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市粉煤灰高附加值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0 11:28:41
市思及达商贸有限公司课题组
粉煤灰一直以来被视为工业固体废弃物,长期的巨量堆积储存造成土壤、大气、水体污染和资源浪费,对其高附加值综合利用,可减缓环保压力,为能源改革发展开辟新路径,同时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
可行性研究基于文献查阅、咨询专家、实地考察等获得的大量数据和信息,在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后,总结了粉煤灰物理化学矿物特性及其利用现状,全国及我省我市粉煤灰综合利用政策,全市范围粉煤灰排放、综合利用情况等;分析了我市粉煤灰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我市推进粉煤灰高附加值有效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市只有变革发展模式,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才能做大做强,我们就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我市粉煤灰排放及利用情况
(一)我市粉煤灰排放情况。2018年全市范围共31家企业排放约303万吨粉煤灰,其中,阳城6家、排放232万吨;泽州10家、排放56万吨;城区7家、排放5.4万吨;高平5家、排放9.1万吨;沁水2家、排放0.34万吨;陵川1家、排放8.9吨。
2018年粉煤灰排放10万吨及以上的企业占全市排放量的97%,其中阳城国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26万吨、占比47%,大唐阳城发电有限公司56.5万吨、占比21%,阳城晋煤能源有限责任公司47.7万吨、占比18%,以及国投晋城热电有限公司28.6万吨、占比11%。
我市粉煤灰排放行业分布与全国一致,主要源自煤热电、煤化工行业,其中煤热电行业粉煤灰排放量占全市粉煤灰排放量87.8%,煤化工行业粉煤灰排放量占全市粉煤灰排放量10.3%,其他少部分来自企业煤制气行业,占比1.7%,洗选煤及滤料生产行业,占比0.11%,其他用煤行业占比0.03%。
(二)我市粉煤灰综合利用情况。我市粉煤灰利用企业消纳能力弱,2018年全市粉煤灰综合利用148万吨,综合利用率48.8%。但其中80%以上的粉煤灰都由外省市企业综合利用,我市企业综合利用仅27.8万吨,占全市粉煤灰排放量9.2%,占全市粉煤灰综合利用量的18.8%。
我市粉煤灰利用行业主要集中在建材行业,其中水泥制品制造23家,利用12.8万吨,占比46%;建筑砌块制造15家,利用11.2万吨,占比40%;砼结构构件制造3家,利用3.6万吨,占比12.9%;石墨及碳素制品1家,利用150吨,占比0.5‰;泡沫塑料1家,利用26吨,占比0.09‰;其他建筑材料制造4家,利用2016吨,占比0.7%。
二、我市粉煤灰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粉煤灰综合利用,制定了《晋城市煤矸石和粉煤灰综合治理工作方案》,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优化建设方案、加大政策支持等措施来推动粉煤灰综合利用科学高效发展。2019年11月成功申请的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是我市为粉煤灰综合利用营造的广阔的发展环境、搭建的良好平台,也是积极拓宽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废利用的专业渠道。
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粉煤灰综合利用企业仍存在规模有待扩大、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 我市粉煤灰利用企业消纳能力弱。我市煤粉灰年排放300万吨,但全市粉煤灰综合利用企业仅可利用9.2%,消纳能力远远无法满足我市的排放量。
2. 粉煤灰利用产业结构单一,粉煤灰利用产品的产量低、科技含量低。主要为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其中水泥制品和建筑砌块共占比86%,利用时也存在因扬尘污染造成环评不过关停产等问题。
3. 未形成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全市48家粉煤灰综合利用企业多为小微企业,且零散在各县(市、区),产业结构单一,生产能力弱,未形成产业优势。
4. 缺乏行业基础数据。目前我市还没有关于粉煤灰物性组成的基础数据统计,更没有关于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物性值的数据统计,也没有粉煤灰综合利用各种工业技术的对比数据。这些关键数据的缺乏非常不利于决策部门提出科学的政策措施,更不利于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措施做出实时调整。
5. 标准化建设工作滞后。我国目前仅有20余类粉煤灰综合利用相关产品标准规范,且集中在建材领域,由于粉煤灰综合利用途径较多、产品类别较多,致使没有相关标准规范可依,不利于粉煤灰综合利用产品的推广。另外,粉煤灰作为原料在进入市场流通之前,也没有标准体系,需要对不同的粉煤灰进行分级管理,不利于资源化利用。
6. 在配套保障上仍存在粉煤灰高附加值综合利用认识不到位。配套的产业、金融、财税等制度和激励政策有待完善。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创新体系和推广应用有待加强。
7. 人才和科技资源短缺,支撑力不足。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必须要有强大的人才和科技资源支撑,我市高素质人才资源相较于发达地区差距悬殊,对产业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目前我市仅有两所高校,专业化科研院所尚未建立,高端专业人才供给能力有限。
三、我市粉煤灰高附加值利用策略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顺应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趋势,加快建设一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真正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坚持加强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依据高端高利、中端盈利、低端大宗的目标确立项目路线,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依靠科技创新提供发展动力,强化技术和服务支撑、强化宣传教育,将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成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一)产业布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以集聚化、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为导向,发挥位处中原城市群的区位优势,着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推动各市场要素向高效益领域集中,推动粉煤灰综合利用由“低效、低值、分散利用”向“高效、高值、规模利用”转变,形成粉煤灰综合利用多产业集聚合成、多项目承载联动、产业链耦合共生、共赢发展。
