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政策研究室网站
  公务员邮箱: 密码: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15:22:40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从“五个有机统一”看“中国特色”


2014-05-12 05:12:00    来源:  

刘金锋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位一体的论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揭示了这三个组成部分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联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证,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同时鲜明揭示了这是党领导人民在社会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显明特色,那么如何看待和理解这个“中国特色”呢?本文试从“五个有机统一”来解读。

  一、中国共产党的意志与中国人民的意志的有机统一

  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是通过执政活动来实现的,或者说是通过国家政权机关以国家意志表现的领导。执政党不是把党的方针、主张和决定直接变成国家政权的管理活动,而是把有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方针、政策和主张提交最高权力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和重大决策征得国家权力机关的同意,成为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意志。也就是说国家的意志体现了党的意志和人民的意志,这种党的意志指导下的国家意志或国家行为,既符合党为人民的宗旨,又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总之,国家意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和中国人民的意志相一致的产物,换句话说,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和中国人民的意志相统一于国家意志,之所以能有机统一,其根本点是由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人民代表大会集中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所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代表大会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二者之间客观上不会存在根本的对抗性矛盾,国家意志和党民意志的一致性,是党民根本利益一致在国家意志层面上的反映。

  二、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和多党派政治协商的有机统一

  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议政,执政党与参政党实行政治协商,而不是轮流执政。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不同于有的国家的一党制,这在世界政党执政机制中独具特色,特就特在一党执政有利于一个国家的政局稳定,各党派政治协商有利于汇集各种政治主张,达到政治主张的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的优化效果。

  政党更替、轮流执政的结果,必然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政党之争源于立场不同、意识形态相异,其根本是政见之争,往往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政治主张,往往带有极端色彩,所以往往偏离辩证唯物主义,而一党执政,同时实行政治协商,既有利于发挥执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又有利于发挥集中多党智慧的优越性。一党执政有利于政治稳定,而政治稳定是国家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多党政治协商是保持执政党政治活力的有力保证。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把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各种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集中到共同的大目标上来;有利于协调各种政治关系,化解各种政治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有利于调动各党派、各团体、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实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那就是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朋友党和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重大问题上同各民主党派进行民主协商;中国共产党接受各民主党派的监督,促进党的领导的改善。

  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领域相当广泛,包括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物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历史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

  三、“党指挥枪”和军队属于人民的有机统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用革命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亲自缔造创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近代中国曾产生过各式各样的政党和军队,但他们都没有能够担负起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完成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所以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才使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因此中国革命的胜利雄辩地证明“党指挥枪”和军队为人民是高度统一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巩固人民政权的坚强柱石、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比如抗美援朝、珍宝岛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等等;人民军队积极参加和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在大庆油田、引滦入津、青藏铁路、三峡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唐山大地震、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抗洪抢险、抗击非典和汶川抗震救灾等斗争中,人民军队为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中国建设事业的胜利也雄辩地证明“党指挥枪”和军队为人民是高度统一的。

  回顾人民军队八十多年成长壮大的英勇奋斗的历史,很清楚地看到一条红线,就是中国共产党亲自创建和指挥的人民军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私奉献,英勇奋斗,创造了中外历史上的奇迹。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人民军队的成长胜利;没有属于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四、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有机统一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在新中国六十多年经济发展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宝贵经验和理论创新成果。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通过大规模建立国有经济,初步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格局,在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迅速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但遗憾的是,随后搞的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单一公有制经济,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阶段,导致生产力发展停滞不前,生产效率低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大力恢复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创造了人口大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国奇迹”。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能够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从全局利益出发,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促进实现共同富裕;而非公有制经济则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成分,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发挥着中坚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60%左右,成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要力量。实践证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有经济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起先导作用和稳定作用,非公有制企业既可以融入以国有大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链,也可以分工协作,形成互补,从而实现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整体产业高端化上的有机统一。

  五、党管干部和反映民意的有机统一

  毛泽东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所制定的政治路线、方针和政策,经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转化为全体人民的意志,具体怎样落实呢?怎样转化为全体人民的实际行动呢?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制,没有一个强大的政治力量,再好的意志和意愿也只能停留在全体人们的精神层面。所以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转化为行动,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和极其科学的领导机制,才能得以实现。那么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是首当其冲的不二选择——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如果执政党提出大政方针,交由其他党派来落实,那必然是“两张皮”、“夹生饭”。

  中国共产党拥有8500万党员,是全球第一大党,党员人数占全国人口的6.3%,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代表性,这个政治力量是任何一个党派无可比拟的。由这个政党率领亿万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现实的客观基础和执政根基,所以只有通过共产党这个强大的政治力量才能把人民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把人们的意愿和意志转变为行动,转化为现实。

  显而易见,党管干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组织保障。只有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基层,从军队到院校,从厂矿到农村,由中共党员的优秀分子担任各级领导,才能形成贯彻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中坚力量,并通过组织和凝聚各阶层、各层级、各方面的力量,进而形成强大的合力。

  党的组织路线是党的政治路线的保障,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的政治路线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党选干部的出发点就是要选择能够践行“三个代表”的优秀党员干部,而这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是人民的意愿,因为选任干部的方向是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

  与此同时,党选干部也要接受人民的检验和社会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党选干部就是一种很好的检验和监督。党选干部与人民意愿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委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不符合民意的党员干部,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最终都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或社会组织、群众组织、基层组织罢免。由此可见,共产党的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使党管干部和反映民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作者系市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政策研究室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邮编:048026 电子信箱:swzys@jconline.cn jcswggb@126.com
最佳浏览效果 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