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政策研究室网站
  公务员邮箱: 密码: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15:22:40
       当前位置: 首页>> 和谐晋城



关于“濩泽古城”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2016-04-13 03:12:24    来源:  

政协阳城县委员会

  根据阳城县委、县政府复兴古城工作安排和县政协“系统梳理旧县城千年积淀的人文历史,为古城复兴谋篇布局提供实施性参考方案”的工作要求,阳城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以及有关部门的人员,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查、实地踏勘及综合研究,形成了制定古城保护与开发规划的相关建议。

  一、“濩泽古城”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规划原则、开发路径和实施方略

  (一)古城命名:“濩泽古城”。

  ——具有唯一性。据考,“濩”作为地理名专属于阳城,在全国具有唯一性。作为深山大泽,《墨子》“舜耕历山,渔于濩泽”有载;作为河流之名,《水经注》“濩水出焉”,至今沿用;作为乐舞名篇,有《列子》“奏《大濩》之乐,蹈《桑林》之舞”的称谓。

  ——历史影响大。濩泽,也有“雷泽”之称。临汾鼓楼有“东临雷霍”的匾额,指的就是雷泽(濩泽)、霍太山(太岳山)。故秦汉置“濩泽县”,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固隆乡泽城村,且“泽”的含义和使用范围在历史上也得到进一步的引申,最终演化为“泽州府”的“泽”字的本源,直至今天的“泽州县”。

  ——旧城年代久远。从南北朝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县治所由泽城迁址车辐山(今县城)计算,已有1560年的历史。即使按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阳城”(指县城在太岳山之南,山南为“阳”)计算,“阳城”也有1270多年的历史。故称旧县城为千年古城,名实皆俱。

  ——古城制式独特。旧城依托古车辐山筑城,西北高,东南低,具有“十山九回首,一河绕城流,石门锁水口,街在城上头”,“烟树楼台高于雉堞”的形胜大势,且“依山就势,以砖石甃成,城开三门”的城池制式,集中体现了阳城历代先贤“因地制宜,不宥于陈规,自成一统”的智慧,同样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独特性。

  (二)规划原则。

  城池,是中华文明史演进中极其重要的建筑符号。“濩泽古城”,其建筑面积仅300亩、约20万平方米,合0.2平方公里,体量微小,构造精巧,制式特别,人文隽厚,兼具社会治理、经济承载、民风教化、军事防御等多种功能,是封建王朝时代县邑城池的精品代表之作,其保护、开发、利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古城的开发宜秉承以下理念:

  以“文物为纲”——就是要按照文物的标准做好古城的规划与复建,把习近平总书记“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的讲话精神体现到古城的开发利用实践中,把古城打造成能够经得住历史考验的精品工程。

  打造“会客厅”——以“文化为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袤大地上的遗产、收集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指示精神,把亘古千年的阳城历史和旧城“一肚子”的文化底蕴通过建筑符号、文字语言、业态安排、空间切分等多种手段演绎出来,让中外人士徜徉其中感受过去,触摸历史。

  实现街巷商业门脸最大化——古城开发,其本质是再造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经济板块。古城内约有企业和工商户330余户(其中,个体工商户262户),年营业收入20061万元,纳税1534万元。古城地处城市黄金区位的优势和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古城开发之后,经营空间要由原先一街两行的商业店铺扩展到古城内环城甬道、大小胡同和东西南北四条主街的两侧,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各种业态,成为创业就业的承载地和游客的集散地,成为以旅游为导向的“田园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中心枢纽和县城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依托,实现古城开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三)开发路径。

  古城开发不单单是“科举文化”、“城池文化”、“晋商文化”、“市井文化”的还原,更要体现“河东形胜古王畿”、“唐风宫室尽茅茨”(陈廷敬《析城山》诗所述)的“简朴讲究、用心会意”风格展现,力诫千城一面,实现“承接产业转型,蕴化阳城人文,积聚阳城人气,光大阳城未来”的城市功能再造,故建议其开发的路径是:

  一脉风格,由点到线,以线扩面,串珠成片。

  一脉风格——即主色调要体现“青砖灰瓦”的古城底色,同时用红墙、绿树、本地琉璃等元素作为辅色进行调节,彰显古城“古朴沉稳、活泼明快”的风格。

  由点到线——即以修复、恢复或重建的现有文物(国保、省保、市保、县保)、史载文物(典籍文献记载)、口传文物(民间相传的文物)为节点,用古城内外的街巷、胡同、甬道等交通线路串联起来,商业、民居充塞其中作为第一步。

