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政策研究室网站
  公务员邮箱: 密码: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15:22:40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页



以法治保障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果


2020-03-13 04:10:00    来源:百日调研  

 

  宋书平 

  一、以法治保障转型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科学谋划,深入推进,法治晋城建设步伐加快 

  强化统筹推进。制定了《晋城市 2018 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工作清单》,明确了法治晋城建设任务措施和时间进度。各县(市、区)、各级政府部门和 84 个乡镇、38 个试点村(社区)全部结合当地实际建立起了第一责任人工作清单,构建了全方位法治建设责任落实体系。加强督查考核。推动将法治建设情况纳入了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班子成员履行法治建设具体责任列入了年度述职范畴,发挥考核导向作用,法治建设受到充分重视。 

  (二)加强立法,严格执法,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 

  高度重视立法工作。2018 年,我们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热点,向市人大提交审议了 3 部地方性法规,目前已全部公布并实施,为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2018 年共前置审查规范性文件 15 件,清理规范性文件 40 件,清理证明事项 60 项,向省司法厅(原省法制办)和市人大常委会报备 5 件,无一漏报误报。加强行政执法资格管理。全面实行了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开展了全市行政执法证件培训,举办了新办和换发行政执法证件考试,2018 年共计年检 5280 个行政执法证件。 

  (三)积极对接,主动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创优建强 

  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覆盖城乡、高效便捷。市、县、乡、村四级 2294 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部建成;“12348”法律援助热线平台创新了律师值班模式;微信“4+1”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现了手机端在线普法、实时咨询、优选律师一站式服务。为转型项目重点工程提供法治保障。为全市51项重点工程项目配备了资深律师,实行“一项工程、一名律师、一包到底”。2018 年,结对律师共提供法律咨询230次,提出法律意见280条,参与风险评估65次,进行合同审查 46 起,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法律风险。为民营经济发展创优法治环境。我们整合律师、公证、援助、鉴定、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成立了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120 余名法律工作者先后深入全市 165 家民营企业开展了“法律体检”。联合河北商会举办了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开展了疑难法律问题一对一服务。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不断深化。2018 年,全市 291 名法律顾问共入村(居)服务10868 次,开展法律咨询 13971 人次,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 2861 条。为群众提供各类优质法律服务。建成了公证家事法律服务中心 4 个,清理了管理不规范的司法鉴定机构,2018 年共办理公证 4007 件,法律援助案件 1419 件,司法鉴定 815件。 

  (四)聚焦重点,强化普法,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构建“谁执法谁普法”大格局。出台实施了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了市直 52 个单位普法责任清单,开办了市直单位“一把手”亲自登台宣讲的《一起普法》电视栏目,形成了“群马拉车,个个发力”的普法大格局。实施全方位宪法学习宣传。举办了全省首家宪法历史资料展,开展了全省首次现场宣传网络直播,组织了改革开放 40 周年十大法治事件(业绩)评选,开展了全年不间断的宪法宣传。搭建新媒体普法矩阵。“每日一题”关注人数逾 14 万人,日均答题 6000 余人。在山西法制报、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同步开通了“晋城普法”栏目,在喜马拉雅 app 开通了“普法早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了互补融合。 

  (五)严格管控,健全机制,法治维护稳定成效明显 

  严管“两类人员”,消灭了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深化监狱民警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试点,为市县两级社区矫正工作配备了七名监狱民警,2018 年全市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 691 人,解除 817 人,在矫 992 人,再犯罪率控制在 2‰ 以下;全市安置帮教人员共 5283 人,,安置率达到 90% 以上。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018 年,全市人民调解员排查矛盾纠纷 21390次,调处7107件,调处成功率达 92%,基本实现了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目标。发挥律师在信访维稳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了律师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人才库,市级公检法部门律师值班实现了全覆盖。全年律师接访 368 人次,解答法律问题355 次,化解信访案件和隐患 38 人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联合公安机关对全市 980 名刑满释放人员实行了联合管控;对全市 36 个律所 175名参与扫黑除恶律师进行了严格的指导监督;举办各类宣传活动 90 余场,推送新媒体信息 300 余条,持续营造了浓厚法治氛围。 

