆里的某些景象,一直在脑海里萦绕并经常引发思考。

  责任的担当

  1984年,沁水县委对郑村公社的党、政班子进行了调整,一个平均年龄36岁的班子,被县委派到了郑村公社就任。

  当时的郑村公社在沁水县也算个较大的公社,26个生产大队,86个自然庄,13394口人,是全县7个万人以上的公社之一。属纯农业公社,全年总收入311万元,人均纯收入165元,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公社。

  县委的信任和重托对每个班子成员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在党、政班子会上,党委书记和大家说:“县委把郑村13000多口人交给我们,能不能让郑村人民过上好日子,就靠我们大家了,我们宁可努死牛,也不能翻了车,最好是牛活着,车跑着,一定要让郑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我们任内有所提高”。班子成员人人表态,决心精诚团结,同心同德,为实现这朴实的目标勇于担当,竭尽全力。

  为了对郑村公社全面了解,党委组织“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到各大队、生产队、农户和公社的机关单位调研,题目就是“要使郑村富,该走哪条路”?于此同时,书记、主任主动征求郑村公社在外工作的部分同志对郑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一个星期的调研汇综,大致主要由五个方面的建议。一是认为要想富先修路,解决瓶颈问题;二是认为稳定基础,发展林果来的快;三是认为郑村地下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工业企业;四是认为重点抓专业户扶持,起好的带头作用。还有的说先抓教育,改善教学环境等等。

  党委根据大家的意见,经过讨论提出了一条符合郑村实际的战略思路,即“地上林果树,地下挖黑库(挖煤),修通郑晋路(郑村至晋城),扶持专业户,三年打基础,五年迈大步。”短短几句话,既概括郑村人民的意愿,又符合郑村的实际,更便于记忆实施。同年6月份,人民公社改为乡镇建制,为郑村乡党委、乡人民政府。1985年晋城建市,沁水县划归晋城市管辖,后撤并乡镇又改为郑村镇。

  艰难的开拓

  郑村乡的经济发展思路基本敲定,在具体实施中,他们按照“农林牧副常年抓,道路建设秋冬抓,煤业开发专门抓,各项工作协调抓”的安排,具体实施,并决定乡长除了负责全乡行政和经济建设外,配一名副乡长重点抓乡办煤矿的前期筹备工作。

  新建煤业,审批程序复杂,要求资料图纸较多,对于门外人来说就是一筹莫展。于是乡长亲自上县、地区、省里、晋矿找人、找资料,为了解决批矿用的地形地质图、底板等高线图、井筒柱状图,乡长和副乡长在省地质矿产局住了12天,亲自动手描图9张,不仅解决了乡办煤矿的需要,而且为后来县办和村办矿井的审批,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早日获取资源审批和采矿许可证,两位乡长往返省城、长治、晋城十多次,用实际行动感动了有关办事人员。后来,煤矿开工出现资金短缺,他们又到处招商引资,经过四年多努力,终于开采出了乌黑明亮的兰花炭,成为郑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煤矿。

  为了修建郑村的通外公路,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分组勘察选线,带领全乡人民奋力拼搏,经过四个秋冬,终于修通了郑村至郭河、辽河到大东沟15公里的郑晋公路,还有郑村到嘉峰的乡间公路。

  在改善办学条件上,四年多新建和修缮教室396间,学生有了一个比较安全的学习环境,随后又逐步新建中学、小学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阅览室、标准体育场,购置了大量的体育器材,使郑村乡的教学条件在全县领先。

  丰硕的回报

  随着时间的流逝,30年来8任镇党委、政府领导,为了实现让郑村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承诺,前赴后继,不断创新,延续接力,一任接着一任干,将一个贫困乡镇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人文厚重的小镇;一个百姓富裕、生活幸福的小镇;一个和谐稳定、连续多年无越级上访的小镇。

  在实际工作中,历届党委、政府结合郑村镇的实际,开动脑筋,调查研究,依靠群众,群策群力,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经济和社会有序发展。为了预防腐败现象发生,杜绝各村工程发包中因暗箱操作引发干群矛盾,在全县首家成立了小型招标中心,堵塞了镇村两级小型工程建设领域缺乏监管的漏洞。成立“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共办理便民服务事项3万多件,调解矛盾纠纷120多件,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制定了村级重大事项事前收集民意制度。依靠群众,征集民意,严格流程管控,保证制度畅行,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断迸发。群众明白知情,各项工作积极协助,配合有力。大量的难题如移民搬迁、河流治理、新建学校等都顺利解决。到2013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全县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12020元,是1983年的73倍,增幅全县第一。全镇党的建设被评为红旗党委,还被评为“全省百镇建设镇”和“晋城市转型综改特色城镇化试点”。一个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新郑村,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潮中,正蓄势待发,向着更加美好、幸福的未来阔步向前!

 (作者单位:沁水县人大常委会)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