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小锋
高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凝聚形成了“神农炎帝故里、长平之战发生地、金元古建博物馆、上党梆子之乡”四张文化名片。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晋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平在推进“两件大事、两个率先”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突破口,持续发力加以推进,“神农炎帝”文化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把脉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走向,笔者深入文创产业园区、各文创项目基地调研走访,初步摸清了文创产业发展现状,找准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调研情况,就推动文创产业加快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及发展经验
近年来,高平市委、市政府着力抓好特色产业文化和民俗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精品创作,文化产业取得了稳步发展,初步形成了图书音像、旅游、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群众文化等文化产业门类。目前,高平市共有各类文化艺术服务企业50家、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21家、建筑和工艺美术品生产企业15家,从业人员2864人。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梆子、高平鼓书,珐华瓷工艺品、黑陶工艺品、许氏盔头等在省内外都有较大影响。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保护传统民俗文化。高平作为“上党梆子戏曲之乡”,上党梆子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还有高平鼓书、高平秧歌等民间曲艺,九莲灯等优秀民间社火,高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传统文艺的保护,扶持壮大了人民剧团、上党梆子剧团两个专业剧团,依托高平中专开展了上党梆子传习活动,先后编排了《清宫风云》《长平绣娘》《西沟女儿》等剧目,其中《西沟女儿》被评为山西省廉政教育优秀剧目,《长平绣娘》作为山西省唯一参评代表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全国第二十七届戏曲梅花奖评比,主演杜建萍夺得梅花奖。上党梆子剧种夺得的五朵梅花奖全部花落高平。在连续四届神农炎帝系列活动中,上党梆子都登台为台胞侨胞展演,展示了古老戏剧剧种的魅力,获得省、市领导和嘉宾的好评。
(二)发展特色文化产品。全方位开展文化产业普查建档工作,认真挖掘传统工艺,先后扶持培育了黑陶、琉璃、珐华瓷等陶瓷工艺品,潞绸、手工布鞋、棉麻服饰等织造工艺品,桑皮纸等特色文化产品。积极组织文化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参加晋城市文化产业“四项工程”专题培训;大力推进对高平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挖掘,高平市文化研究与创意产业中心再现了失传已久的珐华陶瓷技艺,烧制的珐华艺术品成为“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国礼。高平潞绸织造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吉利尔潞绸集团被确定为传承单位。
(三)收集整理民间工艺。深入农村广泛走访各领域民间工艺爱好者,整理出了面塑、刺绣、剪纸、泥塑、根雕、戏曲盔头、烙画葫芦等民间工艺,印刷出版了《高平剪纸》《高平刺绣》《高平面塑》画册,遴选申报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扩大了各项民间工艺的知名度,推动了行业间的交流合作,为民间工艺品下一步商业化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探索影视创意文化。近年来,高平先后与央视影视制作中心等单位合作,拍摄制作了《铁血长平》等影视作品,在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根据“高平好人”李丽丽真实故事改编创作的电视剧《红萼纷纷》在意大利举办了首映式,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外,原村乡良户村与省电视台影视制作中心合作拍摄的喜剧片《古镇奇谭》开启了旅游景点通过影视创作扩大宣传的尝试。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近几年高平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总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处于起步阶段;分布零散、发展水平不具规模,协同性弱,规模小、效益低,未形成产业链;与其所拥有的丰厚文化资源相比尚不相称,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距离,与先进县市相比差距还较大。
(一)重视程度不够,发展观念滞后。从总体来看,各有关部门还没有把文化创意产业放到与经济发展同等的位置对待,没有明晰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扶持、协助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水平不高,资源整合程度不够,仍处于自发性发展的状态。同时,一些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和经营者产业意识淡薄,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大部分文创产品仍是传统手工艺品的复制,与时代脱节,缺乏工业化生产的潜力,没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有的还在凭爱好、凭个人意愿发展,对市场研究不够,没有具体的指导性的发展规划;一些企业满足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没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企业发展缓慢。
