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调查研究

晋城深度融入中原城市群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0-08-20 11:46:15

市产业发展促进会课题组

一、晋城融入中原城市群的现状与分析


(一)晋城融入中原城市群现状

城市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吸引力。威廉·J·雷利等国外学者的引力模型是研究城市间经济联系程度和强度的重要工具。它的基本计算模型是:Eij=[PiGi×PjGj/D2ij(i,j=1,2,…,n,n≠j)]

其中:Eij为两城市经济联系的强度;Pi,Pj为两城市的城镇人口数量;Gi,Gj为两城市的GDP;Dij为两城市的距离。该模型不仅可以反映城市的辐射能力,也能反映周围城市对中心城市的接受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引用2016年数据得到的结果,但是基本能反映出晋城同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也能数据化的感受到晋城融入中原经济区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从主导方河南看待省外城市融入中原城市群

本课题组对2012年《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发布后河南省的政府工作报告、《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及中原经济区部分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研究,总体的印象有几点:

一是河南本身的发展还不够充分,仍处于自我发展阶段,所以河南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加强自身建设,计划在2035年基本建成郑州同周边的新乡、焦作、开封、许昌都市圈,河南有一些城市发展水平甚至还落后于省外的一些城市,所以河南无暇顾及省外的城市;二是省外的属于中原经济区的城市自身不够强大,无法引起河南方面的重视,这几年煤炭产业急速下滑,晋城下滑至中原城市群33个城市中25位以后;三是行政区划本身的障碍,使得河南方面不便于对省外城市融入中原过多地指导。四是晋城本身同中原地区的交通便捷性和一体化程度差距还很大,没有建立起区域共同市场和市场制度。

(三)从晋城方看融入中原城市群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方面融入中原城市群的意识不强。二是行政割据因素同中原城市群难以形成统一的政策和市场机制。三是自身实力无法对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形成有效的吸引力。四是缺乏对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市场和产业的深度系统研究。五是晋城本身同中原地区的交通便捷性和一体化程度低,在河南的形象宣传仍然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六是单打独斗,同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产业链对接不够充分。


二、晋城融入中原城市群的总体构想


(一)建立两个“金三角”发展战略格局。晋城要深度融入中原城市群,必须首先从现实的地理区位重新进行定位,加强同周边城市搞好协作关系,从共同规划产业链的角度寻找突破口,逐步建立起两个“金三角”发展格局:第一个是建立晋城——郑州——洛阳三市支撑的“大三角”共同发展的格局,快速融入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以及河南着力打造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二个是建立晋城——济源——焦作三市支撑的“小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

这样的战略格局建立后,在“大三角”上晋城就可以融入五市总人口2411.6万人,土地面积38168平方公里,GDP总量超越20000亿的大市场中去,会让晋城在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广阔的市场布局新的产业链。

(二)扩大自身城市规模。从晋城本身发展来看,除了完成最近城区和泽州的行政区划调整外,必须尽快把阳城——晋城——高平同城化提上议事日程,用最快的速度建立起低成本、高效率的同城交通系统,成为一个总人口180万规模的城市。同时建设包括沁水东部煤层气主产区在内的高晋阳80公里的“L”形工业走廊,形成北部工业区和西部工业区两块工业聚集区。

(三)同河南实现三个共建:

1. 共建自贸区:2017年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晋城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拥有山西省转型综改的“先行先试”权,完全可以解放思想,将自身定位成同中原城市群一体化运行的政府服务、行政审批、营商环境、产业规划、公共服务、民生发展的中原城市,直接对标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按照国际标准建设“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服务体系,口岸功能不断提升,开放平台进一步完善。

