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室(办)一篇资政报告获市领导肯定性批示
发布时间:2024-11-28 08:41:23
编者按:11月19日,黄登宇副市长对我室(办)呈报的《决策参考》第19期——《关于加快发展我市沉浸式文旅产业的几点建议》(经济生态科赵宇忠同志撰写)作出批示:“此文切合晋城实际,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借鉴意义,请相关部门阅研,补齐短板,推动我市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将全文刊发,供学习交流。
近年来,随着体验经济和网红经济的崛起,沉浸式文旅成为打造文旅新业态、拉动文旅新消费的新引擎,杭州、郑州、哈尔滨等地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迅速,打造的沉浸式文旅项目成为让游客真正“慢下来、留下来、还想来”的重要手段。我市兼具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和文旅康养产业禀赋优势,应抓住当前体验经济和网红经济崛起的机遇,变“流量”为“留量”,加快推动沉浸式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于加快发展我市沉浸式文旅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外地发展沉浸式文旅产业的典型案例
一是杭州“M511光影汇”项目,位于杭州西湖区西溪路511号,是曾经的浙江省电影总公司所在地,该项目锚定“光影+科技+艺术”数字文娱赛道,坚持“历史可沉浸、故事可参与、风物可触摸、生活可共享”,致力打造城市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推动历史经典焕发生机,助力浙江文旅高质量发展。以其中的重点项目“永恒的巴黎圣母院”为例,该项目依托大空间LBE行进式VR技术,从外墙到主殿,从尖塔到花窗,将巴黎圣母院这一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瑰丽1:1还原。游客戴着VR头戴式显示器,就能近距离欣赏巴黎圣母院的彩窗,远眺塞纳河畔的埃菲尔铁塔;戴着3D眼镜,还能从地球出发,去火星、金星、太阳乃至整个银河系“兜风”,最大程度地拓展游客的体验维度。
二是郑州“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项目,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其总占地622亩,项目核心区是一座单边长328米、高15米的幻城,是中国首座全景式沉浸戏剧主题公园,入选“2021文旅融合创新项目”。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内拥有21个大小不等的剧场、近千名演员,分为3大主剧和18个小剧, 剧目总时长近700分钟。剧目以黄河文明为创作根基,以沉浸式戏剧艺术为手法,以独特的戏剧“幻城”为载体,拥有56个空间,360米长的夯土墙。21个剧目的时间跨度从夏商开始,既有河南唐宋时的繁荣,也有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的苦难,还有河南精神的传承;其广度从绘画、音乐、服装、诗词歌赋到农业文明,打破了历史的空间维度,以人物群像的方式展现了中原文化的广博与兼容并包,让受众更为全面客观地认识河南,感知中原文化。
三是哈尔滨“遇见·哈尔滨”项目,依松花江而建,沉浸式演艺舞台创意性地以“驳船”为载体,营造出独特的“江上大舞台”概念。舞台结构采用阳明滩大桥自锚式悬索、双塔门式结构体系,异形发光制作,可变换不同的灯光造型;舞台屏幕为新型LED冰屏,画面可实现悬浮、透视、裸眼3D等效果,更逼真,更灵动;演出以情景剧、歌舞、杂技、水上表演等表现形式,结合高空喷泉、水幕秀、火舞秀、激光秀、无人机高空表演秀等多项高科技特效技术,将“人、声、光、水、电、影、景”完美融合,演绎哈尔滨的前世今生,燃情松江两岸,打造出一幕幕绚丽震撼的视觉盛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杭州“M511”光影汇
二、我市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业态科技含量有待提高。我市利用传统街区、建筑的独特资源,辅以光影技术开发打造了一些沉浸式夜游、餐饮项目,如南大街、华谊兄弟星剧场、东滩会等。但此类项目主要依靠投影和灯光实现氛围营造,对沉浸式技术应用相对简单。此外,沉浸式街区项目大多以打造物理空间为主,技术手段相对有限。
二是盈利模式比较单一。我市沉浸式文旅项目大多通过购票观演或观展形式盈利,对于特定空间的依赖导致无法巡回演出,参加人数有限。华谊兄弟星剧场虽然运用先进技术营造了出色的沉浸式观演体验,但受限于场景布置等因素只有《重逢晋城》一部秀演,无法支持多部戏剧演出。
三是沉浸式文旅产业基础薄弱。沉浸式文旅是沉浸式产业的一个分支,沉浸式文旅业态孕育和壮大离不开沉浸式产业,包括VR和AR行业发展作为支撑。目前我市沉浸式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据统计,截至2024年上半年,我国现有VR、AR相关企业2.8万家,其中深圳拥有近1/5,我市仅有寥寥数家。在VR内容开发方面,我市尚无此类企业。