  二、发挥法治保障作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在统筹法治建设方面,我们履行新职能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机构改革重组后,我们承担着“以依法治市办统筹全市法治建设工作”的重要职责,但在如何履行好这份新职责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人员少。机构改革重组后的现状是职能增加、编制减少,特别是县级司法局既没有新增编制也没有转隶人员,工作连续性受到影响。二是能力不足。适应新形势、贯彻新政策、履行新职能的能力素质还有很大欠缺。三是观念没有转变。还没有完全把观念转变到法治晋城建设的全局高度上来,“善谋一域、不善谋全局”的情况普遍存在。 

  (二)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我们的基础还很薄弱。目前全市 84 个乡镇司法所共有 113 个政法专项编制,但实际在编仅 84 人,缺口较大。现有的司法所工作人员中其他编制或临时人员占比超过了 60%,这部分人员的稳定性和业务能力都难以保证。同时,受限于目前司法所实行的“司法局、乡镇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机制,司法所工作人员难以聚焦主责主业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三)在公共法律服务方面,公众知晓率和参与度还需提升。便民服务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都还有差距,存在着我们干的“热火朝天”,广大群众“毫不知情”的问题。特别是今年开展的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这是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也是一件惠民、便民的好事情。但从接待咨询数量来看,远没有达到我们的预计目标。这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还不到位,还没能让群众随时随地“想得起、找得到”。 

  (四)在法律服务重点工程建设方面,专业法律力量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无论是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还是机关工作人员,服务转型项目重点工程的深度、力度都还不够,对于多数工程来说,面上的、浅层的简单咨询提供的多,深入的、触及关键的法律意见提供的少,有代表性的、实质解决重大难题的典型事例不多。 

  三、进一步加强法治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一)以法治建设为核心,深化全面依法治市实践。一是要在统筹推进全市法治建设上有新作为。要积极履行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督促、检查、推动”职能,推动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深入推进法治攻坚、法治创建、法治惠民等活动,发挥好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二是要在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上有新举措。要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开展立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综合性督察和保护民营企业发展、食品药品监管严格执法等专项督察,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建立行政复议决定书网上公开制度,深化政府法律顾问工作。三是要在全面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上有新成效。要突出宪法学习宣传,加快建设法治文化广场,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巩固拓展“每日一题”“晋城普法”等新媒体普法矩阵,及时推送便于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掌握的法律知识。 

  (二)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一要在“三大平台”建设上下功夫。加强县、乡两级实体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升级改造,创新拓展微信“4+1”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实现法律服务“掌上办”“指尖办”“随时办”“马上办”。二要在服务中心工作上出实招。围绕中心工作,主动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量身定制法律服务“菜单”,绕细化服务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和民营企业发展举措,整合服务资源,实施好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免费、便捷、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三要在提升服务质量上见成效。充分发挥律师监管和惩戒职能,提高律师办案质量;深入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特殊人群”品牌建设活动,开展案件行政评查和同行评估活动,为当事人提供优质法律援助服务;扩大公证“最多跑一次”事项范围,更好满足群众办证需求;严把司法鉴定准入关,加大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 

  (三)以平安建设为重点,筑牢安全稳定防线。一是要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围绕“深挖根治”总目标,在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矛盾调解中,主动收集掌握涉黑涉恶线索;加强律师办理黑恶类案件指导,建立重点人员危险等级评估机制,积极举办扫黑除恶法治宣讲和法治文化活动,为专项斗争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二是要全面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进一步深化监狱警察支持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用好晋城监狱社区矫正警示教育基地,落实刑满释放人员帮扶、教育措施,防止发生脱管漏管和极端案(事)件。三是要切实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成立市、县两级人民调解协会,推动每县至少设立 1个个人品牌调解室;开展“大排查、大调处、促和谐、迎国庆”专项活动,全面推开访调、诉调对接;创新运用微信调解、智能移动平台调解等手段,打造风险防控新模式。 

  (作者系晋城市司法局局长)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政策研究室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邮编:048026 电子信箱:swzys@jconline.cn jcswggb@126.com
最佳浏览效果 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