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政策研究室网站
  公务员邮箱: 密码: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15:22:40
       当前位置: 首页>>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栏



村美民富产业兴 乡村振兴谱新篇


2020-03-18 03:44:00    来源:《晋城工作》  

◎  郜晋龙
  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海桑田。
  从土地改革到包产到户再到乡村振兴,从传统种植到特色农业再到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从解决温饱到大片脱贫再到精准扶贫……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乡村振兴为总体目标,以农林文旅康产业发展为抓手,以脱贫攻坚为工作底线,以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工作,以农村“三变”为重大改革措施,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谱写了晋城“三农”工作新篇章。
  让农业强起来
  农业稳,天下安。
  70年来,我市的农业发展规模从小到大,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机总动力发展到59.5万千瓦,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9%,联合收割、精量播种、粮食烘干、无人植保驰骋沃土,智慧农机绚丽登场,手机成为新的“农具”。
  如果说农业机械化打开了全市农业提质增效的大门,那么让机械化真正变为现实的,则是发端于土地上的一场变革。
  近年来,我市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基础上,放活经营权,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步伐。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0万亩。
  随着土地流转面积不断扩大和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市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园区、新型职业农民“六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涵盖了所有特色农业产业和行政村,入社社员10万人,带动农户27万多户,入社社员人均收入1万余元,比普通农户高出25%以上。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越来越成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纽带。
  随着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初步形成了晋城工厂化食用菌,高平、泽州生猪,阳城、沁水蚕桑,丹河、沁河沿河流域设施蔬菜,丘陵地区干水果,太行太岳山区中药材、小杂粮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70年来,我市加快构建现代化畜牧产业体系,2018年全市生猪出栏193.2万头,家禽存栏达到1000万只以上,全市畜牧业产值连续多年撑起大农业“半壁江山”。畜牧业成为了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和农民增收的主力军。
  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我市一方面立足独特的地理农产,瞄准“功能化”“高端化”“特色化”,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结构,加快建设晋城特色农业供给区;另一方面立足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古建,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特色农产、秀丽的自然风光,美好的旅游体验,借助全域旅游发展东风,加快建设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
  让农村美起来
  锡崖沟,一个位于王莽岭山脚下的小村庄。上世纪60年代,面对横亘眼前的绵绵深山,锡崖沟人凭借手中的钢钎、铁锤,历时30年在村西的大山里凿出来一条长7.5公里的挂壁公路。
  公路通,百业兴。挂壁公路修通后,依托美丽的风光,锡崖沟村积极发展旅游业,吸引来大批游客。目前,农家乐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全村农家乐已发展到174户、6000余张床位,2018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
  70年来,我市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截至2018年底,农村公路通车里程为8421公里,共开通乡、镇村公交330条,覆盖全市77个乡镇、1738个建制村,实现客运体系基本覆盖建制村;“井”字型大水网框架基本建成,全市建有大中小型水库97座,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5万亩;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受益人口达到160万,供水入户率达到98%。
  从免除农业税,到农村教育“两免一补”全部到位、农村新型医疗合作覆盖率达100%,农民看病能报销了、有低保了、有养老了,全市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我市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扎实推进美丽宜居示范创建、五大专项行动……2018年底,全市环境整治完成投资12.3亿元,农村垃圾治理配备保洁人员1.2万名、清运车5046辆、垃圾桶2万余个,建设垃圾中转站15座,卫生垃圾填埋场6处,清理农村“四堆”1万余处,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1个,完成“四好农村路”里程906.6公里和农村户厕改造3088座。
  如今,行走在乡间村落,一个个和谐、整洁、美观的新农村映入眼帘,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让农民富起来
  据统计,1949年,我市农民人均收入不足50元。通过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等政策的出台,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到201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13566元,增长270倍。
  近年来,我市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把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让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取更多利益;以“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打造农民新的增长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举办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的合作经济,达到“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效果;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快推进普通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步伐,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和技术能手。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8180万元,按照“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的路径,大力实施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干部能力“六大提升”工程,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并举,持续“输血”与稳定“造血”相结合,能力开发与兜底保障相衔接,有力有序地推动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截至目前,我市脱贫攻坚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陵川县、沁水县2个贫困县实现摘帽,20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59万贫困人口基本脱贫。晋城成为全省首批整体脱贫的地级市。
  站在新的起点,历史又将赋予我们新的使命。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乡镇振兴的步伐铿锵前行,农村改革的探索从未停歇,站在时代潮头,沐浴着改革创新的春风,朝着“强、富、美”的目标,晋城农业正阔步向前。
  
(作者单位:市新闻传媒集团)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守初心 担使命 推动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
砥砺奋进结硕果 璀璨明珠耀太行
政策研究室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邮编:048026 电子信箱:swzys@jconline.cn jcswggb@126.com
最佳浏览效果 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