四是IP打造和城市宣传有待加强。目前文旅宣传重点集中于古堡古建、传统文化和自然风光等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很少涉及沉浸式文旅项目,且缺乏对体现不同历史阶段核心价值文旅资源的展现,对黑悟空、程颢书院兼具代表性和强传播属性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五是高端复合创意人才培养存在短板。沉浸式文旅产业作为文化和科技高度融合的产业,涉及跨领域专业知识,需要大量具有科技和文化素养的高端创意人才。目前我市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侧重培养或引进单项专业人才,且多注重技术领域,对于内容创新人才引育不够到位,无法满足文化创意与现代科技双重需求。
六是科技创新和应用缺乏良好生态。目前,我市对沉浸式科技领域中引擎开发、感知交互等核心技术研究尚未起步,仅有一些文旅体验开发项目,对沉浸式影视、游戏等应用场景开发不够,而且也没有能提供信息共享、技术交流、项目合作、技术研发等服务的创新服务平台。
我市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
三、加快我市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培育优化沉浸式文旅产业业态。一是加快现有沉浸式项目技术更新迭代。鼓励现有沉浸式夜游、沉浸式演艺和沉浸式街区等项目,促进数字媒体技术与本地文化IP、商业消费、文旅体验的融合创新。例如,可将《黑神话·悟空》游戏中的部分场景植入沉浸式夜游项目,采用互动投影技术增加游客参与感,利用全息投影、VR/AR等技术增加沉浸式演艺和沉浸式街区表现力和感染力。二是不断丰富沉浸式科技应用场景。抓住当前玉皇庙二十八星宿彩塑、铁佛寺二十四诸天塑像等寺庙古建爆火的机遇,结合晋城地理、文化特色和传统节假日,融合戏曲演出、酒吧夜市等形式,打造更多沉浸式夜游和演艺项目。三是推动3D技术和文旅项目深度融合。加快3D技术推广,开发更多应用场景,赋予传统文化项目新的体验方式。比如,利用3D技术结合博物馆教育,开发博物馆文物解读游戏及体验项目,提高公众对博物馆的资源认识。
(二)丰富沉浸式文旅产业生态。一是探索将沉浸式科技融入游戏设计、影视制作等领域。游戏与影视是沉浸式技术的最佳载体,且相比一般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游戏与影视可通过线上传播,覆盖面更广。目前,山东、重庆等地已出台政策推动沉浸式技术在游戏领域的应用。晋城应抢抓先机,与动漫游戏和影视制作企业合作,深入挖掘我市古堡古建、名人将相、红色精神等方面的文化底蕴,打造沉浸式游戏和影视产品。例如,可借鉴山东淄博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将弧幕电影、VR虚拟仿真、AR增强现实、CAVE沉浸式体验系统、通电玻璃混合成像等高科技新媒体手段融会贯通,将视觉体验与沉浸体验有效结合,推出《大齐箭侠》考古遗址公园专属VR体验游戏、《跨马游齐都》VR+多维度运动平台体验游戏等产品。二是发展沉浸式硬件设备制造业。目前,我市已具备发展新型显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与沉浸式硬件设备制造密切相关的光机电产业基础,可利用现有产业链基础,充分发挥开发区山西智绘沧穹公司人工智能技术优势,重点引进和培育VR、AR穿戴设备开发和整机制造企业,助力我市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
(三)加强沉浸式文旅内容创作。一是打造更多网红沉浸式文旅IP。深入挖掘晋城历史文化中兼具代表性及传播性的内容,孵化网红IP创作、转化和推广。例如,可以重点突出历史名人、世俗生活等角度讲述老晋城故事,开发程颢、陈廷敬等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历史名人IP代言本地文旅。二是增加IP内容呈现渠道。针对现有文旅项目,与动漫、游戏、影视等公共娱乐产业结合。例如,20多年前,我市便有了皇城相府借助《康熙王朝》走上发展快车道的成功案例,今后,还应加强与热播影视作品的联合,加强对外推广,提高本地文旅资源与文娱项目对接效率。三是加强沉浸式科技和内容创作的深度融合。借鉴郑州围绕中原文化、成都围绕熊猫特色打造沉浸式文旅项目经验,在项目招标过程中引导创作团队深度挖掘我市文化资源,创作更多具有晋城特色的沉浸内容。例如,可结合古建古堡、自然风光等标签制作特色内容,通过凤西广场的裸眼3D大屏和兰花城、万达等其他地标位置的大屏幕滚动播放。
(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搭建产学研联动平台。一是加强与高校合作,建设沉浸式人才培养平台。面向省内外高校,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复合型沉浸式创意设计和产业人才培养;联合高校、培训机构及企业成立专注沉浸式文旅与创意产业的创新中心及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与沉浸式文旅相关的“主题日”、创意大赛等活动,对内激活人才,对外吸引人才;加强对我市艺术、设计等专业领域人才的针对性培训,培养本地沉浸式文化产业内容的人才。二是加强研发创新,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平台。促进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整合教育、研究及产业资源,打破学科壁垒,吸引各学科(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材料、媒体、设计、艺术等学科)学者、研究人员、从业人员依托平台进行研发创新,做到“研究有成果,成果有展示,展示有跟进”的产学研用有机转化。
玉皇庙二十八星宿彩塑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