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政策研究室网站
  公务员邮箱: 密码: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15:22:40
       当前位置: 首页>> 深化改革



文旅融合发展的 晋城实践


2020-11-25 04:48:10    来源:《晋城工作》  

市文化和旅游局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晋城旅游发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乘着改革的春风,文化与旅游日益融合,旅游与文化相得益彰,晋城旅游实现了从“高端消费”向“大众需求”、从“风景名胜”向“全域旅游”、从“单纯旅游”向“文化享受”的转变。旅游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领军龙头。


一、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及弘扬传统文化之理念,我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全省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下,市委、市政府坚持新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挖掘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引领和推动文化项目建设,全市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 创新发展注动力,文化产业引领文旅融合新领域。在“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下,我市不断壮大的文化产业开拓创新,突破发展瓶颈,找寻与旅游的融合点,引领文旅融合新领域。在挖掘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深入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等基础上,文旅融合延伸至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文创商品的设计、文化演艺产品的打造、非遗项目的推进以及博物馆旅游的策展等领域。

2. 稳速增效促提升,旅游行业助推文旅融合大发展。落实省委、省政府“要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业的改革发展,着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山西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战略要求,我市于2017年召开全域旅游启动大会,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区域协调,不断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连年增长,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文化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全市旅游新格局和旅游文化品牌逐渐形成。

3. 上档升级树名片,文旅融合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走出去,推广展示树形象。2018年1月在长三角文旅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三届《中国国家旅游》年度榜单颁奖盛典上,我市荣登2018《中国国家旅游》“最佳文化旅游目的地”榜单。作为山西省唯一的地级城市代表,我市参加了《魅力中国城》第二季竞演活动,荣获《魅力中国城》十佳魅力城市称号,我市的皇城相府和大阳古镇分别获得了2018年魅力中国城年度魅力文化景区和年度魅力小镇两项大奖。同时,积极请进来,共商文旅定策略。2017年,“传承—崛起”中原城市发展首届高峰论坛——“万里茶道晋城古堡”文化旅游峰会在我市召开,为“万里茶道上的晋城古堡”旅游品牌建设发展问诊把脉。同年7月,晋城市旅游职教集团首届高峰论坛举行。此次论坛以“全域旅游与职业教育”为主题,邀请到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分析研究全域旅游与职业教育的对接点、协同点、创新点,探讨全域旅游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思路。2018年,我市成功举办了首届太行古堡国际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建言献策,探索晋城旅游文化的新方向。

4. 政府高度重视和政策大力支持,为文旅融合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自《旅游法》出台之后,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招商引资优惠办法》《晋城市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若干措施》《晋城市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通过顶层设计、部门联动、政企联合等方式推动我市文化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全面深化文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完成了市、县两级旅游发展委员会设立工作,逐步推进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各市县区在全域旅游理念的引领下,出台了文旅融合的相关政策,把文旅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充分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挖掘特色,努力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二、文旅融合发展存在诸多短板


(一)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深,利用不足。我市有许多文化旅游资源,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比如,晋城拥有非常丰富的山地文化资源,但目前,珏山、历山、王莽岭、棋子山、黄围山等只是利用了本身的自然资源,文化元素还远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开发空间还很大。还有些资源更是还处于“养在深山人未知”的状态。

(二)文化旅游融合深度不够,精品不多。晋城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也开发了一系列的文化旅游产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全市文化旅游产品的种类虽然较多,但是精品不突出,尚未形成拉动全市文化旅游的龙头产品,而且这些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大多还停留在简单的观光游览层面,对其他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对本土文化的开发和保护,许多文化元素没有变成旅游产品,适应市场新变化、新需求的新业态较少,产品结构单一,产业素质不高,没有真正实现向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康体型旅游有效结合的转型升级,“快餐式”的旅游无法带给游客深刻的文化体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难以形成。

