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 世 新
(2019年12月3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点供用地双平衡”改革试点阳城现场会,是贯彻落实市委“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的具体实践,是改革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动举措。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研究加快推进改革的具体措施,动员全市上下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把握关键、快速启动,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加快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凝聚强大动力。
市委对阳城试点所取得的成绩是充分肯定的。张书记特别批示,要求“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做法。召开一次全市范围的现场推进会,强力进行推广”。为贯彻市委决策部署和张书记批示精神,就进一步做好“点供用地双平衡”改革工作,盘活土地资源,推动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我强调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开展“点供用地双平衡”改革试点、盘活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点供用地双平衡”试点、盘活土地资源是促进我市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之举。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决定在全省开展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并把我市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整市推进试点。
为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让“沉睡的土地”变为活的资产,为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土地和资金保障,有效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宅基地利用粗放、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不高、农业要素市场配置不合理、农民内生动力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切实搞好试点工作,2018年以来,市委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意见(试行)》《关于盘活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实施办法(试行)》和《关于我市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中有关问题的把握》三个重要文件,阳城县蟒河镇“点供用地双平衡”改革试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盘活土地资源的有益尝试。
(二)开展“点供用地双平衡”试点、盘活土地资源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促进绿色发展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改革创新,让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展“点供用地双平衡”改革试点,盘活土地资源,一方面可以控制开发强度,在建设项目中按照实际需要进行点状报批和供应土地,项目区域内的其他农用地则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地形地貌,最大限度保护区域生态系统不被破坏;再一方面可以全面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和人居环境整治,同步推进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促进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的有序流动;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挖潜,持续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真正使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和对阳城“见新见绿”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
(三)开展“点供用地双平衡”试点、盘活土地资源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开辟了崭新途径。开展“点供用地双平衡”改革、盘活土地资源,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既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培育农村新业态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更是我市在乡村振兴政策背景下,最后一次市场重新配置资源实现弯道超车的重大发展机遇。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盘活土地资源,鼓励农民自愿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资产股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等各种无形资产,通过协商或者商业评估折价,依法投资入股经营主体,成为“股份农民”,使农户成为规模经营参与者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社会法人,与经营主体“联产联心”,增加财产性收入和各类分红收入,实现多渠道增收,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二、守正创新,认真落实“点供用地双平衡”改革试点、盘活土地资源的原则要求和主要任务
开展“点供用地双平衡”改革试点、盘活土地资源的总体要求是:一要大胆先行先试。就是要用改革思维处理好农村土地资源“变与不变”。不变,就是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变,就是在坚持基本土地制度的前提下,放活土地经营权、搞活经营方式。必须在不变的前提下大胆围绕着农村“四块地”求变,才能推动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更大突破。二要因地制宜施策。各县(市、区)在盘活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和集体林地“四块地”的过程中,既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也要切合本地实际,做到管用有效。三要保障农民权益。在推进改革中,必须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利益,落实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确保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开展“点供用地双平衡”改革试点、盘活土地资源的基本原则是:一要坚持农民主体。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农民成为试点工作的实践主体,成为试点红利的主要受益者;二要坚持政府主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激励、资金扶持,引导农民参与和社会资本助力,汇聚产业振兴的强大合力;三要坚持市场运作。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项目为纽带、股份合作为手段,农民、村集体、市场主体共同参与,以市场撬动各种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四要坚持政策支持。要把试点工作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农村改革、农民增收等工作统筹推进,有效整合土地、林地、规划、项目审批等支持政策,强化盘活土地资源和推动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制度性供给。
开展“点供用地双平衡”改革试点、盘活土地资源的主要任务是:一要激发农村土地资源要素活力。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在和工商资本合作中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最大程度激活土地这一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要按照市委印发的《关于盘活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实施办法(试行)》,盘活承包地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体林地和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农民房屋财产权,加快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二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以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为前提,在明晰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基础上,按照股份合作的原则,将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资产折股量化到人,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担保、继承等权能,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成为能够独立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法人,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三、聚焦重点,准确把握“点供用地双平衡”改革试点、盘活土地资源的关键环节
