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政策研究室网站
  公务员邮箱: 密码: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15:22:40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页



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城市——晋城

从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看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2009-08-18 04:31:33    来源:  

 秦海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一个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山西东南部的太行之巅,崛起了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晋城市。笔者从1991年以来主持了全市的地方志编纂和审定工作,见证了晋城市的创建与发展,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之花在晋城结出的累累硕果。

  晋城古称泽州,东枕太行,南临中原,西眺黄河,北通幽燕,史称华北之门户、中原之屏障。晋城山环水绕,地形险要,有悠久的历史,有古老的文明。1985年实施城市化战略,晋城建成新兴的地级市。建市20多年来,晋城迅速实现了由山区县城到全国品牌城市的跨越。经济发展连续翻番,全市生产总值由14.6亿元增至416.5亿元,财政总收入由1.09亿元增至96.55亿元。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晋城建市时,市区面积仅8平方公里,且街道狭窄,凸凹不平,市政设施落后。建市后,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市区面貌日新月异。2006年市区建成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且市政设施齐全,街路宽阔,高楼林立,绿荫覆盖,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品牌城市。

  建市后,城市建设一直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把城市协调发展、建设精品工程作为塑造城市品牌的重要内容。先后建成泽州路、凤台街、黄华街、新市街、太行路、兰花路、环城路等骨干街道。街道绿化各具特色,营造了四季绿荫、鸟语花香,“一街一特点,一路一名牌”的街市景观。街道上“祥凤凌空”、“愚公移山”、“人杰地灵”等高水准、高品位的雕塑作品已成为晋城的名片。横贯市区的东、西两河和白水河经过治理后,形成具有太行独特风情的滨湖景色。

  城市绿化按照“双环十字与滨河两楔四大块”的布局规划,突出绿化主题与风格特色。以环城林带和城郊环境绿地为依托,以道路绿化和滨河绿地为纽带,以泽州公园、植物园、百丽园等10多处城市园林为重点点缀其间,形成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一体的园林城市格局。

  凤西广场、人民广场、物贸广场、七星广场、迎宾游园、华街游园、滨湖游园等广场游园遍布市区,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博物馆、文体宫、体育场、游泳馆、赵树理文学馆等一大批文体设施的建成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在市区主要干道和沿街建筑,以及公园、广场、花园等都进行了亮化装饰。楼堂馆所、花卉、树木、草坪、雕塑在路灯、泛光灯、地灯、彩灯的映衬下更加恬静柔美。当夜幕降临,湖光山色,火树银花,绚丽璀璨,繁华以锦。

  市政设施齐备,市区日供水能力达到10多万吨,集中供热能力突破480万平方米,管道煤气用户增加到2万多户,城市公交开通线路25条,公交车、出租车门类齐全,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多层次交通系统,城市污水处理厂实现了7.5万吨日处理能力,生活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达500吨。学校、医院、商贸区成网配套。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营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舒适的人居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建设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畅通、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使晋城水更秀、天更蓝、城更美。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内涵挖潜与外延拓展互动发展,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推进城镇化进程,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让晋城以全新的姿态、更快的步伐向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环境良好、社会和谐的新兴现代化城市的目标迈进。

  二、小康建设全国领先

  1997年1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晋城市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为题报道了晋城市在小康建设中的经验,并配发了短评。当年晋城市在全省第一家实现稳定脱贫,整体基本达小康,被誉为山区人民奔小康的“晋城模式”。

  晋城市属“黄土高原”大区中的晋东豫西丘陵山区,在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中,87.1%的地貌是山区、丘陵。在210多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达172.4万。全市的小康建设采取先平川,后山区,先城镇,后农村,“先吃肥肉,再啃骨头”的措施和步骤,一步紧逼一步,一环紧扣一环,一年迈上一个台阶。到1997年底,城区、泽州、高平、阳城四个县(市、区)达到小康县标准,80个乡镇、1750个村和155万人达小康,分别占到乡、村和农业人口总数的65%、71.8%和83.8%,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263.6元,综合小康实现程度达90%以上,成为山西省率先基本达小康的城市。同时有2个贫困县、29个贫困乡实现脱贫,649个村和28.7万人口越过了温饱,分别占到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96%和94%,整体上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顺利实现基本达小康和稳定脱贫两大目标。山西省曾先后3次在晋城召开农村小康建设现场会,1996年7月,中央有关部门在晋城召开全国农村小康建设“九五”方略研讨会。李鹏、朱镕基、邹家华、宋平、费孝通、铁木尔·达瓦买提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视察了晋城的农村小康建设。

