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当前位置: 首页>> 脱贫攻坚



对泽州县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0-09-15 03:49:48    来源:《晋城工作》  

◎  程 俊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意义十分重大。泽州县作为非贫困县,但同时也是个脱贫任务繁重艰巨的县。在“边界村和脱贫户”,仍有一部分人存在返贫的可能,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加快“补短板”


泽州县脱贫任务为两户六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我们将始终保持脱贫攻坚正确方向。保持攻坚力度和政策强度,把握工作进度,加强正面引导,改进工作作风,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变,频道不换,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打好脱贫攻坚,为实践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围绕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的总体目标。聚焦重点乡镇、重点群体和重点工作,紧盯责任政策和工作“三落实”,识别、帮扶、退出“三精准”,义务教育、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四保障,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改,建立整改台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整改,逐条逐项抓好问题整改。建立返贫预警机制和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依托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政策措施,统筹开发式扶贫政策和保障性兜底政策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确保脱贫成果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二是认真落实好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层层传导压力,加大问责问效力度。首先是进一步健全督导跟踪问效机制,充分发挥市委脱贫攻坚督导组、县委脱贫攻坚督导组作用,聚焦政策资金项目等重大事项,紧盯识别、帮扶、退出等重要环节,建立台账,限期整改,逐项销号。二是进一步健全通报约谈问责机制,县扶贫开发中心将继续实行并完善脱贫攻坚月通报和红黑榜制度,对两次通报仍未整改的问题,将通过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相关乡镇和县直单位一把手进行约谈,对屡次通报仍旧不改且影响贫困群众利益的乡镇和县直单位,我们将上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配合县纪委监委对其一把手启动问责程序。最后是进一步健全社会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三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第一,进一步加大对“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整改力度,针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四保障,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改,对照建档立卡信息和影响脱贫质量的因素,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全面排查梳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奠定坚实基础。第二,进一步加大对三类户的帮扶力度,重点对边缘户、监测户和未脱贫户实行实时监测,政策、举措、资金等进一步向三类户倾斜,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和精准施策,稳步提升贫困人口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成效。第三,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切实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王坡煤业、晋普山煤矿、晋钢集团的帮扶作用,按照每年三千万元,三年一个亿的投资规模,扶持柳树口镇、晋庙铺镇、犁川镇三个重点贫困乡镇发展特色产业。并以此辐射带动全县其他乡镇及易地搬迁安置点贫困户,确保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第四,进一步加强对驻村帮扶的管理,加大对驻村工作队的培训力度,努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驻村工作队,同时要积极向组织推荐在脱贫一线选用优秀干部培育和识别,选拔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进一步激发脱贫攻坚一线广大干部脱贫攻坚和干事创业的热情。


二、强化兜底保障和稳就业保民生


民生无小事,脱贫攻坚重如山。为了有效防止因事因病返贫,提升兜底保障能力,在后脱贫工作中,泽州县应切实强化“三个保障”。

强化组织保障。应成立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民政、扶贫、财政、残联等成员单位工作汇报,研究解决贫困群众存在问题,落实工作责任制。全县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为做好稳定的兜底保障返贫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为解决贫困儿童的保障问题,县里也应建立有关儿童福利指导中心、调剂编制、充实人员等,用制度的形式,确保贫困儿童兜底保障。并且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加强县乡敬老院、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乡村幸福院标准化建设,确保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得到长期兜底保障。

强化机制保障。健全贫困群众双向纳入长效机制,实现精准救助是兜底保障脱贫后关键所在。为有效解决“错保”“漏保”问题,泽州县应结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对全县保障救助对象脱贫后进行集中普查,做到应保尽保和不落一人。建立完善及时发现和动态调整机制使兜底保障工作形成常态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注重加强农村低保特困人员脱贫后的标准衔接、对象衔接、政策衔接和信息衔接,确保特困人员农村低保对象动态管理与建档立卡人口识别数据共享。

