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政策研究室网站
  公务员邮箱: 密码: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15:22:40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页



高平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2018-08-31 04:45:54    来源:百日调研  

邹树琦

  一、高平经济发展现状和转型实践探索

  高平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首批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过去煤炭的兴盛支撑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高平历来就有经商办企业的传统,辉煌时期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一度达到60%以上。近年来,我们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全力稳定煤炭基本面,全面加强招商引资,积极培育发展非煤产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上不断探索实践,为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实力逐步提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努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由负转正,从2014年的下降0.7%扭转为2016年的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结束了自2015年3月以来连续负增长局面,2016年11月份实现正增长,企业亏损面收窄、亏损额减少;2016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绝对额全省排名第7,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综合实力位居省、晋城市前列。

  (二)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确立“4+1”战略支柱性产业布局,加强企业分类帮扶,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调产转型,唐一新能源、海诺科技、泫氏铸业、昌平重工、凯永养殖等行业领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鑫盛激光、电商产业园等新项目落地投产;建成20多个景区景点,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同时,加强招商引资,谋划实施特色小镇、高分子新型材料、3D打印、生物质热电联产、医学营养治疗等项目建设。三次产业结构呈现积极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与2012年相比上升了10.8个百分点。

  (三)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按照“五个一”改革思路,率先建成了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资源交易、一号通热线、政务云数据、效能监察”于一体的政务服务中心,组建了市场监管局、行政执法局和公共事业建设局,正在筹建行政审批局。金融改革成功组建农商银行,各类资本市场挂牌企业达12家;民营经济改革积极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2016年中小企业占比全省排名第六。科技和人才创新,分别与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合作,建设了高平技术转移中心、激光研发中心;与清华大学合作开设了优秀企业经营者管理创新高级研修班,建成了政府智库、高级职称人才库、硕士研究生库和高平籍青年人才库,积极吸引国家“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和晋商晋才来高创业。

  (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采取PPP等模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乡道路、供暖供气供水、旧城旧村改造、垃圾污水治理、文化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结合产业基础、人文历史和地域特征,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神农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围绕贫困村脱贫、城中村改造、沉陷村搬迁、中心村提升和文化村发展旅游等建设,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了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农村供排水及污水综合治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清洁取暖和清洁能源改造、危房改造和生态绿化等项目,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美丽乡村,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五)发展优势不断显现。主动出击跑上联上,积极争取政策机遇,2014年以来,先后争取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县、全国首批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国首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省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全省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等政策机遇,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省级开发区。这些政策机遇,不仅带来了上级资金、项目支持,而且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发展的信心和后劲。

  二、高平转型发展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一)涉煤产业占比仍然较大,非煤产业支撑动力不足。2016年,三次产业比重为7.2:60.2:32.6,与2014年相比,二产占比虽然有所下降,但主要是煤炭价格下跌带来的被动变化,涉煤企业占到规模企业一半,涉煤产业占GDP比重高达80%以上,其他工业产业对GDP和财政贡献率十分有限;三产占比上升了5.9个百分点,但文化旅游等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拉动GDP增长和抵御经济风险能力差,而且与全国51.6%、全省55.8%和晋城市42.4%相比仍然差距较大,经济发展还是倚重于煤炭产业,非煤产业特别是战略支柱性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

  (二)工业企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条不完善。截止2016年,全市各类工业企业200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51户,占比仅达2.6%,而且主导工业产品集中于原煤、洗煤、焦炭、尿素等基础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企业规模小、经济总量不大、市场竞争力不强。同时,虽然近几年发展了一批项目,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在我市都有体现,但一个产业仅局限于几家企业,未形成关联产业链,缺少形成较大增量和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产业规模化、集聚化程度和行业带动能力、辐射能力不强。

  (三)民营企业现代化程度不高,民营经济振兴任重道远。虽然近年来我们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化发展,倒逼民营企业转型,但总体来看,仍存在现代企业少、领军人物少、管理水平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2016年,民营企业总数1.4万余家,多为家族型、合伙型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不到20家,进行规范管理的民营企业为数更少,而且大多创新能力、融资能力、核心竞争力不高,企业平均生存年限不到5年。同时,现有的企业家多为改革开放后磨砺成长起来的50、60后,年龄相对老化,而新生代尚未成熟接位,民营经济发展仍需持续发力。

