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研究



关于晋城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9-08-14 10:38:00    来源:《晋城工作》  

  武小雅

    近年来,我市按照中央、省委要求,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安排部署,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2017年9月份,在第五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省政府领导参观了我市展厅后,对我们提出的围绕太行风光和“大黄梨”“山楂”“桑树”“山茱萸”“连翘”产业树,打造游、吃、穿、药四个产业板块,创建新业态、赋予新动能、创造新模式的思路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我市在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先走一步,先行先试。2017年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的通知》,将我市列为全省唯一的整市推进试点。2018年我们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市委、市政府出台《晋城市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省、市、县整合资金项目,集中投向6个试点乡镇和12个典型村,铺开各类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200多个,初步打造我市农林文旅康产业发展雏形。一年下来,对于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是什么,应该怎么干,基层探索了很多路径,思路进一步清晰。带着这个课题,本人深入阳城县横河镇银河村、董封乡东哄哄村金月花溪生态农庄,以及6个试点乡镇,实地调研农林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进行了一些思考,初步确定了下一步推进全市农林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摸清基层农林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

  横河镇银河村位于阳城西南82公里的晋豫两省三镇交汇处,面积17.5平方公里,现有9个自然庄、35户、62口人。该村自然资源丰富,有耕地230亩,林地6000余亩,有野生猕猴桃,有山茱萸、五味子等中药材;该村旅游资源丰富,北是析城山,南是银河峡,西是鳌背山,东是待落岭,有亚高山草甸、银河峡谷、原始森林以及十八罗汉峰等,流传着丰富神话传说,2010年,申报的愚公移山的传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路径上,银河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面充分利用山大坡广、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山羊、蜜蜂规模养殖和药材、木耳、核桃等土特产品栽植,另一方面,抓住面向中原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观光旅游特色产业,先后打通到银河峡的道路、修建了天门龛庙宇、开劈通天梯步道、复兴娲皇庙等,兴建了“山里人家”等农家乐,在析城山上安装了风力发电装置,搭建了七个蒙古包,形成了高山草甸风情特色旅游。全村共建设高标准农家乐5家,全村年接待游客8万人左右,农业旅游收入达到50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农旅一体、林旅一体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阳城县金月花溪生态农庄位于董封乡东哄哄村,紧邻晋城市与运城市西南山区交通干线阳垣公路,这里自然植被覆盖率达87%以上,几乎处于没有开发的原始状态。依托丰富、独特、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建设的金月花溪生态农庄,占地面积310亩,农庄在规划设计时,定位为晋豫边、乃至山西省康养胜地精品农庄,严格遵循归隐山林、回归田园的意境,坚持用当地材料、当地工艺、当地农民进行全手工建造,建设的圆舍大寨、五间厅、三间厅、吊脚楼、观星台、盟山堂、石头小镇、花田花屋、林间石径、木楼花屋、亲水栈道等,特色明显;通过流转120亩土地,种植各色鲜花,形成了“花在村中、村在花中”的山庄景观;利用当地火山沉积岩地下优质泉水,烹制菜肴、冲泡茶茗,吸引广大消费者青睐。开业以来,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盈利50余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康养旅游圣地,初步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和文化产业、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

  同时,在全市各地,围绕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也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六个试点乡镇建设各具特色。其中,城区西上庄办事处以“开放西上庄,幸福在驿站”为统领,着力打造八大特色旅游驿站,目前“欢乐牛山”“康养山西底”“农耕南畔”部分项目建成。泽州县川底乡累计完成投资4880余万元,依托区位优势,以“农林”为核心,构建“农林+文旅”、“农林+运动”、“农林+康养”的产业融合发展体系。高平市野川镇完成投资3300万元,建设项目8个,打造特色“乡土田园—自行车运动小镇”。阳城县蟒河镇从机制入手,以“三变”改革解决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中,群众如何参与的问题;从项目入手,通过康养园的打造,解决群众增收的问题,新开工10个项目,完成投资3495万元。陵川县附城镇探索“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集中打造休闲农业、院落酒店、康养运动、森林康养等九大板块,完成投资2550万元,重点抓好附城、丈河、西瑶泉、里进掌4个示范村建设。沁水县土沃乡以“一路三片九廊道”为总思路,打造畅享“亲子游”、打好“果蔬牌”、念好“山水经”、打造“休闲游”、叫响“文化牌”、绘好“乡村画”六大板块,完成投资5700万元。基层的发展探索,进一步丰富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内容,进一步拓展了农业功能,实现农业由注重生产向文化、生态、旅游、康养等多元化发展方向转变。