  以线扩面——即由东西、南北街道与环城甬道把古城分割为“田”字形的四大片,建议恢复化源坊、福民坊、立平坊、怀古坊的名称;再由若干南北走向的胡同将每一片分割为“目”字形的诸多单元,进而打造每个单元不同的文化主题,商业业态。

  串珠成片——即先做好地上地下道路管涵等基础工作,再打造有关的重要文物节点,然后通过街巷、道路、胡同把相关节点和民宅工程连成片区,梯次推进古城四大片区的建设。

  (四)实施方略。

  近百年来,古城经历了政权变更、社会变迁和经济转型所带来的种种考验,其完整性已被战争和战后重建彻底肢解,加之年岁日久,古城内地道坍塌、房屋裂陷、城墙垮塌,大小胡同污垢不洁,尤其是黄金空间被大量行政事业单位挤占,零散商户又形不成规模,古城的商业潜力难以发挥,车流、物流、人流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有序化管理。因此,建议古城开发力求把握“文化研究,贯穿始终;总体规划,一步到位;现状普查,摸底见实;开发政策,依法可行”的方略推进实施。

  文化研究,贯穿始终——在古城规划到实施的整个过程中,要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把文化研究的成果体现到古城的建筑风格、业态安排,乃至商业牌匾的寓意安排中,使古城作为“会客厅”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出来。

  总体规划方案,一步到位——“濩泽古城”,弹丸之地,寸土寸金。因此必须把城内所有的空间都纳入古城规划,做到规划全覆盖,使城内城外的基础设置、交通组织、街区巷道、商业布局、文物节点、宅院改造、建筑风格等有机融合,把古城打造成鲜活的经济板块。

  现状普查,摸底见实——古城开发涉及到各种经济主体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因此,运用影视影像记录手段和文字文书档案资料,系统掌握经济数据的构成,建筑数据的权属,居民的数量及分布,以定格古城现状,为下一步政策研究和开发提供翔实依据。

  开发政策,依法可行——规划确定之后,开发政策就是古城复兴的生命线。因此,宜综合考虑古城开发中各种主体的权益,依照物权法、土地法、公司法以及各种系统法规,通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最终形成古城开发政策,使古城开发政策广接地气,依法实行,成为古城开发遵循的纲领性依据。

  二、“濩泽古城”保护开发中对若干文物和建筑节点的考虑

  经调研讨论,建议古城规划开发中重点考虑以下19个节点。

  1. 凤颖阁。

  规划建议:在十字街新建一处古城的代表性建筑“凤颖阁”,与新城府前广场惠泽园的“凤颖亭”相呼应,按天格、地势、人文“三层四面攒尖顶”制式修建。

  2. 城墙体系。

  规划建议:城墙。全部恢复。建议按平均高度9—11米,条石墙基,用明代规格的青砖垒砌。其中,(1)对北门至天门头段的城墙特殊考虑。(2)取消东南城墙处(魁星阁下、文庙门前)开设的进城辅路,尊重社会各界的意见,照旧城图样予以恢复。(3)一并取消现有的所有通向城内(外贸、二招、实小)的便道,保持城墙体系的相对封闭完整。

  甬道。恢复其连通敌楼、垛口和城门的通道作用,体现战时防御、平时行走的功能。甬道与城墙等长,约2300米,宽3—5米不等,且高于城墙内侧道路0.4—0.9米。甬道与城墙内侧道路的高差由砖石台阶化解。
堞垛。甬道以上城墙(女儿墙)高1.2米,堞垛高0.8米,垛距0.9米,堞垛的砖构层数和堞垛的总数均为单数,堞垛平均分布,数量按实际情况敷设。

  敌楼。座基俗称“马鼻墙”,下宽上窄为四棱锥体,敌楼建于其上,每座敌楼的体量约为2*2*3(长宽高)米,敌楼三面墙各有望孔,上为青瓦两面坡。建议在城墙必要处规划复建,但要体现明清不同制式,按实际情况敷设敌楼,总数量为单数。

  3. 城门体系。

  规划建议:(1)由旧制“三门分设”扩展为东、南、西、北四门。北门新建。(2)只在东门恢复“瓮城”,其余不再复建。(3)除东门(步行入口)其余三门必须满足消防、救护的通行和人流、车流、物流的集散。(4)每座城门外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多功能广场,其面积可因地制宜,大小不一,根据情况敷设地下、地上或立式(楼式)停车场。

