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政策研究室网站
  公务员邮箱: 密码: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15:22:40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页



以民营经济提质增效助推全市经济行稳致远


2018-08-30 05:34:21    来源:百日调研  

焦光善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按照《中共晋城市委办公厅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落实全省万名干部大调研活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11月10日——11月30日,我深入程颢书院、集酷小镇、开发区双创园区、晋城河南商会等民营企业、协会、商会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帮助民营企业“提信心、解难题、促发展”。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坚持需求导向、服务为本,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推动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16年底,我市民营经济各类组织发展到7.23万户,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0%以上;从业人员达到58.69万人,占全市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0%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我市统计口径)完成35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4.1%;上缴税金64.4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8.11%;提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42元,占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8%。2016年,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到16509家,从业人员33.48万人,实现营业收入1059.62亿元,发展速度为0.96%。民营企业用近30%的资源,创造了我市34%以上的GDP,缴纳了38%以上的税收,提供了70%以上的就业岗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创业创新的主体力量、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民营经济保持企稳回升、稳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呈现出多个亮点。

  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一是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冶铸业是我市的民营经济的大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市加快成立铸造协会和建设泽州南村铸造工业园区,推动冶铸业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目前,全市铸造企业总数已近160家,铸造业产值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5.7%、财政总收入的5.9%,部分高端冶铸产品如铸管总量和球墨铸管产量分别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20%和30%。二是新兴产业持续培育壮大。锂动力电池、太阳能光伏、精密铸件、工业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占到工业增加值的10%左右。

  “双创”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市建成、在建创业基地共38家,占全省总数的13.8%,已入驻企业1455家,安排就业5000余人;我市培育省级中小企业技术中心19家、创新型企业近50家、“专精特新”企业30余家;我市与上海研发服务平台共建的科技服务驿站,共发布科技项目和授权专利600余项,对接企业30余家,解决重大技术难题20多个。

  金融服务更有温度。直接融资方面,通过政策拉动、资金奖励、上市培训等措施,推动皇城药业、海诺科技等4家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为拓宽本土企业融资渠道创造了条件。间接融资方面,目前我市共投入省市两级风险补偿资金2.5亿元,融资模式由单一的“助保贷”发展到6种,合作银行由原来的建设银行发展到5家,累计发放贷款21亿元,贷款余额6.2亿元。

  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形成了涵盖1个市级综合服务平台,金融、人才、互联网3个专业应用平台,泽州装备制造、高平食品加工2个产业服务平台的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起覆盖全市县、乡130余家小微企业服务站。同时,筛选95家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组成服务联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找得见、用得起、有保证”的优质服务。

  县区发展各具特色。城区企业三产比重最高,占到本区民营经济增加值的90%以上。泽州总量最大,去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80.41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0%。高平市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大,产业结构相对较优。阳城县以陶瓷、蚕桑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沁水县发展潜力最大,是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县,煤炭及加工转化、煤层气产业是拉动该县发展的主要动能。陵川县近年来整合生态资源,旅游休闲娱乐业及农产品加工业长足发展。开发区最大特点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仅富士康一家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就占到全区的90%以上。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在调研中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突出的矛盾、困难和问题。

  (一)从要素供给层面看

  “三难一高一重”(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成本高、税费重)问题突出。具体表现在:

  1、融资难。这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的首要难题。一是贷款难,由于民营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资本规模普遍较小,经济实力弱,有效抵押物不足,透明度和资信度较低,因此难以从银行得到贷款。二是担保难,我市融资性担保公司数量少,而且为民营企业做担保风险大、利润薄,民营企业之间又缺乏对外担保、参与互保联保的意愿,为防范担保风险、避免担保责任,极少数民营企业能够获得担保背书。三是融资贵,由于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企业为了解决临时性资金短缺,被迫借用高利息民间资本,推高了融资成本。四是货款手续繁琐,周期长。

  2、用地难。一是用地指标少,工业用地指标一般优先供应国有、重点、大型项目,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投资就算有项目、有资金,拿到土地指标也难度很大,项目落地困难,制约企业做大做强。二是用地环境受到干扰,部分民营企业是租用当地村集体土地,经常会和村民产生利益纠纷,影响企业正常运营。三是土地价格、土地使用税和租地费用持续上涨,增加企业负担。