强化就业保障。随着脱贫工作交总账的到来,稳定抓好贫困群众就业防返贫的工作更加明显,成为夯实贫困群众脱贫后的重要手段。泽州县应积极组织贫困劳动力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免费职业技能鉴定,免费办理职业资格证书即享受“雨露计划”补贴等长效机制,继续帮助贫困劳动力就近参加培训,同时对有意向的贫困群众实施外出务工和交通补贴、扶贫车间建设补贴等常态化,帮助贫困劳动力就近务工就业,确保贫困户脱贫后有经济收入,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


三、强化“四巩固”“四防返”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摘帽不是重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脱贫,防止返贫要保持脱贫政策相对稳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做了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主要内容、方法、途径,需要靠我们来具体实施。

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群体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泽州县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定数量的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人口,再叠加疫情影响,巩固脱贫成果任务十分繁重,对剩余脱贫人口要一户一案,一户一册落实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兜底政策两手抓。对脱贫补稳定户、边缘户、易致贫户、返贫户,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的,要着眼于防,立足于帮,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动态监测,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做到及时发现事前预警、及时帮扶、适时跟踪,决不能等致贫了再脱贫、返贫了再补救的被动防止。

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促增收。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是脱贫后的硬核力量和抓手,要狠抓产业稳定发展,培育发展扶贫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完善益贫带贫机制,把产业振兴贯穿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全过程。要狠抓就业培训,精准施策农村贫困群众技能培训,抓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通过培训提高贫困农民就业能力,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要狠抓教育扶贫,整合教育资源,做好控辍保学,坚持就近就便服从就优的原则,办好教育治穷病,挖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要把作风建设贯穿工作始终。脱贫攻坚越是最后关头,越是也越是吃劲时刻,越要加强作风建设,要持续深化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十个清零,夯实筑牢持续稳定增收基础。要加大督查力度,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防止急躁和厌战情绪,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确保脱真贫、真脱贫、脱贫之后防止返贫。要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紧密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感恩奋进,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重在积厚成势,慎终如始。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巩固脱贫、防止返贫重任在肩,要切实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性。对退出贫困村、贫困人口既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确保过渡期内严格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有效做到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


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推进


当前,随着全国和泽州县贫困乡镇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陆续摘帽,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就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根据阶段性任务的变化,深化思想认识,及时转变工作方式,精准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深化思想认识,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斜街提供理论支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都是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两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具有紧密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关系。从理论逻辑上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内容、政策举措、主体作用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相互衔接,相互统一,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从实践逻辑上,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优先服务,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可持续脱贫和防止返贫的根本保障,实现二者有机衔接,既有利于巩固和提升泽州县脱贫攻坚,又有利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因此我们要进一步科学认识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加强衔接理论研究,尽快形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思想共识和理论体系。

一是推进体制机制上的有机衔接,实现脱贫攻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平稳转型。体制机制是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协作的制度保障。首先,在领导体制上不断完善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明确党政一把手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人,持续强化五级书记一起抓乡村振兴的领导机制,尽快优先整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机构职能,确保领导体制从脱贫攻坚顺利过渡到乡村振兴。其次,在工作机制上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统筹协助的工作机制。近十年来,泽州县同全省全国一样,在脱贫攻坚期内建立了组织领导、驻村帮扶、财政金融、社会参与、考核监督等一套完整的减贫工作体制。这些工作机制在脱贫攻坚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经验。因此在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要科学借鉴和创新应用,及时转变工作方式,将三农工作重点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向乡村振兴平稳转型衔接上来。

