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政策研究室网站
  公务员邮箱: 密码: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15:22:40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页



四代人的住房梦


2018-11-20 08:55:00    来源:  

王泽媛

在我的记忆深处我出生在北方一个由黄泥糊墙,石砖垒砌的一间两层土坯房子里,东西各有一间,前面修一间小屋子用来放置煤炭烧火做饭,三四户人家挤在一个院子里,大院串小院,十分热闹,我出生的院子中有一座澡堂子,出行在外的商旅游客们在这里洗去一路的风尘奔赴远方,所以又被人们叫作“澡堂院”,院子所在的街道叫作“黄华街”。如今我站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澡堂院已不复存在被高楼大厦所代替,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黄华街也彻彻底底变成了繁华的时尚新街。我偶然翻阅出一张“黄华街26号”的黑白老照片和微信圈中一篇《童年的老黄华街你还记得吗?》的文章,看着照片和微信仿佛又让我穿越时光,回归童年,眼前出现了老黄华街26号“澡堂院”门口的两边的门枕石,看到老屋东北面朱家奶奶托着煤墙蹒跚走在院里的情景,在那座记忆的房子中有我温暖的家,也有一代代人的住房梦想。

我家四十年的住房梦要从我的爷爷说起,他出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山西省晋城县城内前西街的一个极度贫寒的家庭,家中房无一间,地无一垅。民国三十二年晋城闹饥荒,我的太爷爷、太奶奶相继在街头饿死冻死。从此,爷爷一个人孤苦伶仃,流落街头,乞讨为生。1945年4月,党领导的八路军打败日本侵略者,山西晋城获得解放。当时在太岳军区任联络长的张月川(也是晋城县城关西街人,晋城建党初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建国初曾任山西省对外贸易局副局长),看到爷爷是个孤儿,就把他收拢到当时在晋城县城内的太岳军区经济贸易部下设的振华饭店帮厨做事。后来根据华北人民政府指令,爷爷随太岳军区经济贸易部一起进入晋南地区,参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有商业经济的组建。爷爷白天工作,晚上参加扫盲班学习,并从一名职员晋升为霍县百货公司经理。1962年,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爷爷带头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主动减轻国家负担,毅然带领全家5口人从临汾返回老家。在晋城县城驿后街路西的邻街租了2间小屋,大约30多平方米,开始了自谋职业的生活。1966年,爷爷重新招工到晋城矿务局凤凰山矿食堂工作,回归老本行。奶奶在驿后街的建国市民大队的裁缝店上班,随着时间的推移,爷爷奶奶加上叔叔伯伯全家6口人拥挤在狭小环境里,屋子潮湿阴暗,1969年爷爷奶奶以400元钱,典赁了晋城黄华街26号院内两间古旧楼房,租用期10年。黄华街26号院,当地人又称之为“澡堂院”,处在黄华街东侧,靠近老广场,全院大约有六七十户、350多人,从黄华街进入可以串行到驿后街。大院内串联着四五个小院,每小院又住着十几户,当时的小院内住着大约10户,我们家的两间小南屋,阴暗潮湿,是个百年老房,古旧的木楼板,走上去“吱吱”作响,下大雨屋内常漏水,上楼还需从外面走共用楼梯。生活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的一代人都有共同的生活经历,一个大杂院共用厕所,每天调煤圪戳火。每月凭粮本、粮票到粮店买粮,凭肉票、豆腐票买副食,排队买菜,打醋。

1972年,听父亲说两个姑姑、一个伯伯相继参加工作或插队下乡,他上了五年级后,我们家同后院邻居商量,买下一块旧宅基地,全家人省吃俭用,利用亲戚朋友业余时间在城外打土坯、在大队砖厂烧砖,托人买木料,千般辛苦,万般艰难,终于在1973年5月修起了3间楼房,全家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1980年,伯伯结婚时,住进了东边的小屋,大约只有12平方米。光阴如梭,岁月似箭。父亲毕业后返回晋城当地的三线国防企业工作,1989年结婚,但是我家楼上下总共只有100多平方米,虽然两个姑姑已出嫁,但三代人三个小家,七八口人实在难以在此生活。父亲结婚时不得不用组合柜当隔墙,勉强娶回了母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地政府实施大规模中心街拆迁改造,我的爷爷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老党员带头支持政府旧城改造,第一批签订搬迁协议书,父亲也随之搬迁到由母亲所在的教办为解决教师住房困难而批建的、由个人自筹资金修建二层院房。

1990年我作为独生子女政策施行后的一代人降生,我们家一开始借住在外公外婆家,后来住进了12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院内,我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直至2008年考上大学到外地,我们家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90年代,我们家用的还是煤球火,经常得去寻找卖蜂窝煤的小商贩,一块一块的搬运蜂窝煤,烧煤球的时候火熄灭了经常得去邻居家夹一块火红的煤球等好长时间才能吃上热乎饭,2005年,我家为了干净清洁去煤气公司购买了液化气罐,但是每次充气还得搬动沉重的气罐,暖气由于不是集体供暖,只能自家购买锅炉和煤炭烧制,不仅不方便还十分浪费煤炭资源,我们当地用的是兰花炭,烧火时得用锤子一块一块的把大块炭块砸碎才能燃烧充分,大冬天冒着严寒带着棉手套在雪地里砸炭块,力气大了将手都砸得生疼,往锅炉里添煤时,未烧尽的煤灰漫天纷飞,自家烧煤取暖效果还不佳,寒冷的冬天有时候锅炉火熄灭一晚上得受冷躲在厚重的棉被里。

2015年,我研究生毕业返回家乡,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2016年结婚后,和丈夫住进了市区一套110多平方米的楼房,房子内安装了无线网络,也接通了煤气管道,再也不用搬动沉重的液化气罐了,轻轻一拧蓝色的火焰就燃烧起来了,在宽敞明朗的楼房内住的十分舒适,社区内绿草如茵,树木葱茏,有小广场等处供人们休憩玩耍,物业水电煤气暖气费等在小区银行自助上就可以轻松缴纳。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我的孩子在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潮流下诞生在这座房子里,沐浴在和煦温暖的阳光之中,如今,我也考取了泽州县住建局的公务员,在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领域工作,肩头更是承担着为全县人民圆住房梦的责任,我们泽州县如今大部分的乡镇都已经安装了集体供气供暖设施,完成了危房改造,随着不断改善乡镇人居环境的新风,村庄中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正在不断建设,和谐宜居的新泽州未来将呈现在群众面前,我也将矢志不渝的为泽州城乡建设事业不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沧桑岁月,弹指一挥间。爷爷的小木屋,父亲的泥坯房,我家的小洋楼,孩子住的高楼房,四代人四幢房,演绎着家乡的巨变,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变和共和国历史的风云变幻,我无缘亲历那段峥嵘岁月,但我有幸沐浴在党改革开放浩荡春风的新时代下,在如诗般的流金岁月中,一间间小小的房子见证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祖辈人的努力令我感慨,催我奋进。一份信仰,一份怀念,一份奋斗,一份铭记。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我和我的孩子四代人对住房的渴求与追随,是普通人民群众的真实写照。祖辈们的苦难,父辈人的追求,我辈人的幸运,晚辈人的梦圆,传承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未来让我们共同生活在美丽、幸福、宜居、温馨的花园城市里吧!

(作者单位:泽州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政策研究室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邮编:048026 电子信箱:swzys@jconline.cn jcswggb@126.com
最佳浏览效果 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