  (四)招商引资难度加大,企业项目落地困难。近年来虽然我们想方设法积极对接引进了一些项目,但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企业扩大投资动力不足,民间投资热情不高,签约项目落地难、投产慢,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同时,我市人口稠密、水少地少,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晋城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和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少,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再加上县级地域交通、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的局限,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项目引进越来越困难,有效投资助推经济转型动力不足。

  三、推进高平转型发展的思考和启示

  学习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按照国家、省转型发展决策部署和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一是必须以思想转型为先导。坚决破除“黑色”思维、封闭思想和看摊守本意识,始终保持转型定力,不断深化坚定不移“必须转”的认识和不打折扣“加快转”的自觉,旗帜鲜明引领转型,综合施策推动转型,提高标准倒逼转型,创优环境保障转型。二是必须早日动手主动转型。早转越主动,不转总被动。在转型时机选择上,必须在资源开采的成熟期就进行主动转型,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为新产业培育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支持,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资源衰竭后出现的失业人员增加等社会问题,也为转型赢得时间和空间。三是必须找准转型定位。要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实际,顺应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综合分析资源、区位、要素等各方面优势,科学确定转型发展定位。我们高平要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建设晋城次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晋东南城镇群节点城市和中原经济区产业承接转移中心,全力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四是必须明确转型路径。经济转型是围绕产业结构转换展开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现代产业发展规律,结合自身实际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我们不能离开煤炭谈转型,必须依托煤而不依赖煤,一方面稳固煤炭经济基本面,延伸产业链,减少转型阻力,另一方面要按照“4+1”战略支柱性产业布局,大力培育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装备制造、商贸物流和高新技术等接替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培育接替产业。五是必须坚持循序渐进转型道路。转型是一个长期的、痛苦的蜕变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做决策、办事情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出交通、土地、人才、科技、财力、环境等要素承载能力,不能盲目地搞大跃进式的转型,必须按照转型的方向和主次顺序,逐步控制主导资源产业的发展,逐步摆脱对自然资源的过分依赖,实施“小转型”延伸产业链条、“大转型”发展替代产业,并经受得住企业、产业、生态转型带来的财政收入减少、就业压力增加等阵痛。六是必须培育转型发展主力军。要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素质,强化适应转型发展的理念、知识、能力和状态。要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解决好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和民营企业家二代接替问题,解决好民营经济发展要素、机制制约问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好乡村青壮劳动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问题,加强乡镇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回农村创业,全力振兴乡村经济。

  四、实施十大工程,走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高平路径

  (一)煤炭产业提质增效。坚持把煤炭去产能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向安全、产能和管理要效益,全力稳定煤炭基本面,为经济转型打好基础、赢取时间。一是做强做优煤企集团。加大煤炭主体企业改革力度,科兴集团加强精细化管理,强化成本管控,实行工资与效益、安全挂钩制度,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积极发展股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产权,全力打造大型旗舰企业集团。煤销、兰花、晋煤等集团都要发挥主体作用,抓好煤炭矿井建设生产,积极发展非煤项目,实现企业与地方的合作共赢。二是释放发展先进产能。按照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通过减量置换、安全对标、技术改造等措施,提高煤炭先进产能占比。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采煤技术和工艺,强化标准化矿井建设,所有生产矿井全部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2020年煤炭产量控制在2000万吨左右。加强与晋煤、晋能、青龙的沟通协商,做实源野公司,加快西部煤田沟底矿井建设。三是提升煤炭综合效益。密切关注市场形势变化,科学有序组织生产,做优做强销售平台,建立煤电产销联盟,稳固拓展市场空间。加强洗煤行业管理,促进各类洗煤厂的合作联营,力争原煤入选率达到80%。积极发展煤焦电、煤制造、煤物流等项目,拉长煤炭产业链条。同时,创建清洁能源示范县,促进工业、农业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煤矸石、生物质、光伏发电以及风电项目,推进焦炭、煤化工企业余热供暖,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基地。

