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当前位置: 首页>> 领导论坛



以督察促整改 建机制补短板 全面推进美丽晋城建设


2018-12-18 09:16:00    来源:《晋城工作》  

王宏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晋城市作为一个北方资源型城市,当前正处在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低碳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推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动力,认清形势,找准差距,完善机制,补齐短板,全面加快推进美丽晋城建设。

  一、全市生态环境现状

  (一)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截至2017年底,我市市区六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呈现“一降五升”,其中: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46μg/m3,同比下降了33.33%;PM2.5平均浓度为64μg/m3,同比上升了4.92%;PM10平均浓度为120μg/m3,同比上升了8.11%;臭氧平均浓度为220μg/m3,同比上升了70.54%;一氧化碳平均浓度为4.3mg/m3,同比上升了7.5%;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45μg/m3,同比上升了15.38%。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7.89,同比上升了8.53%。面对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防治形势,通过强力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市区PM2.5平均浓度为58μg/m3,较2016年同期下降了26.58%;综合污染指数为6.93,较2016年同期下降了20.71%。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一是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截至2017年底,丹、沁“两河”9个省考监测断面有6个断面稳定达到或优于三类水质,其他3个断面中东焦河水库出口断面为四类水质;白水河断面、高平河西断面虽然仍为劣五类水质,但是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均有所下降。二是黑臭水体治理情况。建成区内的10条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启动。三是饮用水水质状况。截至2017年底,1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四是地下水水质状况。据监测数据显示,我市11个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类别均保持稳定。

  (三)土壤环境状况。全市土壤环境总体安全。2017年,全面启动了土壤污染防治详细调查工作,对全市化工、焦化、电镀、纺织、危险废物、垃圾处置等52家土壤重点监管行业企业的基本信息、环境风险进行了调查核实,确定了42家土壤污染风险防控重点监管源名单,向社会进行了公示,并完成了112个国家认定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的布设工作,其中背景点位3个,基础点位47个,风险点位62个。

  (四)生态环境状况。截至2017年底,我市共建成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沁水历山、阳城蟒河),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阳城崦山、泽州猕猴、陵川南方红豆杉);建成省级以上森林公园6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陵川棋子山),省级森林公园5个(城区白马寺山、高平七佛山、泽州珏山、泽州华阳山、阳城阳高泉);建成省级地质公园3个(泽州丹河蛇曲谷省级地质公园、沁水历山省级地质公园、阳城析城山省级地质公园);建成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皇城相府景区、王莽岭景区、山里泉景区、珏山景区)。全市林业用地808.8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9.20%,居全省首位。

  二、全市生态环境形势及突出问题

  2017年以来,在中央环保督察的有力推动下,各县(市、区)及市直相关部门聚焦本区域、本行业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严格按照网格化环境监管职责,层层压实环境监管主体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但是,晋城作为一个典型的北方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煤独大的资源型、超重型产业结构,特别是在加快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环境承载力与产业发展的矛盾不断凸显,环境治理任务趋于繁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

  (一)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压力大。截至2017年底,我市PM2.5平均浓度为64μg/m3,较2016年同期上升4.92%;优良天数为164天,比例为46.4%。综合分析,造成我市大气污染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偏重,工业围城突出。全市共有94座地方煤矿,晋煤49座煤矿,煤化工企业20家,冶铸企业100余家。其中,我市市区周边半径10—20公里范围内分布5家电力企业、10家化工企业、85家钢铁(铸造)企业、12家建材企业及8家区域燃煤供热企业,年燃煤量达到1538万吨,年排放二氧化硫43865吨、氮氧化物37520吨、烟粉尘52003吨,在京津冀“2+26”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中,工业围城对晋城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最为突出。二是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运输结构。据统计,全市每年1亿多吨的煤炭运输量,公路运输就占了近80%,运输过程中的排放、扬尘对空气质量影响很大。三是特殊的地理、气象条件。晋城的地理特征西北较为平整,东南以丘陵为主。西北具备工业发展条件,工业比较集聚,城市在东南方向,处于下风口,工业污染源全部向城市扩散。同时,晋城春夏刮东南风,与西北风相遇,不利于空气扩散;秋冬季西北风刮来,污染源全部吹向城市,影响空气质量。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我市境内较大的河流为沁河、丹河,从全市水环境质量状况来看,沁河是全省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所设置的4个监测断面(张峰水库出口、郑庄、润城、拴驴泉)均达功能要求,其中跨省界拴驴泉断面稳定达到二类水质标准;但是丹河中游水质污染严重,所设置的5个监测断面(赵庄、高平河西、东焦河水库出口、后寨、白水河)中高平河西段、白水河两个断面不达功能要求,均为劣五类水体。