  3、用工难。一是招工难、用工贵。80后、90后已经成为劳动力主力军,但是自我意识强,对工作环境、工资福利待遇和发展前景要求高,不愿意从事冶铸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企业用工大部分为40岁上下的中年人,很难招到年轻人,而且工资涨幅很快,高于企业利润的增速。二是人才匮乏、人才难留。民企由于发展空间有限,普遍面临管理和技术高层次人才缺乏、技工实用型人才不足、人才队伍不稳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等困境,严重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层次的提升。

  4、成本高。原材料、能源等生产成本的涨幅明显高于制成品价格的涨幅。如去年以来钢价涨幅巨大,导致下游的铸管等产品成本抬升,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再如多年来商业、工业用电价格居高不下,有时企业停产不用电,仍得缴纳高昂的基本电费。

  5、税费重。制度性交易成本、“五险一金”负担偏重,部分民营企业反映各种税负合计达到企业收入的50%,企业普遍希望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二)从企业主体层面看

  1、企业发展信心不足。由于当前环保硬约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以及“三难一高一重”问题突出,企业应对风险能力偏低、开拓市场意愿不足。

  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总体来看,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靠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而不是依靠创新驱动。虽然企业技术水平有一定改进,但更多的是依靠引进先进生产线,然后进行规模化生产,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比较弱。

  (三)从产品产业层面看

  1、“小、低、同、散、短”问题突出。即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链条短;企业各自独立分散发展,难以形成产业优势和集群效应,难以做大做强,特别是在目前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环保监管越来越严的背景下,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弱。

  2、传统主导产业升级压力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有困难。一是我市大多数民营企业仍然主要集中在冶金、化工、零部件制造、批发零售等传统产业领域,虽然与过去相比,这些产业都引进了较先进的生产线,但靠生产要素驱动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高污染高能耗型产业的特征仍未改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环境劳动力约束日益趋紧的形势下,这些企业普遍对发展前景保持担忧。二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开始培育,但进展较慢,而且存在持续创新能力不足的困难,总体来看,我市仍然没有形成真正依靠创新驱动的新经济、新动能。

  3、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滞后,管理与服务亟待提升。一是用地指标紧缺,项目落地困难。首先,土地使用结构性问题突出,一方面土地存量不足,可利用的土地少,远不能满足园区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用地粗放、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也很突出;其次,用地审批程序复杂,办理用地手续时限长;第三,土地产权不明晰,存在层层转租等问题,用地风险较高。二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存在“重签约,轻服务”,“重建设,轻投产”,“重项目引进,轻基础设施配套”等问题。三是园区产业布局无序,功能混乱。产业布局和园区建设较为随意,普遍存在着“建设跟着企业走,规划跟着建设走”的情况。引进园区的企业产业关联度不高,互补性不强,产业链缺乏,造成园区内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影响了园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四)从营商环境层面看

  1、政府服务意识不强,管控思维仍根深蒂固。一些部门在执行政策时灵活性不够,常常收得太紧,管得太死,既加重了企业负担,又阻碍了企业创造活力的迸发。

  2、民营企业地位较低,缺乏公平待遇。政府和金融机构在落实政策时,把目光都集中在国企、大型龙头企业上,对民营企业存在规模上“重大轻小”、身份上“重公轻私”的情况,导致在市场准入、土地征用、行政审批、项目扶持、财税金融等方面,民营企业难以得到与国企、外企和大型企业同等的待遇。

  3、政策落实不到位,“最后一公里”存在“中梗阻”。针对民营经济出台的各项政策如项目审批、市场准入、土地使用、融资服务、技术创新奖励、政府购买服务等优惠政策存在落实不及时不到位现象。

  4、政府对民企关心不足,扶持力度不够。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环保约束趋严情况下,民营企业普遍希望政府能够更加关注关心民企发展;能够在土地、税费、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其更大支持;能够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并不折不扣落实。

  5、部分干部不作为、慢作为,政商关系“疏”而不“亲”。企业家反映,现在的领导干部不卡不拿、不吃不要了,但也不出力、不办事、不干活了,往往以“清”为名懒政怠政,对企业家敬而远之,门好进,脸好看,但事情依然不好办。

