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当前位置: 首页>> 调研报告



小微经营体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挑战


2019-04-30 02:54:00    来源:《晋城工作》  

晋城民建经济研究院
  改革开放以来,晋城农村依靠“五小工业”起步,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基本小康目标,被誉为山区人民奔小康的“晋城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小微经营体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在参与乡村振兴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和实践,但也有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本文通过回顾梳理晋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业农村工作发展历程,并选取三个乡镇调研其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初步实践,试图在宏观背景下对小微经营体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进行解构与审视,以期帮助小微企业更好的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去。
  一、辉煌与成就
  回顾晋城市农业农村的发展历程,大体分为几个阶段:改革开放阶段,自改革开放起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小康建设阶段,大致贯穿整个九十年代;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大致从2000年到2012年;“三农”砥砺奋进的5年,主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晋城市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受益最多的“黄金5年”。全市农民收入一直保持较高幅度稳定增长,2012年至2017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为8037元、9026元、10087元、10914元、11635元、12511元。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225家,销售收入达到73.7亿元,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766家,社员达到12.65万人,带动农户30多万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贫困发生率由实施精准扶贫之初的5.3%降至0.7%,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
  与此同时,晋城小微经营体也一步一步从晋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1978年晋城社队企业总产值19451万元,总收入14355万元,实现利税4837万元。1990年,我市乡镇企业总产值已占到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61%,乡镇企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地位被称为“三分天下有其二”。2017年,全市小微经营体发展到7.85万家,从业人员达到59.47万人,占全市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0%以上。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401.99亿元,上缴税金68.4亿元,提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42元,分别占到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4.91%、31.67%和68%。
  二、做法与成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被摆在优先位置,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小微经营体作为社会重要力量,具有经营优势和产业优势,这些就是撬动乡村振兴的“活水”。
  通过对阳城县演礼乡、泽州县高都镇和城区西上庄办事处这三个乡镇办的调研,我们发现近年来我市小微经营体通过立足各地乡情实际,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有机结合起来,以全域旅游作为主攻方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中,阳城县演礼乡是一个因煤而衰、因煤而困的典型乡镇。面对乡情实际,演礼乡党委政府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主攻方向,并创造性地明确“杏福小镇”的区域定位和“杏福演礼”的品牌定位,以此来推动乡村振兴。近年来,该镇围绕这一区域定位,一方面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发展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同步推进,着力改善乡村环境;另一方面则紧紧围绕“一村一品”和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吸引各种小微经营体参与打造特色休闲农庄。
  地处丹河中上游的高都镇则围绕“打造夏商文化小镇、创建全域乡村旅游示范镇,建设晋城市休闲度假后花园,率先全面建成小康镇”的奋斗目标,确立了古镇、任庄水库、高铁和丹河湿地沿线“三点一线”的旅游开发总体思路,全力打造“泽州源起·天下高都”特色旅游品牌。同时,在高都镇还有不少小微经营体通过农业项目参与该镇乡村振兴,推动该镇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型。目前高都镇蔬菜种植规模全县第一,东兴源蛋鸡养殖存栏全县第一,投资800万元的“泽州黄”小米种植深加工项目已成功申请“泽州黄”《地理标志农产品》。
  位于市区西北的西上庄办事处利用紧挨市区的区位优势,转换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生态环境进行了清理整治,还借城市发展的东风先后建成白马寺山森林公园、吴王山森林公园、玉屏山体育公园,以及连接白马寺山至吴王山的城市绿道。党的十九大后,该办事处又因地制宜提出并实施了“改写农字、借力路字、装点景字、美化住字”的“四字”发展方针。该办事处以园区建设为龙头,联合各种小微经营体共同打造田园综合体,带动农业整体发展。目前已建成黑龙潭都市农业园、摩登大地农庄、南掩民俗文化园区、南畔松谷农场、坡底五龙山庄、山西底聚龙山庄。在园区建设中该办事处以特色农业,功能农业为主导,依托连接白马寺山、玉屏山、吴王山的生态观光走廊建设,努力挖掘沿线村庄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形成了“欢乐牛山”、“文明夏匠”、“民俗南掩”、“生态坡底”、“锦绣南畔”五个特色村庄。
  三、现状与问题
  (一)在我市小微经营体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广大经营者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市场化之路破解人、钱、地的困局,发挥了安农富农的积极性,为加快我市“三农”发展做出了贡献。