  (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集中供热、供气尚未实现全覆盖。市区还有部分居民未实施集中供气和集中供热,各县县城集中供热、供气率普遍不高。二是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作用发挥不足。有的县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偏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污水处理需求。一些县(市)污水管网配套建设滞后,对城市餐饮垃圾、城市粪便的处理仍以简单的填埋为主,集中式焚烧处理、生物处理资源化利用率较低。

  (四)执法监管能力仍很薄弱。一是执法力量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环保执法队伍建设,但各级环保部门仍存在着人员不足、装备不精等问题,环境监察、监测标准化建设仍然滞后,难以满足日益繁重的环境监管任务。特别是在县乡两级,由于人员编制不足,雇用临时工参与环境执法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监管手段单一。过多依赖于限期整改、行政命令等手段解决环保问题,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以及现代科技手段防治环境污染方面的能力不足,缺少管用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三是队伍素质不高。基层环保队伍中,环保专业人员较少,一些环保执法人员对环保政策法规、生产工艺不熟悉,存在着执法不规范、监管不得力等问题。

  三、坚持防控结合,健全完善机制,加快推进美丽晋城建设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作为环保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本着“源头防污、工程治污、管理控污”的方针,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深入开展铁腕治污,严格环境执法,着力解决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为全面加快美丽晋城建设提供环境保障。

  (一)强力推进源头防污。一是强化规划政策引导。严格控制新建煤炭、电力、钢铁、化工等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引导现有企业加快改进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二是以环保倒逼产业绿色转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加快淘汰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积极引导传统行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入园入区、兼并重组,实现转型升级。三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横下一条心,培育新动能,重点发展大数据、光机电、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文化旅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新路。

  (二)强力推进工程治污。一是实施工业企业综合治理工程。持续推进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对未落实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的企业实施停产整治,对煤矸石制砖企业实施脱硫、除尘对标改造,对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坚决关停取缔。二是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继续加快推进市区集中供热、供气步伐,对41平方公里禁煤区燃煤实施严管严控;进一步巩固清洁取暖改造成果,对完成改造的居民和公益性单位进一步完善配套保障体系,确保正常运行,有效防止燃煤反弹。三是实施机动车管控工程。强化对中、重型柴油车辆的管控,对中原街、西北环全面实施中、重型柴油车禁行,严厉查处货车超标排放行为。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在市区建成区禁止使用高排放工程机械。四是实施扬尘防治工程。持续强化对工业企业物料堆场、建筑施工工地以及道路运输扬尘的执法检查和视频监控,所有物料堆场必须严格落实全封闭措施,所有建筑施工工地必须严格落实扬尘污染防治“六个百分之百”措施,所有渣土运输车辆必须严格落实“苫盖”措施。加大对市区西北环、中原街及市区主要路街的冲洗保洁力度,在重点时段、重要路段实施不间断喷雾降尘。五是实施精准治霾工程。依托中国环科院等专家团队,对工业源、生活源、移动源进行深入调查,对PM2.5、臭氧、一氧化碳来源及区域污染物传输进行深度解析研究,科学制定治霾方案,为实现我市大气污染防治“靶向治理”提供支撑。六是实施污水处理工程。加快推进白水河、石淙头人工湿地,高平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高平马村镇,泽州大阳镇、高都镇、巴公镇、金村镇5个重点乡镇等一批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七是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全面完成103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可有效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促进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八是实施张峰水库饮用水保护区划分及保护工程。对张峰水库进行保护区划分,采取综合保护措施,切实保障市区、高平、泽州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九是实施全市煤炭企业矿井水达地表水三类改造工程。对全市106个煤矿实施废水达地表水三类改造,可作为河道补充水,维持河流基本生态用水需求。十是实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程。对全市41个农用地详查单元内374个农用地土壤样品进行监测、分析、比对、评估,为今后全市土壤环境质量风险管控、污染防范及修复治理奠定基础。十一是实施土壤重点监管企业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工程。对全市涉及电镀、化工、危险废物处置等15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实施工业地块土壤污染状况风险评估,摸清土壤污染风险程度、污染物要素、污染特征等情况,有效防范工矿企业污染土壤风险。

  (三)强力推进管理治污。一是持续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坚持以铁的担当尽责、铁的手腕治患、铁的心肠问责、铁的办法治本,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区域,创新执法方式和手段,对电力、钢铁、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进行拉网式、无缝隙、全覆盖的排查整治,充分运用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行政拘留、信息公开等多种手段,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二是建立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考核、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对35个重点乡镇(街道办事处)区域空气质量进行每日通报,每月排队,年终考核,在全市8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设置环境网格化监管中心或环保站,进一步压实环境网格化监管职责。三是严格落实生态红线、环保督察、排污许可证、污染源普查等制度。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