二是推进政策保障的有机衔接,构建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政策的承接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点。首先,制定2020年后过渡期政策,保证这次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推动减贫战和政策体系向乡村振兴平稳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过渡期内,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对泽州县已经摘帽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坚持和巩固现行减贫政策,避免因政策取消出现返贫。其次,强化政策统筹,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抓紧对现有扶贫政策的系统梳理和科学评估,采取差别化的办法,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衔接。一是保留强化一批。对于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扶贫政策建议,可直接纳入乡村振兴常规性政策中,并不断强化政策的实行力度,以满足贫困群众的民生需求。二是延期接续一批。对于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可适当延长政策支持时间,以接续和加强后续扶持。三是调整完善一批。对于产业扶贫等措施,优化升级后可纳入乡村振兴的政策框架中,以增强政策的长效性。对于教育、医疗扶贫和保障兜底等措施,调整完善后应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取消退出一批。那些临时性或者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政策措施应及时退出。同时,从土地、财政、金融贷款、农业保险和人才就业等方面出台政策,为下一步缓解相对贫困和防止返贫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推进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实现扶贫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是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我们要立足泽州县的农业资源禀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具有地方优势特色的农业产业。特别是积极支持贫困村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贫困村扶贫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当前要把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优先安排在建档立卡贫困村,培育发展和壮大扶贫龙头农业企业,逐步形成全产业链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精准转变。

四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衔接,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为此要牢固树立绿色减贫的理念,正确处理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充分利用泽州县贫困山村生态资源优势,深入推进生态扶贫,积极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旅游等本土特色,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让青山绿水成为贫困群众长效脱贫致富的动力源泉。同时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性整治,推行农业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营造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并以此次疫情防治为契机,建立健全乡村公共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努力补齐农村发展的环境短板。

五是推进治理体系的有机衔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实现治理有效是脱贫攻坚的要求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首先,要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着力点,健全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提升村级党组织的治理效能,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的基础作用,法治建设的保障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等,打造“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再次,要创新乡村振兴治理方式方法,通过加强农村信息系统和农村大数据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农村居民信息素养等多措施,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打通乡村现代化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促进乡村振兴。

此外,2020年泽州县与全国都将消除绝对贫困,进入到相对贫困治理完善阶段,而在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将出现转型期,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格外注意。

一是生存型贫困向发展型贫困可能转型。生活资料匮乏,难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生存型贫困,通过“两不愁三保障”的精准扶贫,2020年将实现全部脱贫,生存和温饱已经不是衡量是否贫困的绝对标准,持续发展成为衡量贫困与否的重要准则,因此,后精准扶贫时代面对的应该是发展型贫困。二是收入型贫困向消费型贫困转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农村居民及贫困户的收入将大幅提升,基本生存问题将解决,对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的追求更多,消费需求多样化,消费品质高端化,再加上农村交通设施已完善,信息交流日益便捷,流动性增加等,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会产生很大变化,消费的即时性和非理性问题将凸显。伴随有效供给不足及供给方式落后式的消费型贫困现象凸显性可能发生。三是原发性贫困向次生性贫困转型。原发性贫困是最初的最早的贫困,次生性贫困则是二次生成的派生的贫困。比如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的贫困农民,在失去土地或者安置点远离劳作地点后,将来工作要保障,一旦失业就也失去收入来源,会导致生活水平低于其他同类人群或者说一些暂时脱贫的人群,由于资产的缺乏和社会保障的强度不高,不足以抵御风险,在疾病灾害和教育等其他风险下致贫返贫,这些次生性贫困成为原发性贫困解决后衍生出的一些新型贫困,具有隐蔽性等特点,给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治理带来新的挑战。为此,要完善做好后精准扶贫工作。四是农村贫困向城市转移。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量人口将从农村向特色小镇和城市转移。但这些人受城乡二元制度的惯性硬约束及转移人口自身的思维、文化、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软约束,导致他们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的主流,阶层隔离现象将逐渐明显,容易成为城市的新贫困者。为此,更应该为他们制定常态化的帮扶和完善的举措。

(作者单位:泽州县扶贫开发中心)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高标准抓实非公党建 高质量助推转型发展
强化政治担当 推动我市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群策群力共建共享 誓夺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构建和谐企业 助力“创文”工作
城市大清洗 晋城更美丽
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践行者传播者
新时代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必须坚持“六个导向”
“三宜三晋” 领跑城市转型新赛道
围绕中心 主动作为 在新赛道上彰显巾帼力量
秉持“四个坚持” 做好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