  三、高速公路纵横太行之巅

  晋城全境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自古交通不便,世人都叹行路难。魏武帝曹操曾发出“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的感叹。晋城人世世代代攀行羊肠小道和驿道,倍尝行路之苦,直到1926年才开始通公路,1949年境内有沙土路面的公路60公里。1966年开始修建油路。1985年建市以后,公路建设有了飞速发展,1992年建成晋城至长治汽车专用二级公路。

  于1996年5月开工兴建的晋城至阳城高速公路,1997年12月建成通车,是全省唯一由地市承建的高速公路,当时全省公路隧道中最长的3条隧道都在晋阳路上。该路全长36公里,比原晋韩线晋城至阳城段缩短18公里,行车时间缩短三分之二以上。晋阳高速公路的建成,大大加快了晋城的发展步伐,加快了阳城电厂的建设,加快了沁水煤田的深度发展,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7年10月29日,山西晋城至河南焦作高速公路正式奠基,全线开工。该路起于东上庄,终点与焦作至郑州高速公路相连,全长48公里,其中晋城境内31.57公里,总投资14.4亿元。晋焦高速公路比太洛复线晋焦段缩短60余公里,打开了山西省的东南大门,使晋城与中原大地连为一体。该路穿越太行山的崇山峻岭,被称为全国占用耕地最少的高速公路,施工难度之大为国内外高等级公路建设史上所罕见。全线桥隧相连,处处都是奇特的自然景观。其中牛郎河隧道长3955米,长度居当时全国隧道之首;丹河特大石拱桥单跨146米,高81米,宽24米,桥长412米,是世界第一大石拱桥,2000年12月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桥面南北护拦板上镌刻有反映晋城历史的上百幅图案和故事,成为珏山旅游景区的重要景点。

  长晋高速公路属于国道主干线太原至澳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高速公路“大”字型主骨架“捺”的组成部分,山西省实施省会太原至各地市3小时快速通达工程的组成部分,于2004年11月18日全线通车运营。

  晋城至济源高速公路,全长30.049公里,项目概算投资21.7亿元,平均公里造价7221万元。是山西省乃至全国地形最复杂、桥隧比例最高、工程造价最高、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项目。全线特大桥、大桥11座,中桥1座,隧道9座,桥隧合计17.7公里,占路线总长58.9%,其中仙神河矮塔斜拉桥桥长310米,塔墩总高度220米,在同类型中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晋城至侯马高速公路总投资54亿元,建设公路里程132公里,是山西省首个BOT模式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晋济、晋侯高速公路通车在即,高(高平)新(河南新乡)高速公路和环城高速公路又立项上马,晋城市的高速公路建设方兴未艾。

  四、经济开发区开创经济新纪元

  1992年晋城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决定成立经济开发区。同年8月,晋城经济开发区正式成立,辖区总面积为9平方公里,开发区规划总面积4平方公里。1993年7月10日,经济开发区破土动工,当年有20多家企业申请进区,其中中外合资企业8家,总投资达2亿多元。

  1997年,经山西省政府批准,晋城经济开发区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1998年以后,开发区相继组建成立公安、工商、税务、土地、规划、质监、海关等机构,实行“一站式”审批登记和“一条龙”全程服务。到2006年底,开发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亿多元,基本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讯、通热、通邮、通网络、通广电和场地平整等“九通一平”。通路方面,区内形成凤台东街、兰花路、红星街、新市街、吕匠路等主干道为骨架的道路交通网,建成道路总长约15公里,东接晋焦、晋长、晋济、晋阳等高速公路和太焦铁路,西与市区街道衔接成网,畅通便捷。