  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要素层面,着力提升要素供给效率,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1、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有效保障民营企业用地需求。首先,将民营企业用地纳入年度用地计划和中长期用地规划。其次,引导民营企业依法合规用地。依法妥善解决民营企业已占用土地、但未办理用地手续等遗留问题。第三,鼓励节约集约用地。引导民营企业建设使用多层标准化厂房。第四,支持民营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鼓励以闲置旧厂房、旧学校、现有工业园区、商务写字楼等为依托,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对进入创业基地的初创企业给予租金优惠等政策。

  2、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一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依法合规设立民营银行、金融公司。支持民营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直接融资方式。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在“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上市融资。二要开展多元化金融服务。推进政银企保合作,大力发展“助保贷”、“助企贷”、“惠企贷”等融资创新模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设立科技小贷公司,发展无还本续贷,支持正常营业的小微企业融资周转“无缝衔接”。加大对金融机构抽贷、断贷、贷款费用高等问题的整治力度,强化金融软环境建设。三要积极发展融资担保服务。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分保体系建设,推动设立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完善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备案管理和评级制度,明显提升担保增信服务能力。四要拓宽民营企业投融资渠道,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PPP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着力打造1—2个省级重点示范PPP项目。

  3、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强化企业发展人才支撑。一是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在薪酬、住房、项目资助与奖励等方面推出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围绕核心技术需求,吸引聚集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培养本地基础人才队伍。将民营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纳入我市人才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支持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等院校与民营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共建重点专业,实行技能人才定向培养、联合培养。三是提高人才待遇,鼓励晋城籍学子回乡就业创业,将民营企业的各类优秀人才纳入党委、政府人才表彰奖励体系,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省市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职级认定、职称评定等方面同等对待。

  4、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企业降本增效。一要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适度降低企业缴纳“五险一金”比例。二要降低企业税负成本,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范围,落实国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负政策,消除重复征税和多头征税。三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性成本,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减免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企业层面,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1、“苦练内功”,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首先,引导民营企业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发展壮大企业作为事业来追求,始终保持创业的激情、不断增强创新的信心,勇于向行业高端“对标”,推动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其次,引导民营企业树立法治思维,以改革的精神,加大创新力度,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通过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支持鼓励民营企业进行创新创造。第四,引导民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工艺、新产品,通过管理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经营效率,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注册商标、新型外观和专利技术,打造知名品牌企业。第四,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支持民营企业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2、提振信心,培育一批卓越的民营企业领军人才。一要高度重视企业家特别是年轻一代企业家队伍建设。二要把民营企业家教育培训纳入各级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有计划、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民营企业家特别是年轻一代进行素质提升培训,引导企业家学习国内外企业管理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新动向,培训他们的战略眼光,培塑企业家群体敢闯敢冒、干事创业的精神。三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提升民营企业家队伍形象,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擦亮晋城民企责任品牌。四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经营业绩好,管理能力强,社会贡献大,诚实守信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予以宣传奖励,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在全社会形成关心、爱护、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三)产业层面,加快园区建设,打造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1、规划引领,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按照“一市一国家级开发区”、“一县一省级开发区”的要求,从我市实际出发,高标准推进园区建设。一要搭好平台、创优环境、筑巢引凤,为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切实增强开发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吸引力。二要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主攻方向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发展动能。三要围绕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目录,高效精准招商引资引智。四要坚定不移抓改革,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任期制、聘任制、绩效薪酬制”落地见效为重点,加快推动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为集聚先进生产要素打造政策洼地和发展高地。五要加快建设环保园区,如规划建设建材加工等产业集聚区,将零星分散于城乡结合部、受环保约束而生产经营困难的钢铁冶炼、水泥陶瓷等建材生产加工企业集聚于园区内,一体建设污水处理、大气污染物治理、固体废物处理等环保设施,实现园区污染物集中达标排放,加强园区规划环评与入园建设项目环评的联动,对园区规划包含的建设项目,简化相应环评内容,为企业解决环保难题,推动企业集聚抱团发展。
 