(二)业态较为单一,产业集聚力不强。当前高平市文创产业以分散型企业为主,业态还比较单一,特色还不够突出,比如剪纸、面塑、刺绣等与周边县市同类产业存在同质化问题,缺乏主打的品牌性文化符号,这对于优质特色产业资源的集聚十分不利。同时,高平市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由于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本地丰富的“炎帝文化”“古建文化”等还处于研究宣传阶段,只是进行了初步开发,还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虽然神农炎帝遗留下了“谷物酒、茶、药”等文化遗产,但高平当前只有一家生产黄芩茶的企业,且没有利用“神农炎帝”品牌。另外,现有文创企业也普遍存在着“小、乱、弱”和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比如黑陶工艺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引进至今,没有做大做强,而是一直以零散小作坊形式存在,低水平复制,“有山无峰”导致技术和资源实力有限,随着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必然受到资源、信息、技术和市场等因素制约,风险较大。
(三)竞争力较弱,拉动力不强。一是缺乏创新活力。文创产业发展总体科技含量低,大多数是剪纸、泥塑、刺绣、烙画葫芦等传统手工艺品,新兴文化产业比重偏小,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如创意设计业等比较薄弱。二是文化创意水平低。现有的文化产品还处于粗放型经营状态,大多数产品是文化原形的复制,缺乏创意和创新。特别是对历史文化资源中可以市场化的部分(如古建斗拱、雕塑壁画等文物产品的复制、仿制和创新)缺乏开拓,对其可以同市场结合的部分缺乏开放性的利用。三是文化与旅游、商贸结合不够紧密。高平神农炎帝文化资源丰富,炎帝陵近年来知名度不断扩大,但由于对文化资源挖掘、整合、培育、打造的力度不够,仍只停留在景点开发、收取门票的浅层次方面。旅游商品开发不够,多是一些普通的剪纸、泥塑、挂件,文化创意和地方特色不足,附加值不高,作为旅游商品竞争力较弱。
(四)创新人才极度紧缺,人才建设有待加强。当前高平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最缺乏的就是创意人才。思维敏捷、智慧迸发、创意迭现且带有艺术家气质的思想者与知识精英;既通晓创意产业内容、过程又擅长市场经营管理的管理者与实践者;熟悉本地历史文化,又对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有深度研究的文化产业研究者,以上三方面的专业人才高平市都严重储备不足。不仅如此,一些文创项目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依然依靠传统的口传心授、老带小,由于学徒期技艺水平低、收入低甚至没有收入,导致年轻人不愿从事文创产业,人才队伍结构老化、知识结构偏低,尤其是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明显不足,极大地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比如调研中我们得知,许氏戏曲盔头由于市场小众,工序繁杂,在经过四代人的传承之后,目前竟遭遇传承人子女都不愿学习传承的窘境。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加强产业研究,科学制定规划。衡量一个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它的产业布局在内容上的先进性、完整性和在结构上的合理性程度。因此,要根据高平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要素禀赋的特点、潜在的发展需求等,科学制定文化创意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一是明确指导思想。依托高平经济社会发展,整合文化优质资源,在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中融入文化创意元素,提升产业层次,做大相关产业,使产业与文化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形成一批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二是突出重点方向。关注和紧跟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深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专业知识和相关资料,明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方向、项目布局、配套政策及评估体系,严格按照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引导文化创意产业高效发展。三是制定有效规划。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彰显本土特色,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区域优势文化创意产业,包括:以神农炎帝文化为依托的文创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深度挖掘古建文化开发新型的、可工业化生产的文创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服务业,把文化旅游作为展现城市品位、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工程分步推进。四是强化组织保障。