  1999年,开发区引进外资500万美元,入区企业总数31户。2000年,入区企业总数达39户,投资总额2.8亿元。2001年,引进建设项目24项,投资总额3.08亿元。2002年,引进投资项目19项,新引入区企业13户,投资总额4.98亿元。2005年,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台湾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先生投资5亿美元,在开发区建设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作园,工业园规划占地1000余亩,设计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是晋城建市以来引资规模最大的投资项目。2006年3月,工业园正式动工建设,当年底首期工程建成投产。工业园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利税10亿元,新增就业近3万人。截止2006年底,开发区共有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南非、萨摩亚的外商投资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的企业9家,投资总额近2亿美元,其产业涉及光电子、机械制造、机电制造、房地产开发等行业。1999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为1.5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达1.9亿元,工业增加值7000万元。到2006年底,全区有各类企业300余户,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9个,形成以富士康科技工业园为重点的高科技光电制造产业;以铸造工业园汉通机械、小笠原铸造、金定特机械、盛固精工等为重点的机械铸造产业;以皇城相府药业、鑫山生物等企业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富基新材料、钜星珩磨等企业为重点的新型材料产业;以森鹅服装公司等企业为重点的丝麻服装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02亿元,工业增加值1.16亿元,资产总值达6.77亿元,流动资产2.11亿元。2006年,全区有高新技术企业5户,共承担国家级86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和科技成果推广项目6项,省市级科技项目数十项。其中环球利特公司LED半导体照明光源项目,2005年被科技部列入国家863计划;富基新材料公司年产150吨特种陶瓷项目,被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其自主开发的氧化镁质泡沫陶瓷过滤器,属国内首列;祥程科技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辆加油显示器项目,2004年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2006年初被省发改委认定为首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鑫山生物工程公司引进陕西农科院技术成果,开发柿子深加工产品和保健食品,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五、输煤变输电  阳电下江南

  阳城电厂全称阳城国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第一座远距离输电的大型坑口电站,是山西省输煤变输电战略的龙头工程。电厂位于阳城县北留镇,煤、水资源丰富,年需燃煤500多万吨,有铁路供煤专线,是国家“九五”计划重点项目。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2100MW,安装6台350MW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工程总投资约130亿元。以专厂、专线、专供的方式将电量全部以KV交流线路送至相距760公里的江苏淮阴,配套的送变电工程投资约40亿元,是全国第一个跨大区远距离超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该工程于1997年8月1日正式开工;2001年,1-4号机组相继投入商业运营;2002年5月7日,5号、6号机组相继投入商业运营,一期工程如期竣工。机组投入商业运营后运行稳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年上缴税金4亿多元。继续向江苏省送电的二期扩建工程规模为2×60万千瓦,于2005年开工建设,于2007年投产。阳城电厂三期工程已列入山西省“十一五”发展规划,计划在2010年投产。阳城电厂是江苏山西两省跨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的典范,它开“西电东送”先河,是全国第一个跨大区、远距离、超高压交流发输电工程。自投运以来,向江苏输送了600多亿千瓦时的电力,相当于向江苏输送了2630万吨原煤,有效地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和煤炭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大大支持了江苏省的经济建设,为两省的经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兰花股份”上市晋城经济活力倍增

  兰花集团是晋城市第一个上市公司,是晋城规模最大的地方企业,是晋城改革创新、结构调整的缩影。“兰花股份”的上市,为晋城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1997年“晋城市股份制改组领导组”成立,决定从煤炭产业入手,实行强强联合,组建大公司、大集团,以此为依托,进军股票市场,从资本市场上筹集晋城发展急需的资金。5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市营北岩煤矿、莒山煤矿、望云煤矿、伯方煤矿、市第一化肥厂和泽州县营大阳煤矿、高平市营唐安煤矿共六矿一厂的资产合并,组建成立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当年,就被列为山西省28户优势企业之一。