(一)面向市场发掘优势,选准选好产业项目。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优化农业结构,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以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已成为新时代农村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要用好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挖掘农业多元价值,大力发展“种植+”林牧渔,形成循环型农业;“农业+”加工流通,形成延伸型农业;“农业+”文化、教育、旅游,形成体验型农业;“农业+”信息产业,形成智慧型农业。各县(市、区)要依据本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民俗传统等比较优势,确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实现错位竞争。
(二)增减占补灵活运用,确保用地合理合法。发展乡村产业,核心问题就是用地支持。点供用地双平衡改革,在坚守耕地红线的前提下,在城镇开发边界以外,按照项目开发建设的实际用地需求,以“点状”供应土地,建多少、批多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要像阳城经验提到的那样,其他地方有的拿来就用、法律没有禁止的大胆试用,涉农产业优先用,产业融合灵活用。同时,要注重用地的合法性。首先要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严格执行耕地、林地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其次,用地过程要合法。严禁出现严重改变原有地形地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格控制建筑层高和密度;严格限制转让。第三,积极创新实施方式,吸引工商资本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三)多规合一科学布局,突出规划引领带动。要因地制宜统筹村庄空间发展,依法调整修改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与县(市、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统筹考虑,科学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安排农村经济发展、村庄建设、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等各项用地。同时,要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中,充分听取他们的建议,使村庄未来的发展更符合村民的愿望和要求。改革中,要对农民参与的原则、过程、形式和要求做出相应规定,保证公众参与的规范化,让村民切实感受到规划对当地发展的重要性。
(四)群众参与民主决策,完善农民权益保障。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最重要的还是充分激发广大农民自身的动力,要使农民通过就业、土地出租、订单生产、要素入股等形式获取工资性收入、经营权流转收入、产品销售收益、股份分红等多种收入。特别是鼓励农民通过持股方式,与市场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利润分配机制。要健全资金互助、信息互通、市场共用、品牌共创等资源要素共建共享机制,对农村碎片化建设用地及农用地实施精细整治,确保零星、分散、闲置、低效土地“颗粒归仓”,把节约的土地指标上市交易,挖掘第一桶金,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五)因地制宜内外兼修,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实施乡村振兴,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是重要抓手,人居环境改善是关键。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力求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谱好融合“交响曲”,与当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在乡村经济发展基础上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村容村貌改善与经济发展携手并进。要继续优化农村招商引资服务环境,在项目运营过程中主动服务企业、支持项目建设。
四、凝聚合力,为扩大“点供用地双平衡”试点、盘活土地资源提供坚强保障
(一)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协作配合。各县(市、区)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优化相关审批工作,切实为“点供用地双平衡”试点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乡镇党委、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试点工作,把主要精力用在抓改革推进和工作落实上。改革主管部门要发挥好牵头、协调、抓落实的作用,量化分解各项任务目标,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担。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市县工作联动和政策指导,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吃透政策精神,牢牢把握改革流程,做到步骤不少、内容不减、程序规范、确保成效。
(二)广泛宣传动员,尽快启动实施。要继续加强对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典型经验的宣传推介。在前期媒体刊发、万名干部培训、此次现场会基础上再进一步,通过印刷案例手册、举办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拓展宣传渠道、扩大宣传范围、丰富宣传手段,将试点改革的政策精神和工作部署送到千家万户,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千军万马勇闯改革关”的浓厚氛围。
(三)注重机制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各县(市、区)要认真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配套制度,明确试点要求,规范试点程序,不断总结完善。各职能部门要从过去习惯于争取项目强农惠农,转变为更加重视政策引导兴农护农。基层乡村要从过去习惯于依靠财政直接支农,转变为更加重视运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源支农。要建立监督监管及结果反馈工作机制、绩效评估和定期报告制度,对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四)加强督导考核,推进工作落实。从前期试点工作来看,加强督导对于试点顺利推进十分重要。各县(市、区)都要建立“点供用地双平衡”改革专项督导组,强化目标导向,强化过程管理,强化跟踪督导。要严肃工作纪律,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对借改革之机谋取私利、侵害农民利益的;对作风不实、措施不当、违背政策而引发不稳定问题的,将严肃追责问责。同时,建立健全目标考核制度,将试点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严格兑现奖惩,确保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同志们,改革激活一池水、观念一变地生金,40年前,改革开放从农村起步,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今天,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崭新图景,市委以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推进“点供用地双平衡”试点为突破,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路径、提供了方法,让我们以此次现场会为契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学习借鉴阳城经验,持续拓展试点成果,为推动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知识窗 ·点供用地双平衡
“点供”用地,是指在建设项目中按照建多少、转多少、征多少的原则点状报批,点状供应;项目区域内的其他农用地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地形地貌和农用地性质,采取只征不转和不征不转的方式,由项目单位向政府和村集体或农民直接租用的一种土地供应方式。“双平衡”是指建设农林文旅康项目用地涉及占用耕地、林地,通过“置换”或复垦的方式在县域内实现占补平衡,节省上缴的占补平衡费用,作为农村发展的第一桶金。点供用地节地效益和生态保护效益明显,一是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区域生态,保持原有地形地貌;二是高效、节约地利用建设用地指标;三是大幅度减轻建设占用农用地占补平衡压力;四是有效缓解企业投资压力;五是增加农村农民的经济收入。?
为了进一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为我市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充足要素支撑,市委书记张志川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在阳城县蟒河镇开展“点供用地双平衡”改革试点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两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阳城试点快速推进,原定7、8两个月的试点时限,8月13日就取得了省林业和草原局对试点村——蟒河镇邢西村下达的“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阳城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
点供用地双平衡是在坡地乡村发展农林文旅康项目的优选供地方式,省自然资源厅对开展该试点非常关注和支持,10月9日已专门下文确定我市为全省“点供用地双平衡”试点市,沁水县、陵川县等县(市、区)已都摸清了项目底子,正在积极开展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