  二、分析我市农林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所在

  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本质上是农业、林业、文化、旅游、康养等各类产业业态的融合,是在原有基础上,拓展的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也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融合发展、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动能力量,更是省政府针对晋城实际,给我们提出的一项新的课题。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农林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我认为,基础是农业,但根据晋城市农业的资源禀赋,如果片面追求农产品的产量,我们只能在运城、临汾、长治等农业大市后边“原道跟跑”。要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就必须“换道快跑”“弯道超车”。客观分析,晋城虽然是一个农业小市,但同时也是一个特色大市,有独特的气候条件,独特的优质农产品、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生态资源,这些都是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推进具有晋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前提所在,是最能吸引人、留住人、能让人留住根脉、留住乡愁、流连忘返的所在。

  第一,我们的气候条件十分优良。晋城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5℃,冬无酷暑、夏无严寒,这里全市森林覆盖率40%以上,居山西第一,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特别是在盛夏时节,晋城气温比中原地区凉爽5°左右,比长三角地区凉爽8—10°,每年有将近10万中原游客到晋城避暑游玩,是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避暑胜地”“养生天堂”,发展康养避暑产业条件良好。

  第二,我们的旅游和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晋城太行、中条二山环绕,王莽岭、蟒河、历山等雄奇峻峭。全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级景区、历史文化名村等旅游资源在全省首屈一指,历史上留下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舜帝躬耕等传说,哺育了康熙帝师陈廷敬、人民作家赵树理等历史名人。晋城五分之一的行政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几乎一半以上都有历史文化或者人文传说,广大农村发展文化旅游条件得天独厚。

  第三,我们的农业资源非常独特。晋城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生长着各类的五谷杂粮、以及各种的农作物,被誉为华北地区的农业基因库。独特的小气候和红土壤,催生了一大批特色鲜明、品种繁多、品质超群的特色功能农产品,也造就了晋城农业“小”而“优”的鲜明特点,有四大产地唯我独红的山茱萸,有八百里太行独此一家的五花芯党参,有好山好水好空气养出的陵五味道地中药材,有华北第一县的阳城蚕茧,有富含叶酸的鲁村小米,有甜糯可口的义城红薯等等,都在全省、全国市场上有着较高的知名度。

  第四,我们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晋城有着广阔的市场,一小时经济圈内人口3000多万,GDP两万多亿,近年来借全域旅游发展东风,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全市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旅一体发展,相继打响了“到司徒小镇过大年”、阳城农业嘉年华、阳城国际徒步大会等农旅一体品牌,在中原地区已经小有名气,有了固定的消费群体和市场基础。我们不仅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而且随着高铁、机场的建成,将有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到晋城旅游、观光、消费,这里发展农林文旅康市场前景一片看好。

  第五,我们的政策非常优惠。晋城处在山西综改试验区和中原经济区“两区”叠加之地,享受政策叠加优势。市委市政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制定《晋城市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出台了包括产业、用地、融资、税费、基础设施等27条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安排,瞄准产业项目,真金白银投入。

  以上这五点,是我们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基础所在,也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晋城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

  三、明确我市农林文旅康养五位一体产业发展的定位所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感到,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更是一条具有晋城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农林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定位所在,要做好“四个坚持”。