  1998年,兰花集团公司以“六矿一厂”主要经营性资产1.98亿元折股成1.5亿股独家发起,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公开面向社会发行人民币普通股(即A股)8000万股,获得批准。同年11月12日,“兰花煤业”6400万A股股票(800万公司职工股和配售给投资机构的800万股除外),以每股4.12元的溢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发行,是全国第一支自主确定股票发行价格的股票。截止当日下午4时,全国各地申购总数达888788户,参与申购的资金总量达778亿元人民币,中签率为0.341%。此次发行,兰花集团公司实际募集资金31460万元。

  1998年12月1日,实现了第二次战略重组的山西兰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公司股票以“兰花股份”简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2月17日,“兰花股份”A股股票上市仪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厅举行,兰花集团董事长贺贵元敲响“兰花股份”开市锣声。

  2000年,兰花科创公司以每股10.08元按10比2实施配股,共融资2.63亿元。2006年,以每股12元非公开定向增发3675万股,融资4.31亿元。3次共募集资金10.1亿元。此外,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增资4亿元,发行短期融资券6亿元。至2006年底,兰花公司总股本由2.3亿股增长到4.08亿股,股票总市值超过250亿元。上市8年兰花集团累计分得红利2.45亿元,超过已投入股份公司的2.2亿元(发起时投入净资产1.98亿元,2000年配股出资2268万元),2006年持有的1.84亿股总市值超过110亿元,连续多年被评为最具成长性企业。“兰花股份”股票先后入选上证180指数、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位居“2006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100强”第18名和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漂亮50”排行榜第3名。“兰花股份”上市有力地调整了晋城的产业结构,增加了晋城的财政收入,使晋城经济活力倍增。

  七、卫生模范东四义老树开新花

  泽州县巴公镇东四义村是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的老典型,1952年12月,全国第二届卫生工作会议召开期间,东四义村被评为全国十个卫生模范村之一,荣获周恩来总理颁发的毛泽东主席题词的奖旗。1961年又获得了周总理签名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的国务院奖状和中央爱卫会授予的“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奖状。

  改革开放以来,东四义村继承老传统开拓新环境,大力开展了“两管五改”(管水、管粪,改良厕所、水井、畜圈、炉灶、环境),使爱国卫生运动又上新台阶。1982年9月,全国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晋城现场会在东四义举行。近年来,东四义村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开创了爱国卫生事业新局面。累计投资2亿元,先后硬化、绿化、亮化了所有大街小巷,建起了全省首家农民公园——东四义生态公园;修建农民文化楼、影剧院、图书馆、体育场、桑拿洗浴中心等文化卫生活动场所;新建了村级污水处理站,对村内所有旱厕进行了改造;建成丽苑、高翔等6个新型农民住宅小区;修建了高标准卫生所,达到甲级标准,配备了医疗设备,改善了基础实施,完善了医疗保障制度,全村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个村民都有健康档案,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修建了老年活动室和老年公寓,人均寿命由解放初的37岁,提高到76.3岁,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现在的东四义,村民厨房用气,厕所水冲,畜禽圈养,垃圾定点处理,道路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其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规模制度使“小扫天天有,大扫三六九,早起十分钟,扫完上地走”,“自扫门前地,自栽门前树,自铺门前路”成为村民几十年来的自觉习惯。

  近年来,东四义村先后荣获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文明村等100多项荣誉。朱镕基、曾庆红、吴仪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东四义参观考察,给予了高度评价。

  八、“两河”治理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两河整治综合工程是晋城建市以来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市政工程。“两河”即原晋城县城的东河与西河,一在城东关,发源司马山;一在城西关,发源伊侯山,至城东南汇白水,双流抱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两河从北至南穿市区而过,多年来脏、乱、差,是环境卫生死角和影响市容市貌、城市品位的硬伤。2003年6月,市委、市政府决定根治两河,制订了河道治理与污水处理、城市防洪、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完美结合的治理方案,绘制出两河治理的蓝图。

