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政策研究室网站
  公务员邮箱: 密码: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15:22:40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页



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为主线

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突出高质量发展


2020-03-12 04:21:00    来源:百日调研  

   

  苗富才 

  一、晋城市农机化发展现状 

  (一)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2004 年以来,认真贯彻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市累计落实购机补贴资金 2.26 亿元,补贴机具近 3.6 万台(件),拉动农民投入资金 4.5 亿元,受益农户达 2.4 万户,有力促进了大马力、多功能、低能耗、少污染的先进农机具快速发展,加速了全市农机装备结构优化调整和技术升级。2018 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 59.8 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 4118 台,联合收获机达到 1174 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 494 台。此外,植保、粮食烘干、设施农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机械也加快应用推广,使得农机化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和明显。 

  (二)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目前,我市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7% 以上,基本实现了耕播收全程机械化;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面积达到了68.38 万亩,机械化率达到了 71.6%;谷子精量播种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基本实现不间苗或少间苗,同时引进多型适应本地生产的谷子收获机,谷子机械化收获取得重要进展。2018 年,共完成机耕、机播、机收面积 203 万亩、185 万亩、136万亩,其中完成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 130 万亩。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72.9%,全市机械化水平迈入高级快速发展阶段。 

  (三)农机发展空间不断拓宽。我市在特色农业生产各领域加快推进“机器换人”,农业机械化逐步渗入到农业生产方方面面,融入到农业产业所有链条,加快向全程化、全面化迈进。农机服务领域已由单一的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不断拓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有效延伸。农机合作组织积极推行订单式、托管式、联耕联种、跨区作业等服务模式,农机化水平极大提升,已成为农业生产名副其实的主力军,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正在形成。目前,全市农机合作社达到了 218 个,共承担全市 50% 以上的农机化生产作业任务,以农机化统种统管联结起了小农户与大规模生产的关系。 

  (四)农机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深松整地、秸秆还田、免少耕播种、保护性耕作等一批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范围不断扩大,2018 年分别完成了34.3 万亩、152 万亩、5.5 万亩、2 万亩。高地隙喷杆喷雾、植保飞防、粮食烘干、洁区播种、青储收获等一系列新型高效机具引进数量大幅度增加,实现了从无到有跨越性发展。例如,扶持周村达源农机合作社引进烘干机,夏季烘干小麦 100万斤;巴公宏达祥农业合作社一年飞防作业 2.3 万亩,创收十多万元;周村天天鲜农机合作社青储作业 1000 亩,收入 95 万元。谷子精播、谷子收获、玉米覆膜、果园管护、中药材收获等领域与环节机具的研制与引进,也实现了从点到面跨越式进步。特别是,大数据、“物联网+”等尖端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深度融合应用,智慧农机在全市六县(市、区)全部铺开建设,全市近 3400 台作业机械和机具纳入了智能监管,并建成了市级监管平台,研发上线了 APP 应用软件,晋城市“农机化+信息化”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二、晋城市农机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农机装备产业发展不充分,供给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是低端农机产品产能过剩,高能耗高排放老旧农机具在超期服役,千家万户购买小型、低技术含量农业机械的情况还大量存在。另一方面,先进适用、实用、节能环保、能满足农艺需求的高端新型农机装备明显不足,薄弱环节农机具短缺,严重影响我市农机化发展水平。农机“产学研推”关联度不高,农机科研人才短缺,科技创新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农机装备制造基础薄弱,全市无一家上规模农业机械生产厂家,无法及时生产、选用适应当地生产机械。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农业机械化各领域技术储备整体不足,不能针对本地提高有效供给能力。 

  (二)主粮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优势特色产业农机装备缺乏。在主粮作物全程机械化方面,植保飞防、粮食烘干等先进机械尚处在示范推广阶段,绝大部分丘陵山区的作物植保防治仍由背负式手动喷雾机完成,粮食干燥自然晾晒在绝大数区域依然存在,没有根本改变,严重影响生产作业进程和效率。另外,玉米机械化收获和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收获水平相对较低,装备发展上存在明显短板,制约着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在杂粮、中药材、果蔬等特色优势经济作物产业方面,从耕整、种植、植保、采收到初加工等作业环节,机械化作业机具严重缺乏,特别是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严重滞后,山地特征下,“宜机化”程度低下,导致用工多、生产成本高,产业丧失竞争力,制约山地中药材、水果等产业发展。优势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缓慢,又反过来抑制了这些产业对机械化的需求。 

  (三)政策支撑力度不强,一些关键环节的农机具发展动力不足。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不断推进,资源、环境紧箍咒双重约束越来越紧,农机作业成本持续攀升。在土地资源要素适度规模化条件下,还需要对生产资料、农业机械、农业技术等要素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特别是,如秸秆综合利用、粮食烘干、中耕植保等环节没有专门的政策支持,农民主动购买使用动力不足,需要机具补贴政策、设施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等来支撑。 

  (四)农机规模化经营发展缓慢。由于丘陵山区占比大、地块零散、小农意识重等因素影响,小规模或小农户家庭经营仍是我市农业和农机经营的主要形式。全市规模化经营的耕地尚不足 5%,使广大丘陵山地范围内低水平的农机化现状难以改善。促进机械化与规模化基础建设相适应、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仍任重道远。 