(三)文化元素注入不够,旅游商品缺乏特色。我市旅游购物发展缓慢,“购”作为提升当地旅游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虽然文创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始被关注,但是总体来说还很薄弱,缺乏突出的亮点和品位,文化特色不明显,不能让游客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而且,旅游购物文化体验性不足,没有形成集技艺展示、研发生产、体验销售于一体的旅游购物环境。

(四)文化旅游融合机制不畅,保障不力。我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特色性、前瞻性和创新性不突出。与城乡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专业规划缺乏有机衔接,未形成发挥引导和调节作用的一体化战略规划模式,制约了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的引进和培育。改革创新力度不强,部分国有企事业单位思想观念落后,市场主体地位不够明确,缺乏市场竞争力;部分景区旅游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不能实现有效分离,景区之间未形成有效对接,还存在资源整合困难,互相牵制掣肘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景区整体效益的发挥。


三、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大规划引领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支柱型产业来培育。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项目建设,产业环境稳步向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科学规划,全力构建保障机制。我市先后出台了《晋城市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若干措施》《晋城市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晋城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5)》《晋城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全面深化文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完成市、县两级旅游发展委员会设立工作,推进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动引导,进一步发挥规划在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统领作用。

夯实基础,努力提升发展实力。强化园区建设,打造发展高地。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园区集聚效应、孵化功能和带动作用。建成文化产业园区4家(皇城相府文化旅游区、珏山文化产业园、吉利尔潞绸文化产业园、司徒小镇农业休闲园)。正在建设的园区有4家(金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娲皇文化旅游生态创意园、李寨戏曲文化生态园和大阳文化创意产业园)。建立完善文化企业项目库,收集文化企业项目700余个。

精心策划,积极推动产业发展。注重挖掘地域文化,着力构建晋城特色的文化产业格局。精心策划,积极打造具有晋城特色的文化品牌。注重文化传承,积极发展具有晋城特色的文化传统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时代趋势,从产业价值提升的角度而言,重点在于运用创新理念引领融合,以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IP和新媒体推动文旅融合。目前,文化和旅游消费正朝着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方向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应当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为两翼加以推进。

(二)大整合布局

2018年,晋城市把全域旅游作为产业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全域旅游的核心就在于通过整合各碎片化的资源,将区域特定的时间、空间、数据、资本四大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效果和整体化的品牌,从而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化升级,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带动区域产业整体发展。

1. 空间整合。风景道空间整合就是以一条专建的交通道路,通过生态改造工程、公共工程旅游化、全域旅游景观营造等手段,转变为融合了交通、旅游观光、旅游体验、休闲度假、运动养生等旅游产业多要素与主题的主题体验道,实现沿线上的业态整合、景区整合、度假区整合以及旅游特色小镇与乡村整合,形成移步换景,处处有景,随时可停留的旅游氛围,用一条道路串联起沿线的旅游产品,形成全域旅游的升级!晋城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的开工,就是晋城全域旅游实施空间整合的重要举措。建成后的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将串联晋城境内以王莽岭、珏山、皇城相府、历山为龙头的太行山水、太行古堡等四大旅游景区、20余个旅游景点、5条高速公路和5条普通国省道,形成四通八达、外畅内达、“快进慢游”的旅游公路网络,让游客能够体验到“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的美好场景。

城镇空间整合。一方区域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是通过旅游休闲的“搬运功能”可形成8小时之外的休闲人口聚集,以及短期的出游型人口聚集,并进而形成消费聚集。而目前众多的全域空间中普遍面对的问题是不能留客过夜,实现单位游客消费的沉淀与放大,因而,以特色小镇为代表的城镇化休闲空间的打造就显得非常重要。以通过城镇风貌、广场、特色餐饮、夜间娱乐与游乐、创意商街的聚合打造,结合周边景区与度假区可以实现两日游甚至多日游的目的地结构。