  两河治理一期工程投资2.5亿多元,有80个单位、600余户为治理两河实施了拆迁。2005年东河排污收污工程、西河主管道排污工程和西河凤台西街桥到中原街桥段的综合治理完工,西河流域的污水开始入涵,经过处理的矿井水,清粼粼地流入了西秀园。治理后的两河河段最宽处109米,最窄处20米。“两河”治理共治理河道10.8千米,增加水面14.7万平方米,增加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经过改造,西秀园、百丽园等滨河公园风景如画,沿岸绿草如茵,亭台与清水相连,楼阁与绿树相依,雕塑、喷泉、景观桥、园艺景观小品散布其中,移步换景,美不胜收。昔日臭水横流、蚊蝇滋生的晋城“龙须沟”,变成了水清、草绿、花香、景秀的城中园林,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2006年,两河综合治理工程获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九、张峰水库建成全市受益

  张峰水库是水利部批复的在沁河流域规划建设的控制性骨干工程,以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农村人畜饮水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张峰水库的立项和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从1958年晋东南地区开始申请立项,到1980年调整国民经济,水库工程几上几下,最终全面停工。

  1985年晋城市成立后,市委、市政府继续申报张峰水库工程。1999年,市政府成立张峰水库项目领导组和筹备处,积极推进张峰水库前期立项工作。随后,水利部、国家计委相继通过张峰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工程资金筹措方案、环保大纲和水保大纲。2002年国务院第147次总理办公会议通过张峰水库建设项目。2003年4月,国家水利部通过张峰水库可研报告。2004年4月,第4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上述规划。8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张峰水库工程可行性报告。

  2004年11月17日,张峰水库开工奠基仪式在沁水县郑庄镇张峰村隆重举行。重新开工建设的张峰水库,由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总投资16.78亿元。枢纽工程位于沁河干流上,大坝为粘土斜心墙堆石坝,坝高72米。输水工程由总干、一干、二干、三干组成。总干设计输水流量6.45秒立方米,输水线路全长145公里。总干主要在沁水、泽州两县境内,一干送至阳城县尹庄乡壁头村,二干送至高平市城南办事处龙渠村,三干送至城区钟家庄办事处晓庄村。2005年6月10日枢纽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工程建设者奋力拼搏,克服了重重困难,提前8个月完成了主体建设任务。2007年10月24日,水库大坝封顶,并经过水利部专家验收。11月8日,张峰水库枢纽工程投入运营。张峰水库是沁河干流上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省、市联建的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库容3.94亿立方米,坝高72米,是目前山西省蓄水能力最大的水库,工程每年提供两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有效地提高沁河下游的防洪能力,是晋东南煤电基地的重要水源,对全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提高沁河防洪能力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荣获“长安杯”

  在2005年5月23日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晋城荣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最高奖——“长安杯”和2001至2004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两项大奖。多年来,晋城的综治工作一直在全省、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自1994年起,晋城连续11年被省综治委授予“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并连续三届荣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

  为抓好基层基础工作,2004年全市共组建了2500个调委会,3500多个治保会,1220多支专职治安巡逻队,2700余支季节性巡逻队,“两会一队”组织在规范化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全市32个基层法庭,全部建成了标准化的法庭,54个基层派出所全部进行了新建、改建,配备了较为先进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器材。2006年市综治委推行了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新模式,在城区16个试点社区组建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实行“一区一站、一户一格、一人一卡”管理模式,强化了基础信息登记备案制度。还逐步形成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为补充、司法调解为保障 “三调合一”的矛盾纠纷调处新思路。有效地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区域自防自治、联防联治,融人防、物防、技防为一体。同时兴建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搞好环境绿化,使以治安秩序、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小区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全市安全文明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十一、璀璨夺目的城市名片

  晋城建市2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不断创新发展,先后荣获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称号已成为晋城璀璨夺目的城市名片。

  国家园林城市 进入二十一世纪,晋城市就把创建园林城市作为重要工作目标确定下来。2002年3月,市政府召开首次“全市绿化工作会议”,与城区、泽州县及市直12个口负责人签定了“绿化工程目标责任书”。当年,全市完成了3条环城绿色通道,7片市区绿地,通过拆墙透绿、拆违建绿,完成了市区主要干道两侧播撒绿色、拓宽视野工程。

  2003年10月,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奋斗目标。当年建成了凤凰岭、笔锋寺、流碑亭等城市公园;完成了三条环城绿色通道绿化建设,初步形成了宽30米的环城林带。