  多元化的投资模式。我市小微经营体的经营者们在投资乡村的过程中,通过借鉴模仿创新,因地制宜摸索出多种投资模式,为我市乡村振兴积累了经验。比如演礼乡近年来就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多元化投资模式,着力破解破解人、钱、地的困局。这些模式包括:合作共赢模式、招商引资模式、农民合作社经营模式和政府搭台民企唱戏模式。其中,栅村的薰衣草庄园采用的合作共赢模式比较有典型意义。村集体以每亩每年500元流转农户土地300亩并负责投资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然后由村集体与创意策划公司合作经营管理。村民可到园内就业,也可投资、经营园内游乐设施,最终形成了村民、村集体、经营者、管理者合作共赢的模式。
  注入了新的生产要素。我市小微经营体的经营者们在投资乡村的过程中,给乡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理念、管理,这些新要素的注入,推动当地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型。例如高都镇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长期以来农业发展始终停留在小农生产阶段。近年来,该镇引进了康鑫、成晔、祥鑫元、东兴源等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带来的先进的技术、理念、管理等各种新的生产要素,进而建成蔬菜、养殖、林果、蚕桑四大基地。未来,高都还将以庄园经济综合体推动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康鑫庄园、祥鑫庄园、德泽美境庄园、航天科技庄园等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时尚化的综合性庄园经济,努力形成“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核心,以科教休闲为方向,以农民富裕为目的”的经济、社会、政治、生态及文化的多功能有机体,加快实现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
  推动建立全新现代农业体系。以西上庄为例,该办事处近年来不断尝试以特色农业,功能农业为主导,融入休闲、观光、体验、康养等多种元素,努力建立农林文旅康一体的现代农业体系。这些尝试自然离不开各种小微经济的参与。比如,山西星湖地产落户牛山村,建成了黑龙潭都市农业园区,使牛山村农、工、商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天泽林物流与南掩联姻,共建南掩民俗文化村,使南掩这个古老的小山村焕发了勃勃生机;又如峰景地产与南畔村结缘,共同建设松谷农场,使南畔这个小山村也发生变化。以上小微经营体在参与当地乡镇振兴,打造各种田园综合体的过程,本身也是不断拉长当地产业链,带动农户转变种植养殖观念,推动建立全新现代农业体系的过程。
  (二)在我市小微经营体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着能力不够、准备不足、思路不清等短板,不但为我市三农发展积累了风险,也导致小微经营体自身的经营陷入困境。
  能力不够源于自身经营能力缺陷。由于长期的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导致我市产业单一,产业链条短的经济结构,因此我市的小微经营体主要分布在煤炭、贸易、基建等行业,而且往往只是负责产业链上的一环,其经营能力普遍不适应目前产供销全链条的农业生产。这种不适用主要表现在缺乏现代财务制度,企业管理粗放,对专业人才的不重视等方面。
  准备不足源于对困难的估计不足。我市的小微经营体是在改革开放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商品经济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工业化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是相对标准的,经营难度相对较低。而农业是依靠天地气候而生产,生产的周期长、田间管理细碎、无法标准化,对经营者的能力要求更高。农业投资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风险性,要求我市的小微经营者进入农业后,或者要想办法把非标准的农业标准化,以降低经营难度;或者用地域文化来包装农产品,赋予农产品较高的附加值。这两点对于我市现有的小微经营体来说,困难都不小。
  思路不清源于对政策的理解不够。我市小微经营体参与乡村振兴曾一度出现一股亢奋的热潮,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例如大量涉农项目“烂尾”,资本“跑路”;“非粮化”、“非农化”现象层出不穷。从之前的“跑马圈地”,到现在的“烂尾跑路”,表面上看是因为小微经营体急功近利,本质上缘于对政策理解的偏差。
  四、路径选择与突破重点
  (一)小微经营体要认识到乡村振兴是大势所趋。提到乡村振兴,自然不能回避目前农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客观讲我市三农目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人口向城镇集聚导致边远乡村出现一大批“空心村”;农业产业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全市很多村庄靠财政转移支付或各类拨款维持运转;农村支部书记普遍年龄大,学历低,治理方法乏力,等等。
  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集中论述,文字不多,但内涵丰富,分量非常重。其次,乡村振兴战略配套的农村产权改革正在进行政策试点,与乡村振兴相匹配的机构改革也正在稳步推进,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方案,随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成立农业农村部,彰显了党和国家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决心。最后,配套乡村振兴的,以流动资金贷款和直接融资市场为核心的金融制度改革也正在稳步推进。综上,我们认为乡村实现振兴是大势所趋。
  (二)小微经营体参与乡村振兴要转换思维。乡村振兴既是机遇,同时又具备相当的风险和难度,小微经营体应避免“刻舟求剑”,用过去的经验去应对乡村振兴,而是要深入领会精神,转换思维再创业。首先,小微经营体要有集体思维。考虑到农村的土地产权制度和城市不同,小微经营体参与乡村振兴,必须走集体路线,最好是通过参股入股的方式,合理安排村民、集体和企业三方利益分配,并通过多种方式带动农民一起致富来实现共富,而不是由企业家甩开农民单干。这需要企业家有更为强大的组织动员协调能力。其次,小微经营体要有租赁思维。和城市开发中通过购置资产然后坐等资产升值的盈利模式不同,乡村振兴是企业租赁农民的土地和固定资产,然后通过交付租金和分红的方式搞经营。因此小微经营体在参与乡村振兴中,要想方设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后,小微经营体要有开放竞争思维。未来,乡村振兴的投入最终必然是摊入乡村提供的产品,比如农副产品、康养服务。乡村振兴是本地产品打出去争夺全国市场,是开放竞争环境下的主动发力。经营者不但要尽量把本地的消费者留住,还要把外地的消费者抢过来,这就对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题组成员:吉云光 郜晋龙 张月香
  王 斌 孔长河 曹占峰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在全市对标一流述职评议会上的讲话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晋城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做好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
四措并举走出金村城乡融合跨越发展新路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