此外,旅游资源的整合也是一个重点内容,我们应以资源整合为方向,形成旅游聚集优势。目前国内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地方,都很重视旅游资源的整合,非常强调各景区间的互动开发与合作,联手共荣。我市有许多文化底蕴深厚的景区景点,但由于多年来各景区单打独斗、分散经营、同质化竞争严重,使得很多景区的旅游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形不成较大气候。以沁河古堡为例,至少有五、六家景区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3A以上景区也有好几个,但目前除皇城相府外,其他几个景区的旅游收入大都不理想。因此,要通过经营权整合,抱团取暖,打出组合拳,变资源优势整合为经济优势,从而推动旅游业和整体经济快速发展。

2. 时间整合。从时间整合上,作为区域旅游目的地要突破季节性因素的限制,打造四季全时性的引爆核,对于全域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产品解决方案突破自然旅游适游期的限制,另一方面针对工作日与节假日、白天与夜间,通过研学产品的开发,夜间游览、夜间秀场、夜市的打造,突破区域旅游的盲点,形成平日旅游市场的有效补充。并做大夜间游憩体验,实现“全时四季”的效果。在2017年的山西省旅发大会上,省政府做出了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太行旅游板块将建设成为全季全天候复合型旅游目的地,以及穿越感体验性最强、最具休闲度假功能的新山水旅游胜地,“全季全天候”讲的就是时间整合。

3. 数据整合。从互联网及数据整合上,通过旅游大数据的手机,进行游客属性分析、游客行为分析、旅游景区或目的地的偏好度分析,以及景区或目的地的流量预测等,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融入,催生旅游大数据获取与分析、定制旅游或私人顾问、虚拟旅游等新领域及形态的产生,并形成“互联网+”时代下多形态的旅游服务,使景区由传统服务向信息智能化服务转变,有利于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实现旅游企业与管理部门的管理智能化,实现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协作流动,并通过掌握和积累游客数据为决策者提供建议。

4. 资本整合。从旅游投融资整合上,全域旅游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风景道、厕所、环境整治、城镇治理、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等大量设施的更新与覆盖,仅仅依靠招商引资的项目投入远远不能支撑,因而,需要把农业、水利、交通、城投各种资金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全域旅游开发的资本突破。

2018年以来,我市在大整合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市委、市政府紧紧扭住大景区整合不放松,全面展现太行旅游名城新魅力,努力把晋城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一线旅游城市。具体做法为:加快大景区整合步伐,有重点地推进太行古堡密集区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按照“一县一大景区的发展思路加快推动皇城相府、珏山、太行洪谷、炎帝陵等其他大景区建设,继续推进“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建设,开通了晋城至郑州、焦作、长治两省四地城际公交和京津冀“晋城太行康养号”旅游专列,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组团参加了《魅力中国城》第二季竞演等等,全面打响了“中华文明、晋城点睛,千年古韵、尽在晋城”的名片。

(三)大融合提升

要通过适当的手段,将文化资源、文化要素与旅游活动的各个服务环节全方位融合,要加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以文化提升旅游产业品质,以旅游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的良好发展格局。在文旅融合中,人才是关键,要培养适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跨领域跨界人才。

1. 文化元素与旅游要素的全方位融合。旅游与文化融合的关键是在食、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都要体现文化,要在这些环节上实现业态的创新。

2.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对于文旅产业的融合,要不断探索新的融合方式,不断拓展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新的产品类型和产业形态。针对全市文旅产业融合现状,可以重点培育旅游演艺、博物馆旅游、文化旅游节庆等产业形态。

3. 文化与旅游领域人才的跨界融合。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需要更加全面素质的行业和专业人才。要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领域各类人员的融合观念和融合意识,加强知识融通、相互交流和人才培养,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鼓励具有产业优势的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文化旅游专业人才。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高端人才利用机制,成立专业水平高、构成范围广的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借用省内外高智力资源,引进适应文旅产业环境变革的具备创新能力的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为政府决策及时提供科学依据。要建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健全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要完善文化旅游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要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对晋城文化旅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者以及重大文化成果进行奖励。要建立文化旅游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成立文化旅游人才评价专家委员会,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复合型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开发区改革创新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政策研究室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邮编:048026 电子信箱:swzys@jconline.cn jcswggb@126.com
最佳浏览效果 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