  2004年,完成了两河治理的景观建设,完成了市区游园改造,进一步加强环城防护林带建设,大幅提高了城市绿化量,达到了省园林城市标准。2004年11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晋城市为“山西省园林城市”。

  2005年9月,建设部采用卫星遥感方法,对晋城市园林绿化现状进行了实际考察,测定晋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9.57%,绿地率为37.0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48平方米,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6年4月15日,国家建设部为晋城市颁发了“国家园林城市”奖牌。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2年,晋城市开始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全力打造五大旅游文物品牌,即“地上古建筑博物馆”、“太行雄关古战场遗址”、“太行军事古城堡群”、“国际围棋发源地”、“太行生态峡谷群”。围绕五大品牌,全面整合旅游资源,三年内再造五个精品旅游区:太行绝顶文化旅游区;青莲寺、珏山、丹河特大桥、拴驴泉名胜旅游区;九女湖旅游区;长平古战场旅游区;舜王坪生态旅游区。三年创建工作,全市旅游公路建设投资达到3.8亿元。以市区为中心,1小时车程为半径的连接各大景区的旅游公路环线网络已经形成。同时,全市各级共投巨资用于城市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为创优奠定良好基础。2005年10月,国家旅游局验收组通过全面的检查验收。2006年1月,国家旅游局命名晋城为2005年度“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阳城县皇城村、泽州县东四义村被授予“中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2006年1月,晋城市被国家科技部表彰为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这是晋城市连续三次获此荣誉称号。晋城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把科技工作放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累计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2项,其中国家级14项,省级61项,市级127项。全市现有5个国家级试验示范基地和星火密集区,10个省级区外高新技术企业,39个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28个市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引进并应用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23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66项。1999—2002年城区、阳城连续四年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区、县)”;高平市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验收;泽州县成为山西唯一的“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并于2004年通过科技部验收;南村镇被继续确定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陵川县被列入山西省“科技工作试点县”;泽州县李寨中学、陵川县职业中学被列入国家级首批“星火学校”。2006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对科技创新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晋城科技进步不断迈上新台阶。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市 2002年5月,晋城市提出了《创建文明城市,从我做起》的倡议。2003年全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以“做文明晋城人,建文明晋城市”为主题一系列活动,文明创建成效显著,当年被评为全省唯一的省级文明城市。此后,市委、市政府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建工作扎实有效,使城市文明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蓝天工程,城市二级以上天数由2002年的59天达到2005年的258天,居全省第一;碧水工程,实现了“西河治污、东河变美”的目标;绿化工程,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均为全省之首;全市经济、社会的各项指标都在全省名列前茅。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晋城在全国首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市县乡村四级组织贯通、村校家一体互动、人财物科学配置”的成功经验和农村“创新十星级文明户”的经验,受到了中央文明办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国推广,从而为文明城市的创建起到了推动作用。2005年10月,中央文明委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命名晋城市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晋城建市以来,全市绿化造林已取得优异成绩,从2005年开始申报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面开展了创建工作。首先营造环城30米宽的绿色林带,各县(市、区)及重点乡镇也建成了环城绿色生态圈。在城市中心和环市区营造了数10处城市森林,面积达400多万平方米;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化面积达到1345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达到43.2%,庭院、小区绿化率达到70%以上。全市还启动“有路必有树,两侧树成荫,视线无荒山”的通道绿化工程。3年来,全市共筹资近2亿元,完成通道绿化3291公里。按照生态绿化型、生态园林型、生态旅游型3种类型,晋城全面铺开小康村的园林绿化工程。全市共建成各类生态园林村939个,20多个村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3个县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市的荒山绿化面积达到477万亩,森林覆盖率领先全省。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太行山绿化、世行贷款造林、国债造林、小型公益林6大林业工程,成为山西省第一个绿化整体达标市。80%的城市企业和60%的矿区实现了高标准绿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7%、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3%、绿地率为43.2%、人均公共绿地达15.5平方米。2007年11月,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晋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称号。



(作者系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政策研究室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邮编:048026 电子信箱:swzys@jconline.cn jcswggb@126.com
最佳浏览效果 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