2. 共建产业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我们可以融入郑州片区的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及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物流、国际商贸、跨境电商、现代金融服务、服务外包、创意设计、商务会展、动漫游戏等现代服务业;开封片区的服务外包、医疗旅游、创意设计、文化传媒、文化金融、艺术品交易、现代物流等服务业以及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国际合作及贸易,构建国际文化贸易和人文旅游合作平台;洛阳片区的装备制造、机器人、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以及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国际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贸易、文化展示等现代服务业,提升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和国际产能合作能力,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针对河南自贸区的产业发展规划,我们必须有甘于做配套产业的思想,同时敢于谋求某些细分产业主导中原乃至全国市场。本课题组认为短期内有三个产业可以主动融入自贸区产业链共建:一是电力和能源产业,晋城可以借助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建设煤层气电站供应河南;二是改造和提升晋城的铸造业水平,鼓励晋城的铸造和机加工企业切入到中原城市群高端装备制造和汽车产业链中;三是共建文旅项目产业链,主动对接新乡、焦作、济源,建立南太行自然风光旅游产业带;主动对接洛阳、开封等地的旅游资源建立古建古堡旅游产业链,面对全国市场同中原城市知名度较高的资源组合旅游线路。

3. 共建一体化:城市群的建设首先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体制壁垒、交通运输的政策壁垒,实现多种交通出行方式的一体化,同时降低收费标准,减少交通出行成本,以便于加快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流动。未来利用太焦高铁实现晋城同中原城市群间城际列车公交化开行,晋城的机场要成为新郑国际机场的备降机场。

(四)同河南实现三个共享

1. 共享科研平台:目前河南省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08个(含国家级92个);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677个(含国家级4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85个(含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6个)。

2. 共享招商平台:河南现在有众多的招商平台,例如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中国(河南)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全球跨境电商大会、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尤其是近年来河南省狠抓南方发达地区产业集群转移的机会承接这些产业,收获满满。

3. 共享公共服务资源:(1)打造就业信息共享平台。(2)打造高等教育合作平台。(3)打造医疗合作平台。(4)建立社会保障共享平台。(5)建立文体共享平台。特别建议的是,我们可以发起成立周边几市演出联盟,实现文体信息共享、资源交流;定期举办周边五市文艺会演和体育赛事,促进城市群的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增强民间融入中原城市群的意识。


三、具体建议


(一)新的发展理念引领融入中原城市群。按晋城融入中原城市群的定位,从行政、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各个维度重新定位,让晋城从气质上更像一个中原城市,否则会被中国城市发展的“分化和极化趋势”越甩越远。要克服“小农”意识,打开“山门”,主动融入,用开放的思维挑战市场,用“共赢”的思维找准定位。政府要鼓励晋城的企业家敢于闯入郑州、洛阳、焦作和济源等城市发展事业,开拓市场。

(二)综合治理,提升实力快速融入。一是要继续加大力度,把晋城打造成宜居宜业的城市;二是提升公办学校的办学水平,降低各项教育成本;三是降低房价,吸引外流的晋城籍大学毕业生回流晋城;四是加快建设主城区同县区之间的快速通道,开行更多的低价县区公交,吸引更多的人到主城区落户,快速将主城区打造成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三)积极争取山西省的大力支持。晋城应主动积极争取山西省出台《山西省支持晋城市融入中原城市群指导意见》,从政策、行政管理、用人机制、产业升级、资金配套、民生保障、文化发展等方面,对晋城融入中原城市群给予全方位“特区式”支持。

(四)建立晋城融入中原城市群情报研究机构。晋城融入中原城市群的效果不明显,最主要的还是对中原政策、产业、环境、企业等众多信息缺乏深度和系统了解。因此建议我市应该鼓励体制内、外建立研究中原城市群情报研究机构,才能在未来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加快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机会,享受更多的溢出效应。

2020年开始,国际和国内形势都为晋城融入中原城市群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主要必须解决我们自身思想观念不够开放、经济规模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交通设施瓶颈以及营商环境没有一体化等问题,主动争取让河南在下一轮的规划中把晋城纳入郑州都市圈。

首先,我们实现同中原城市群的“通”。包括思想观念要通:我们是一个中原城市;行政壁垒要通:打破晋豫各种行政和政策壁垒;交通设施要通:实现同郑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其次,实现同中原城市群的“同”。包括:实现发展政策相同,甚至还有比它更优的发展政策;积极共建发展平台,参与中原城市群各种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投资各种公共资源,共享中原科技、教育、文化等资源。最后,全市上下都必须认识到融入中原城市群是我们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有全球发展的格局和长远的战略眼光,需要有久久为功的思想,需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