低端大宗。推广大掺量技术,瞄准高端建材和装饰材料,改造提升粉煤灰生产砌块等新型建材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继续扩大在建材领域的应用规模,推动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粉煤灰复垦、回填造地、填充矿山、制造化肥、土壤改良、工程填筑和生态利用,提升我市粉煤灰消纳能力。
中端盈利。加大政策推动,拓宽产品类别,引进粉煤灰制造防火材料、耐火材料、陶瓷、陶粒制品等成熟的先进技术,推动粉煤灰有用组分提取制备漂珠、化肥等中端盈利产品,实现整体转型升级,形成粉煤灰较高价值产品产业群。
高端高利。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科学研究体系,联合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重点支持粉煤灰分离提取锂、铌等稀有金属,制备沸石、分子筛粉、陶瓷纤维、白炭黑等高新材料技术研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走出一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路子,帮助我市粉煤灰利用产业弯道超车,实现未来技术经验转化为经济利润的美好愿景。
(二)开拓发展路径。类似和相辅产业之间协同发展。推进粉煤灰生产、分选、利用等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如在火力发电厂直接开展深度分离工艺,高效分离出漂珠、铁磁珠和未燃炭,用于后续高附加值产品的制备。
推进粉煤灰分级产品标准化。完善粉煤灰领域相关标准,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在市场讲好高质量的企业标准故事。推动建立建筑建材综合分级利用、产品深加工等方面标准,延伸产业链条。积极研究制定粉煤灰等工业固废“回填造地”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探索市场化机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鼓励产灰企业掌握自身的粉煤灰理化性能,立足标准和使用需求,主动联系市场。
培育示范企业。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府指导、市场引导、企业主导的粉煤灰综合利用机制,加大资金和基础设施投入,有计划的建设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社会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重点项目。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基本路径,以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为重要平台,通过重点培育示范企业,探索产业集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有效途径,形成一批有竞争力、有产业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促进粉煤灰利用行业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
扩大高水平开放。充分认识粉煤灰“城市矿产”这一属性,紧随“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进,大胆寻求海外粉煤灰合作机会,不断探索高质量、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加大吸引外资共商共建共享,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拓展第三方市场。
发挥区位优势。目前,国内经济较为发达、技术水平较高的沿海地区粉煤灰综合利用率高,部分地区甚至达到90%以上,粉煤灰已然成为稀缺资源。我市急需出台相关政策,充分发挥五省三十座地级市的中原城市群区位优势,完善合作机制,加强与中原城市群大型建材企业合作,既能为多个地市提供优质建筑材料,实现互利共赢,也为晋城市粉煤灰和相关产品找到持续而稳定的市场,化解粉煤灰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同时保护我市生态环境。
提高“城市矿产”意识。树立保护粉煤灰这一“城市矿产”的意识,在技术成熟之前,要对粉煤灰特别是高铝粉、稀土粉进行保护性储存。在我市自产的高铝、高锂粉煤灰往往和普通粉煤灰混在一起堆放,甚至和煤矸石、城市垃圾堆放在一起,增加了今后开发利用难度,也造成了高铝粉煤灰的巨大浪费。
(三)保障性措施。完善政策。落实《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山西省“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等工业固废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编制本地区《粉煤灰综合利用评价管理实施细则》、细化《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编制指南减少政府审批权限、优化评价流程,注重定向施策、精准施策,优化粉煤灰综合利用发展环境,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强化宣传教育,加强人才支持和培养。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市建设一批技术先进、特征显著、教育示范作用强的标杆企业;搭建高端平台加强人才技术保障。支持我市企业和高素质人才共同参与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高端平台建设,培树起一批有硬实力的骨干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依托企业技术中心、科研院所和晋城能源革命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实现本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落户,提升技术实力;培育人才。建立多层次培养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平台,提升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促进生产技术创新。
打造科技创新基地。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在科技项目中对粉煤灰高附加值利用研发倾斜,支持建立粉煤灰综合利用科研机构或中心,推动形成科技创新基地,实现产学研用结合,共同研究粉煤灰高附加值利用技术问题;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粉煤灰高附加值综合利用体系建设,通过张榜公告、技术遴选等方式吸引高技术,探索技术引进评价机制,避免“水土不服”。
强化服务支撑,加大支持力度。培育专业化服务体系,顺应产业链整合大趋势,培育和扶持专业化的咨询、检测、规划、运营等服务业,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使产业发展由单一企业发展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一、二、三产融合,形成合力效应。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