  2、着眼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培育产业集群。产业集中是最好的投资环境,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一要实施补链、强链、建链三项工程,重点围绕产业链安排创新链、配置供应链、保障要素链、制定政策链,推动我市产业向上下游配套、高端化发展。二要按照“提升一产、优化二产、发展三产”的思路,加快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三要着力培育发展一批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发展,提高企业间的协同性、配套率。

  (四)政府层面,深入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创优民营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

  1、解放思想,把民营经济发展摆上更加突出重要位置。一要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哪里的营商环境优,服务质量好,办事效率高,投资成本低,企业就到哪里发展,资金就往哪里聚集。打造良好的营造环境,是政府的应尽之责、第一要务。全市上下要把营商意识、营商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化于制,实化于效,量化于果,努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二要从思想认识上把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到贯彻“一争三快两率先”战略部署的突出重要位置,作为“重要政绩”来抓紧抓好。三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各种活力,在更广的领域、更大的空间、更深的层次去策划、设计、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既抓“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又要抓“铺天盖地”的小项目,逐步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大中小梯度发展的新格局,推动民营经济健康成长壮大。

  2、优化服务,主动为民企发展谋良策、办实事、解难题。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树牢服务意识、强化担当精神,坚决除烦疴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努力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有序、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阳光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法制环境,和谐稳定、健康宽松的创业环境,优质便捷、简明顺畅的服务环境,不断激发企业的活力,增强发展的动力。首先,树牢服务意识。在思想观念上,从管制思维转变为服务思维;在职能定位上,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法制政府;在角色转换上,从机关干部转变为人民公仆。其次,扩大民间投资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凡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对民间投资开放;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并购、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竞争性领域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到能混则混、应混尽混,支持民营企业购买国企国资公司发行的债券,在做优做强国有资本的基础上,让民营资本共享国企改革红利。第三,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严格监督执法,加强产权保护,使得各类企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第四,简政放权,本着应减必减、该放则放的原则,打破民营经济发展壁垒,全面提质提速提效行政审批,努力实现让企业“最多跑一次”。第五,搭建部门协调联动平台,建立市委、市政府领导与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沟通联系机制,继续抓好领导干部联系帮扶民营企业制度,合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建议在省级层面建立民营企业行政申诉中心,当民营企业遇到不公待遇时,可以有效申诉并获得多部门的协调,实现问题的快捷解决,有效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3、重点突破,遴选支持“五个一批”民营企业发展。一是经济标准,遴选支持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的传统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的新型产业或轻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二是政治标准,遴选支持一批踊跃参加光彩事业、社会贡献突出的企业,30周岁(或35周岁)以下有代表性地青年企业家,优秀的妇女企业家;三是创新标准,遴选支持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四是行业标准,遴选支持一批行业排头兵发展;五是就业标准,遴选一批就业贡献突出特别是吸纳大量贫困地区农民工的民营企业,以点带面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

  4、携手并进,共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一是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思想引领,引导民营企业家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促进“两个健康”发展。二是持之以恒保持“清”的政商关系,斩断政商之间相勾连的各种利益链条,消除政商之间不正当的交往与利益输送漏洞。三是着力在“亲”商上下功夫,深入实施机关干部入企服务常态化专项行动,全心全意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以“润物细无声”般的“保姆式”服务,当好民营企业的“娘家人”,提升民营企业的认同感、依赖感和归属感,增强党和政府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重商、亲商、扶商、暖商”的良好氛围。四是支持鼓励民营企业积极主动同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我市发展。五是推动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引导民营企业强化责任担当,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回馈社会、造福人民。

  5、创新考评,推动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一是建议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定量指标体系,以民营企业家们平常最关心的政策、市场、法治、融资等问题为依据,设定考核指标,让民营企业对政府工作进行考核打分,以此来给政府部门做“体检”,促进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激发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作用。二是严格督查问责。定期督查相关职能部门落实民营经济相关具体政策的情况,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政策执行的责任、考评、奖惩、问责等机制,建立保障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对于执行不力、效率低下的责任单位责任人严格追究问责,以问责倒逼各单位、各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作者系中共晋城市委常委、统战部长)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政策研究室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邮编:048026 电子信箱:swzys@jconline.cn jcswggb@126.com
最佳浏览效果 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