  4. 城垣上周边楼阁。

  规划建议:(1)按旧制复建魁星阁,作为古城东南角文昌宫的代表性建筑;复建拱极阁,作为县衙(位置在典史厅后)不可或缺的附属性建筑;复建天王台,还原其与东南城垣上的“魁星阁”的内在关系。(2)不再恢复望远楼,建议新开北门的东侧阁楼沿用“望远”名,西侧阁楼沿用“镜山”名(据考“镜山堂”,原为田六善书房,后改为仰山书院)。

  5. 牌坊。

  规划建议:“十凤齐鸣”、“十凤重鸣”分设于旧县衙东西两侧,“杨继宗牌坊”、“王国光石牌坊”分设于太岳烈士陵园东西两侧。上述四座牌坊沿东西街敷设。

  6. 县衙建筑群。

  规划建议:(1)恢复县衙大门(谯楼),临街复建东、西榜亭,不设商业店铺。(2)恢复县衙轴线上的大门、仪门、天监、东、西三房(六部)、大堂、二堂和县衙东的典史厅、县衙西的牢狱。(3)将历代诸多有价值的县衙文化充实进去。

  7. 文庙建筑群。

  规划建议:(1)孔圣庙的大成殿、东西庑已经完成修复,建议设计方案中按制式恢复孔圣庙的第一院和临街的第三院(碑林),作为文化商业之用。(2)建议对明伦堂进行规划。(3)可以考虑现博物馆从孔圣庙中迁出重建。(4)修复和恢复文昌殿(聚奎书院)主殿和东、西耳殿。(5)按照原制式重建魁星阁。(6)在训导署、教谕署的位置,以古建形式修建房屋,作为阳城文化对外交流平台之一。(7)在儒学巷北出口临街设置“三台接武”牌坊,南出口设置“映奎(魁)书院”门楼。

  8. 开福寺建筑群。

  规划建议:(1)拆除开福寺正门前及临街的建筑,恢复开福寺千佛阁、东西配殿和前院禅室僧房,作为古城最完整的一座佛教寺庙规划,使开福寺成为古城举行重大民俗活动的载体。(2)拆除实验小学在开福寺院所有建筑,包括体育器材室,门口复建钟楼,修复寺院正门,保留门前水井。

  9. 太岳烈士陵园。

  规划建议:(1)太岳烈士陵园属省管单位,是瞻仰先烈,教育后人的红色基地,故主体不作改动。(2)总体按开放式园林建筑进行规划,突出太岳革命斗争的主题。重新设计陵园的大门,拆除现民政局前院所有建筑,开辟一个古城最大的园林式广场,广场以条石草坪相间铺设,中心只敷设国旗杆座一处。

  10. 高庙建筑群。

  规划建议:(1)搬迁人民医院住宅楼,原址原制式恢复五岳庙。(2)方案一:在古城西北上部,天王台东面复建一规模适中的汤庙,复建戏台,体现阳城特有的商汤祷雨的雩祭文化;在汤庙东再复建一组庙宇,体现城隍庙、太清观等庙宇的要素。方案二:在古城西北上部、天王台东仿建一规模中等的汤庙,融入城隍庙、太清观等庙宇的各种要素为辅的庙宇建筑。(3)建议在西北片区择地恢复仰山书院,作为阳城对外文化交流的平台。

  11. 司农府建筑群。

  规划建议:(1)因地制宜按阳城特有的十三院制式规划设计恢复。(2)其中至少有一座院落按照“四大八小五天井”的阳城四合院制式复建。(3)在司农府院落临街第三纵的第一院另辟一院恢复“七间厅”,可以容纳较多的人进行聚集、听戏等活动。(4)保证十三座院落院院相通,楼上回廊相连。(5)把司农府的家族文化还原进去。(6)从一招西楼至城墙,规划预留相对封闭的仿古建筑,安置旅店和有阳城风味的美食商业。

  12. 街巷系统。

  规划建议:(1)坚持“商业店铺门脸最大化”的规划原则,对古城街巷胡同进行重新安排,使古城的经营空间由现在的一街两行扩展到城内大小胡同、南北东北主街和环城甬道的两侧,充分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种业态的空间布置需求。(2)恢复明清时期里甲街坊名称。(3)分别在化源、福民、立平、怀古四坊选择一条胡同,临街设置过街楼,标明坊名。

