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导读

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发布时间:2018-03-19 09:07:07

  2017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工作思路和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中部崛起、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中原经济区三个战略叠加的重大机遇,积极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发展新动能进一步集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显著改善,民生保障全面提升,全市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

  一是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增速比上年有所加快。2017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151.5亿元,比上年增加95.3亿元,增量为2013年以来最高。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增速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为2010年以来增速提速最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增速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长为近4年最高水平,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5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高于去年同期0.9个百分点。夏粮喜获丰收,秋粮结构性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减少3.0%,产量减少11.3%;秋杂谷物播种面积增长80.5%,产量增长48.1%。“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坚定不移去产能。全年关闭退出5座矿井,去产能725万吨,持续提高先进产能占比。综合施策去库存。全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7.4%和8.8%。截止12月底,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40.8万平方米,比2016年末减少12.1万平方米;2017年末,工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6.6天,较上年减少0.6天。积极稳妥去杠杆。12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多措并举降成本。12月末,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为74.9元,同比减少4.8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三项费用14.7元,同比减少2.1元。突出重点补短板。2017年,全市围绕新兴产业培育,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编制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各项新兴产业项目稳步推进。

  三是新旧动能的转换步伐加快。新技术方面,晋煤集团的《煤层气储层开发地质动态评价关键技术与探测装备》科技研究项目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产业方面,生物药品制造、汽车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等新兴行业迅猛发展,分别增长85.8%、50.1%、31.9%。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分别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11.3%和6.0%。文旅产业发展步伐正在加快,全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24.7%,比上年同期加快3.5个百分点;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增长24.8%,比上年同期加快5.0个百分点。新产业用电量大幅增长,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10.9%,快于第二产业4.3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量增长15.1%。新业态方面,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网上实现零售额2.0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增速明显高于限上零售额平均水平。新模式方面,无论是分享经济、共享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正在迅速成长,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涌动,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个体户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据工商部门统计,全年全市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53万户,增长9.5%,其中服务业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44万户,增长11.2%,有力支撑了就业和创新发展。

  四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从GDP增量看,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较上年增加95.3亿元,比前五年增量总和(43.5亿元)多51.8亿元。(注:国家实施研发支出核算改革,2016年全市GDP调整为1056.2亿元)。从企业效益看,全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23.4%,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态势;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20.9%,低于出厂价格2.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盈利空间扩大。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35.6亿元,同比增长41.1%;利润总额134.3亿元,增长1.5倍,是2013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从财政状况看,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1.37亿元,同比增长13.5%,总量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35.7%。

  五是民生保障继续改善。多措并举稳定物价。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6%,较前三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分八大类价格看,受猪肉(猪肉平均价格下降16.3%)和蔬菜价格(蔬菜价格下降17.7%)下降较多影响,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2.3%;衣着类上涨0.9%,居住类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6%,医疗保健类上涨8.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6%。稳步提高居民收入。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逐季回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一季度的5.8%回升至全年的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3%回升至7.5%;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0.7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上年的2.43缩小为2.41。持之以恒稳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年目标超额完成。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29.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15.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4%,控制在4.2%目标以内。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全年落实产业扶贫资金2000万元,安排项目55个,97个脱贫村,实现产业全覆盖。陵川、沁水两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已通过初审,73个贫困村退出,3.1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5.3%降至0.7%。加大民生支出力度。一年来,全市上下稳步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北大清华录取人数创历史新高;加快医疗事业发展,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成功举办了晋城市第六届运动会;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类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全年财政支出中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达到146.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2%。其中,节能环保、交通运输、科学技术等民生领域支出均保持了两位数增幅。

  六是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已经从过去的主要依靠工业拉动转为工业、服务业共同拉动。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1.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一半(53.3%),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与工业一起共同支撑晋城经济发展。非煤产业增速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非煤产业增加值增长6.0%,快于煤炭产业0.9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7.4%。非煤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2%,快于规上工业0.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回升,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快速增长。2017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速逐月加快,1-3月工业投资首次实现由负转正,全年增长13.1%,较前三季度加快3.9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完成89.4亿元,增长16.3%。


  二、经济运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相对水平滞后,经济回升动力不足

  2017年,晋城经济6.1%的增长率,来自于传统支柱产业煤炭行业“量价双升”和同期基数较低的双重影响。虽然全市经济增速有所加快,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晋城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不快,未来晋城经济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短期来看,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同期基数先高后低等多重因素影响,2018年,晋城经济将呈现先低后高的态势,特别是一季度甚至于上半年都将会很困难;长期来看,我市经济仍未完成工业化进程,各项指标在全国、中原经济区、全省的排位相对滞后,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并存,经济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增速指标相对落后。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低于全国(6.9%)0.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7.0%)0.9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8位,比2012年后退5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低于全国(6.6%)1.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7.0%)1.5个百分点,排全省第8位,比2012年后退5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低于全国(7.2%)0.9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排全省第7位,比2012年后退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虽然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位,但仍低于全国(10.2%)2.7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我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虽然较近几年有所加快,但与全省其他地市相比,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

  二是总量指标位居下游。2017年上半年,我市生产总值总量在全省排第7位,在中原经济区30市排第27位;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省排第4位,在中原经济区排第28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省排第5位,在中原经济区排第2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省排第8位,在中原经济区排第27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在全省排第3位,在中原经济区排第19位;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在中原经济区各市的排位,分别较2012年后移7位、11位、5位,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后移1位。可以看出,我市经济总量虽然处于全省中游水平,但在中原经济区仍处于第三方阵靠后水平,且呈排位下滑趋势。