完善相应机构和工作制度,制定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提出重点扶持项目和优先发展领域。建立规范高效的规划管理体系,加强跟踪管理,强化规划权威,确保优势文化创意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二)挖掘文化资源,开发文创产品。高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应立足本土因地制宜,对文化产业资源予以开发、创意和升华,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品牌。一是神农炎帝文化品牌。借鉴故宫文创产品门类,积极发展炎帝陵微缩模型手机支架,Q版炎帝软陶、树脂造型摆件,百谷白菜造型书签等特色文创产品;充分挖掘神农炎帝农耕文化遗产,整合小米、小杂粮等生产企业,统一使用“神农炎帝”品牌,生产精包装小杂粮、黍米黄酒、九蒸九晒传统黄芩茶等特色文化产品,木质传统农具等模型或儿童拼装玩具。二是长平古建文化品牌。借鉴敦煌等地文创产品开发经验,利用高平开化寺壁画、炎帝陵壁画、开化寺王羲之集字碑等文化遗珍,开发减压填色画、数字油画、描红佛经、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等文创产品,以崇明寺等国保单位建筑结构开发木质或3D打印斗拱、梁架模型,一方面供古建爱好者研究,此外也可以作为特色文玩摆件。鼓励珐华瓷烧制企业积极与佛教、道教协会等组织加强联系,承接室内宗教塑像等特殊用品的制作,扩大产品知名度。同时,黑陶、法华瓷生产企业要积极走市场化道路,可以烧制茶叶罐,澄泥砚台,仿太湖石、灵璧石摆件,陶埙等小件、实用型陶瓷器,拓宽销路,扩大影响,提高效益。三是长平之战军事文化品牌。打造军事主题公园,特色训练基地,吸引周边企业、单位开展拓展训练;积极开发春秋战国战车、士兵、古兵器等手办模型或玩具,吸引军事爱好者收藏、拼装、制作。四是上党梆子戏曲文化品牌。可以围绕戏曲文化发展周边产品,许氏盔头可制作微缩版戏曲盔头的汽车挂饰、壁挂工艺品,扩大销售提高效益,同时也吸引年轻人加入传承技艺。整合丝绸、刺绣等传统工艺,制作戏曲人物卡通绢人摆件。录制上党梆子名家名段、整本整折音像制品,采取“五朵梅花”获得者签名特售等方式,改变过去只能走场唱戏赚钱的方式,通过衍生产品提高效益,强化上党梆子传承。
(三)发展文化旅游,促成“文旅互动”。将文化融入旅游,为旅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以文化提升旅游品位,以旅游彰显文化底蕴。通过联合举办、政策优惠、资金补贴等多种方式支持开展文化旅游节,引导周边省市群众到高平旅游,春看梨园花如雪,夏享乡村绿如茵,秋赏枝头果如珠,冬访古建美如画。同时,与办好“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相结合,把“丰收节”办成农产品展销的节日,文化创意产品展示销售的节日。启动“文化消费季”活动,培养文化消费理念,引领文化消费行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拉动旅游、影视、图书、书画、娱乐等消费水平,培育扩大文化消费市场,不断改善居民文化消费环境。
(四)创优发展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积极组织开展创意设计大赛、大型文化采风等活动,推动创意产业的形态和内涵同步发展,宣传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对创意产业发展的正确导向作用,加强宣传推广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意氛围。设立相关的奖项,定期对文学艺术创作以及文化创意组织评选,推动交流合作,以此激活文化创意、文艺创作,推动文化建设,增强文化竞争力,提升发展软实力。邀请相关领导、国内知名行业研究机构、行业专家、园区企业家定期召开沟通交流会,研究产业发展对策;组织企业、科研机构举办各种对接洽谈活动,促进企业间的沟通协作和产学研的联动。利用省文博会、深圳文博会等文化贸易平台,助推优秀文化项目展演交流,提高高平市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针对高平市文化创意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编制《重点扶持企业目录》,对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的扶持和引导,提供政策、资金、宣传推广等帮助,推动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
(五)创新人才培育,强化智力支撑。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文化创意产业不只需要创意策划人才,还需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人才。建立有效的人才开发机制,做到“引进急需”和“培养现有”并重。一是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紧缺人才和综合实用人才。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设立跟踪机制,随时记录人才发展的最新情况,加强人才储备;出台激励政策,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职业平台。二是完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利用高平中专、高平技校、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引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升规范文创产业技能门类,设立文化创意人才培训基地,培养既立足本土又有开放眼光的创新型人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成立工作室,鼓励技能人才老带新、传帮带。
从当代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集聚创新要素,建设创新型城市,不断开拓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中共高平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