  三、晋城市农机化发展思路和对策 

  (一)在抓全程上“补缺延线”。加快突破粮食作物薄弱环节、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瓶颈,聚焦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大农作物,针对小麦中耕、玉米机播机收、马铃薯机播机收等生产薄弱环节,主攻关键农机化技术,下力引进推广各作物各环节缺门断档机具装备。着力拓宽农业机械作业服务链条,大力推广作物植保、粮食烘干、秸秆处理、农产品初加工等短板机具、高端产品、智能装备,引导农机服务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主要生产环节向全过程机械化推进。精心实施试验示范项目,开展全程机械化创建活动,分作物、分环节举办一系列现场演示和推进活动,针对新型经营主体推出一系列接地气、可复制的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促进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方式与适度规模经营有机融合。在面上要以粮食生产为核心,继续精心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活动,强化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管理和信息引导,推动作业装备高端化、技术绿色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信息化,保障机械化生产高质量、高效率进行。要加快建立不同区域的农机化发展模式,在泽州、高平等平川或半丘陵粮食主产区,支持和发展大型复式、高性能农机具,提高机具配套比和利用率,率先实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在阳城、陵川、沁水等丘陵山区,重点加快示范推广轻便耐用、经济实惠、环保低耗的中小型耕种收和植保机械,推进丘陵山区主要作物生产机械化。 

  (二)在促全面上“亮点扩面”。晋城未来农业的发展优势是特色农业产业化,农机要准确定位,在抓好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基础上,把小杂粮、畜牧、林果、蔬菜、中药材、设施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全面机械化作业和初加工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机器换人”行动。要结合各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根据不同区域的特色优势农业发展现状、产业规划和经济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路线和政策措施,优先选择有基础、能力强、难度小、重视程度好的地区,探索开展特色农业耕种、收获、植保、转运等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试点,形成好的经验与模式,逐步将试点范围扩大到整乡整县,带动全市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大力强化政策扶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要向优势特色农业机械倾斜,引导购置高效节能、智能环保机械。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有效整合农业科研、生产、推广等方面的力量,在品种选择、种植模式、设施配套等方面强化协同攻关,从农艺要求、农机开发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和试验示范。通过项目带动,引进研发一批优势特色农业急需而市场缺乏的断档产品,推广一批成熟通用的装备,配套一批特色产业专用机具,力推特色农业产业机械化的有效跟进,支撑农业产业兴旺。 

  (三)在推“绿色”上“统筹联动”。秸秆处理利用事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绿色发展。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烧的决定》,从市到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位市人大代表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党委政府强力推进、社会舆论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机部门在秸秆机械化还田、离田上有所动、有所为正当其时,基层政府安排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也多是安排到农机部门开展。2018 年,我们主动争取,多方协调,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指示精神,积极外出考察取经,结合我市实际,牵头起草了晋城市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意见,提出了政策扶持一揽子计划。同时,按照省局和市政府要求,出台了加快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实施意见,以后每年都要提出相应行动计划,加大农机深松整地、机械化秸秆还田、免少耕播种、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推广力度和应用范围。要继续探索和完善现有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机具系统,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技术实施主体,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到 2022 年全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要达到 100 万亩。要借助国家实施农机深松整地补助的政策,大力推进深松整地作业,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模式和技术路线,采用信息化远程监控方式,加强补助资金兑付环节的风险防控,到 2022 年全市 80 万亩适宜深松耕地轮作一遍。要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离田补贴力度,希望省级层面出台统一扶持政策,统筹编制秸秆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对秸秆综合利用机具、免耕播种作业和还田离田作业开展补贴,构建生态、高效、增值的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体系,以利于各地更好开展工作。 

  (四)在调结构上“提质引智”。一是最大限度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和撬动作用,促进装备结构提质转型。重点围绕主粮作物全过程生产、优势特色作物全面机械化、丘陵山区机械化,以及部分先进高端机械开展精准补贴,大力发展接地气、补短板、创新型的农机产品,实现数量增长与结构优化并举,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二是创新服务手段,继续深化智慧农机建设。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在农村的快速推进和“互联网”终端在农民中普及应用,智能化、信息化不断深入农机化生产应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互联网+”手段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技术供给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运用智能装备和现代通信技术创新服务手段,打造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技术服务效率。下一步,要努力为全市建设空白乡镇和合作社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安装监测终端。不断丰富和有效促进平台功能应用,在开展作业信息监测、应急指挥调度等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依托平台开展预约服务、订单服务,引导农民和农机手利用手机 APP 获取农机化信息、联系和办理相关服务,充分发挥“物联网”、大数据支撑农机宏观管理、引导生产、指导工作的能力。三是以新型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建设主体,建立更加发达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目前,晋城市农机合作社已达到了 218 个,基本实现了“一乡一社”,合作组织已经成为重要农时农机化生产的主力军和主战场。我们要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十九大提出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要求,着力提升农机作业服务供给效能,包括扩大农机作业服务范围和规模、提高农机作业服务质量和效率效益。一方面,要在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专业服务组织的同时,创新合作、运行、利益机制,发展新型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积极探索发展多元化、多业态、多模式的社会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形态,如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合作社联社、农机租赁公司、农机+农事服务综合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机作业服务联合体、农机作业服务+农机维修、供应、培训、信息服务和金融保险融合体等,做大做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订单作业、联耕联种、一条龙作业、代耕代种、土地托管、承包作业、“互联网+供需对接”等各种作业组织对接方式和服务模式,推进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与其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 、农业公益服务机构、农机生产销售企业联合合作,扩展服务内容,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供需对接的有效性、组织调度的精准性、作业保障的可靠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作业服务效率,增加经营效益,增强农机作业服务活力。 

  (作者系晋城市农机局局长)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政策研究室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邮编:048026 电子信箱:swzys@jconline.cn jcswggb@126.com
最佳浏览效果 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