  13. 官宦仕绅府邸。

  规划建议:(1)对白铎院(白家祠堂)、白所知院(司城第)、白胤谦院(尚书第)三院分别进行规划。(2)对王家院(王瑶台)进行保护性修复。(3)对石总兵府(石子固)保护修缮第三院,恢复第一和第二院,保护恢复地道口,恢复小段地道,作为遗址供游人参观。(4)张家院(张锦兄弟)主院不作恢复,只恢复花园部分。(5)可以考虑参照民居改造办法进行修复杨家院,保留有杨家院的风格和元素。(6)方伯府不作恢复。

  14. 商贾字号。

  规划建议:(1)从开发利用古城商业文化、增加古商业业态气息的角度看,旧城已考证的商贾字号并不能完全涵盖历史上阳城“四大镇、八小镇”的经济业态。因此,建议在制定古城开发规划时,把全县城乡有代表性的商贾字号与晋商时代阳城商帮的有关史料对接起来,植入开发规划。(2)初步归纳整理的8家具有代表性的商贾字号进行安排,根据后期改造要求,可增可减,可移位,灵活掌握。

  15. 书院、试院、私塾。

  规划建议:(1)在太岳烈士陵园东(今县社办公楼)处恢复濩泽试院(民小),作为展示太岳精神和太岳革命史的主要场所。(2)聚奎书院(文昌殿)建议修复主殿和东、西耳殿,复建魁星阁,东南临儒学巷(孔庙大门东侧)设书院大门,额书“聚奎书院”。(3)建议在司农府四合院内专门恢复一处私塾,其它官宅或民宅内也可酌情设置。

  16. 铁猫、地道、清德井。

  规划建议:(1)将水道眼巷改名为“铁猫巷”(前已述),在巷的南出口原铁猫所在位置,铸白猫、黑猫,其中一猫身围蹲多猫,猫相各异,目视巷中地面沿墙根铁铸“老鼠娶亲”(沁河民俗)的情景,以演绎阳城的冶铁铸造文化。(2)恢复城墙时,保留清德井,预置清德巷,在井上设亭,内嵌《阳城县志·同治版》所载的《怀古坊清德井记》碑文。(3)城内地道参照《阳城政协2011·旧县城地道分布图》进行勘探,清除隐患,夯实回填。只在龙门巷石总兵府内保存旧址一处即可。

  17. 南门坡底(南关步行街)至北门的交通组织。

  规划建议:方案一(不敷设隧道):继续使用目前街内南北交通,将南城门外道路以引桥连接跨过南关步行街,并靠引桥坡度化解南门外半圆形广场与南关步行街平面之间的6m高差,至步行街南出口处与南环(南河口)坪头路贯通;北街出北门与北外环贯通。

  方案二(只敷设箱式涵洞,不做地下商城):从南关步行街北端(南门前)作出入口,至北街三中、农行敷设一进一出两个箱式涵洞,用两条弧形线路导入南北主路。

  方案三(敷设隧道,其上构筑地下商城):拆除十字街四个角上商业建筑,挖掘南北街土方,敷设两层框架,下层为隧道,上层为地下商城,车辆出入口与《方案二》同,地下商城的出入口要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18. 东门外广场。

  规划建议:拆除入东门引桥,部分拆除东门外周边建筑(保留东关的明、清旧街)。按旧制(筑瓮城)恢复东门。东门外至滨河西路按半下沉式广场规划设计,敞亮古城门脸,体现古城崇墉百雉的壮丽景观。

  19. 环城交通组织。

  规划建议:(1)城内交通。保证古城东西南北两轴线目前正常交通使用。废弃古城内街面现有人行道,规划新的人行带与街西保持同一平面,重新规划街道的控制红线。打通南北交通轴线,对城内交通实行管制。(2)城垣交通。保证城上城墙、甬道闭合,实现城垣建筑有序排放和串联。(注意:①根据最终规划方案确定,三门或四门满足消防要求。②四坊沟通南北东西通道。)(3)城外环道。保证城下道路环绕,以方便通行,缓解交通压力。城下环道以8—12米红线设置,原有道路或保留或拓宽,东北城下河道部分用盖板涵处理,形成城外环道。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政策研究室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邮编:048026 电子信箱:swzys@jconline.cn jcswggb@126.com
最佳浏览效果 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