  三是经济增长依然面临下行压力。一方面,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后劲不足: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1%,虽高于去年同期,但分别低于一季度、上半年和三季度4.1、2.7和2.0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低于一季度、上半年和三季度9.6、6.4和3.6个百分点。全年经济走势整体呈现高开低走,逐步放缓的态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制约要素依然较多,下行压力加大:根据四季度景气调查数据显示,136户工业企业中,企业认为生产经营主要问题排前三位的依次为“资金紧张”占48.5%,“税费负担较重”占25.7%,“用工成本上升”占19.9%。资金、税费、人力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企业扩大再生产。在当前环保治理高压态势下,停限产波及面较大,全市化工、冶铸、建材、制药等行业因环保治理停产、限产整顿的规模工业企业约60户,占到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的24.8%。虽然近期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上涨,企业效益有所提高,但仍无法扭转这些行业增速下行的态势。可以看出,我市经济整体上仍未实现“转型升级”,未来形势不容乐观。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并存

  一是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非传统产业发展不充分。我市工业内部结构相对单一,长久以来“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2017年,全市煤炭行业增长5.1%,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2.4%,比2016年提高了5.7个百分点;煤炭行业利润总额115.0亿元,增长了两倍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85.6%;煤炭行业利税总额223.7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86.0%。受煤炭行业的快速增长挤压,战略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占比分别比2016年下降1.9(13.2%-11.3%)和2.4(8.4%-6.0%)个百分点。全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目标是煤炭占比下降5.8个百分点,我市不降反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占比也分别低于目标值(13.8%、9.0%)2.5、3.0个百分点,全市新经济、新动能发展较慢,没有释放活力,转型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二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协同发展不充分。2017年,我市生产总值最高为城区,达268.1亿元,陵川仅为39.4亿元,相差5.8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最高为泽州,达15.3亿元,陵川仅为1.5亿元,相差9.2倍。从城乡居民收入对比来看,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14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为12511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2.41。可以看出,我市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县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严重影响发展规模、质量和水平。

  三是企业所有制构成不平衡,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2016年,按新口径核算,我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34.1%,为全省最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8.2%)14.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最高的运城市(68.8%)34.7个百分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民营经济能否得到长足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市经济转型的进程。

  四是企业研发投入不平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不充分。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研发投入的支撑。近年来,我市晋煤集团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晋煤集团的《煤层气储层开发地质动态评价关键技术与探测装备》科技研究项目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有关专家评价认为,该项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我国煤炭行业最高科技奖项“2017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项目”的评选中,晋煤集团的科技研究项目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与此同时,我市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由于受到创新意识不强、技术落后、资金不足和创新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明显不足,直接影响到了中小企业的长久发展。2016年,我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完成10.94亿元,其中晋煤集团一家即完成9.65亿元,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的88.2%。

  五是服务业内部发展不平衡,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充分。我市服务业目前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2017年,非营利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和金融业5个传统行业共完成增加值370.7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76.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发展不足。横向来看,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现代服务业,我市发展水平总体滞后,整体规模较小,附加值低,缺少能引领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与省内及周边地市相比缺乏竞争力,抵御外来企业冲击和抗风险的能力不够。

  三、宏观经济形势展望及对策建议

  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步伐加快,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经济稳健复苏,新兴经济体复苏加快。中国经济增长整体好于预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山西经济增长步入合理区间,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发展新动能进一步集聚,实现了由“疲”转“兴”的改变。展望2018年,在全球金融环境趋于收紧的背景下,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不会明显弱化,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速有望进一步回升,全球经济有望在2018年过渡到繁荣期。中国经济整体将保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各项改革措施将逐步落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将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全市上下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特别是国发42号、晋发49号、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等机遇,以破解“一煤独大”“一股独大”等问题为导向,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延伸、更新和多元化发展为路径,转变发展理念,加强内外合作,在激发内生动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上下功夫、做文章。

  一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集聚发展要素。环境是生产力,在持之以恒打造“六最”环境的同时,要紧紧围绕建设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快开发区、高铁、晋城自贸区等项目建设,增强我市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以优良的软硬环境,实现招商引资由“要我来”向“我要来”的转变,最大限度地集聚发展要素。

  二是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方面,要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手抓“去降补”,积极化解煤炭、钢铁、水泥、化肥等行业企业产能,着力降低企业成本和负担;一手抓企业融资,着力解决好企业实际生产中的融资难的问题,大力推进金融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和科技的融合,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一手抓传统企业转型,引导煤炭企业向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生态环保型转变,切实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企业下大力气进行技改,通过技改转型,消化过剩产能,实现企业产品上档升级。

  三是着力打造“双创”生态,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完善鼓励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为“双创”提供制度保障;搭建双创载体,孕育适合双创的沃土,积极引导鼓励政府、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双创基地、园区、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强化创业服务,建立各类创业创新服务平台,为创业创新人员提供信息、咨询、资源、资金、设备等服务;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在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努力形成支持双创、服务双创的良好社会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

  四是着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巩固和完善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优化股权结构,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鼓励各类投资主体,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国企改革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政府要让利于民,把投资风险小、盈利能力强的国有企业推向市场、交给民间资本经营。

  五是着力调整投资内部结构,努力扩大有效投入。进一步强化预期管理,有效落实国家、省系列企业减负措施,利用产业规划、政策引导、激励机制等多种方式稳定企业家发展信心,努力营造更加宽松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力争民间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加快推进投资内部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研发投入,加快补短板项目建设进程,有效激励社会资本参与更多领域投资。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