  一是要坚持分步实施。特别是当前我市农林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更要按照发展规律办事,不能想着“一口吃一个胖子”。要努力在2017年试点基础上,一方面抓政策落实,一方面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努力在今明两年构建五位一体产业融合的雏型。二是要坚持赋予内涵,就是要突出我们发展的“卖点”,打响我们面向中原、面向全国的“亮点”。要围绕太行风光和“大黄梨”“山楂”“桑树”“山茱萸”“连翘”产业树,打造游、吃、穿、药四个产业板块,确保功能农业、食药医学、生态文化、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养老养生、避暑地产等产业要素内涵,创建新业态、赋予新动能、创造新模式。三是要坚持以点带面。要在现在基础上分批分次,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然后全面铺开。通过打造一批面向中原市场的产业基地和示范点,引领项目建设,带动全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四是要坚持尊重市场主体。按照市场规律、瞄准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养生、休闲、购物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加强招商引资和地方合作。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金投入,以资本构架孵化、服务产业。

  四、探索全市农林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是要大力发展功能食品。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响高平大黄梨、泽州红山楂、泽州鲁村小米、阳城山茱萸、陵川党参、沁水蜂蜜等特色功能食品品牌,推动晋城特色农业供给区建设。加快开发绿色有机滋补系列农产品,深度开发养生药膳和保健药材,研制推出一批防病抗衰老养生保健产品,提升功能食品的附加值。加快培育经营主体,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益。

  二是要加强农村环境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思想,加快建设一批树木园、植物园、生态园、采摘园等,建设一批生态文化园、生态文化长廊等生态建设基地,增加林业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专项行动”,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充分利用太行山生态资源,在严格保护生态中合理开发,将绿水青山变成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三是要加快农旅一体发展。借助全市全域旅游发展的东风,坚持以农为基、以旅兴农、实现农旅融合、农旅一体,打响太行山文化旅游节、珏山中秋赏月节、金秋红叶节、炎帝文化寻根祭祖节、围棋国际文化节等重点文化旅游品牌和“到司徒小镇过大年”、阳城农业嘉年华、桃花节、梨花节、杏花节等重点农业旅游品牌。依托丰富的人文古建资源、旅游名胜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加快农旅一体发展,规划建设一批集创意、博览、休闲、养生、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基地,打造一批明清古堡、传统村落、红色文化、观光农业、太行山水等主题乡村旅游地和精品旅游路线,促进旅游业与农、林、牧、渔、中医药、体育、养生、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挖掘一方文化、推出一个产业、带入一幅风光。

  四是要加快发展避暑经济。充分利用我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季与华北、华东、华南平原地区气温反差大的优势,利用全市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对接中原、对接长三角,吸引更多的人前来避暑,打造“到海南过冬、到南太行过夏”的北方避暑圣地。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开发农业嘉年华、农业公园、观光农园、市民农园、休闲农园、教育农园、高科技农业园区、森林农园、民俗观光园、民宿农场等新业态,开发乡村养老、农家养老、田园养老等养老新模式,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带动增收致富。

  五是要优先发展健康养生医疗、体育产业。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支持,落实促进社会办医的政策措施,支持社会资本投向资源稀缺和满足多元需求的服务领域,创办高水平、品牌化、规模化的康养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康复护理、老年护理、精神、儿童、中医等特需医疗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温泉、药浴等保健康养服务。继续打造阳城国际徒步大会等康养体育品牌,充分利用晋城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水体资源优势,以登山、自行车、攀登等户外健身运动为重点,建设一批具有晋城特色的户外运动基地。依托河流绿化带、道路绿化带和现有公共绿地空间,着力构建绿色健康步道体系,为市民提供便捷的休闲运动路径。加大体育场馆开放力度,通过免费和低价收费相结合等方式,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的运动健康服务。

  六是要着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加强政策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健康养生服务业,着力增加供给、创新服务、扩大消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生服务需求。充分利用现在的养老设施,规划建设中高档老年公寓,承接中原经济区养老产业转移。规划建设一批高中低档健身养老基地、幸福公寓园、休闲养老养生综合体等健康养老项目,将医疗、气候、生态、康复、休闲等多种元素融入养老产业,开发养老、康复、老年产品等特色产品。

  加快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是破解当前农业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必须要深刻认识其长期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 转变工作方法,大胆先行先试,努力探索具有晋城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

  (作者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在全市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大会上的讲话
环保新政对晋城煤炭和煤化工产业的影响
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中民营经济的作用研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