  (二)特色精品农业发展。积极推进国家、省级各类农业示范创建,着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促进传统农业向特色功能农业转变。一是发展精品精致农业。完善我市惠农补贴扶持政策,推进高标准农田、新增粮食产能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我市富硒资源优势,深化与国内知名硒产业研发机构合作,打造粮食、生猪、薯类、水果、蔬菜五大类富硒功能性农产品。推进农业品牌整合创建,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强化质量检测检验,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竞争力。二是延伸完善产业链条。生猪产业要实施“高平生猪”生产标准,改造提升现有生猪养殖基地及家庭农场,推进晋猪产业创新示范园、凯永基础母猪基地、温氏生猪养殖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发展高端养殖;抓好新胜肉类、上海杰隆、乾元明胶等企业达产达效,积极引进知名企业和品牌,着力构建生猪全产业链。蔬菜产业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抓好金田、天润等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智慧农业建设,促进规模园区提质增效,构建种苗培育种植-技术服务-加工包装-物流销售产业链条。黄梨产业要制定梨树、梨园管护标准,推进陈区、野川、寺庄优质梨产区标准化建设;开展黄梨仓储与产品研发,发展梨片、梨膏、梨酒等精深加工项目,抓好选果分级、冷藏保鲜、冷链物流等设施配套,提升黄梨产业附加值。丝绸产业要加快吉利尔潞绸园和金澜丝纺项目建设,开发创意产品,打造特色品牌。三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农民合作社管理,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支持企业与农户直接签订销售合同,推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四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运行,建设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研发转化平台和农产品交易平台。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权属调查,推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加快国有林场改革,开展水权水务、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农业综合水价改革。

  (三)全域旅游发展。深入挖掘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强化顶层设计和策划创意,统筹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景区运营管理和品牌宣传推介,不断扩大高平旅游知名度。一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坚持全域旅游、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集中精力抓好羊头山、炎帝陵、长平之战纪念馆、良户等重点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全力打造“五地”名片,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响叫亮“炎帝故里、千古长平、美丽高平”文化旅游品牌。到2020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5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二是创新旅游体制机制。整合重组文旅集团,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和专项基金,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平台和投融资平台;激活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机制,综合运用股份合作、承包租赁等形式,对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发建设;吸引山投晋旅等战略投资者和社会资本对我市旅游资源进行高端策划、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三是健全公共文化体系。完善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炎帝文化苑、古泫文创园、高平大剧院、神农文体中心等重点项目,改造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书香社会。四是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组建演艺集团公司,创作精品文艺剧目。保护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生产黑陶、绣活、潞绸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实施文化塑造工程,编著具有时代特色、彰显高平精神的优秀文化作品。培养乡土文化能人传承人,培育文化艺术领军带头人。

  (四)开发区改革创新。围绕“规划引领、整合提升,产业集聚、龙头带动,体制创新、要素支撑,打造品牌、争创一流”的思路,全面加快“一区三园”建设,积极争创全省一流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是健全体制机制。实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全员岗位聘任制和薪酬绩效工资制。组建开发区投融资公司,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吸引各类资本参与开发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积极主动为企业项目搞好“一站式”服务,不断创优开发区发展环境。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产城融合、节约高效、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深化与山西工业设备安装集团等企业的合作,通过PPP、直接融资、委托代建等模式,投资5亿元推进“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做到熟地等企业、等项目。三是加强精准有效招商。发挥人缘、地缘和乡缘作用,加强与各类商会协会、高平籍在外成功人士沟通联系,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对接,吸引晋商晋才来高投资创业,推动现有投资者增资引资,形成二次招商效应。全面对接省、晋城市招商计划,持续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地区对接,建立区域合作新机制,与浙江金华浦江县等发达地区县区缔结友好交流合作关系。四是构建产业集群。米山工业园以唐一新能源为龙头,重点发展三元动力锂电池全产业链;马村工业园以海诺科技为龙头,重点发展汽车、高铁、航空、深潜等领域的轻质材料产业;三甲工业园以福川制铁为龙头,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等精密铸造加工产业。最终开发区形成以汽车动力锂电池、汽车轻质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制造为主导的新能源汽车关联产业集群。到2020年,开发区创造的增加值占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0%左右,到2025年占到60%左右,成为高平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五)国企国资改革。按照“因企施策、分类实施,宜卖则卖、宜股则股,突出主业、减少数量,转型引领、提高质量”的思路,全面有序推进全市国企国资改革,率先在全省完成国有地面企业改革,率先在全省搭建起科学合理的国资监管平台,使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成为我市产业转型、改革创新的重要引擎。国企改革方面:对现有114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行全覆盖改革,做实做强科兴集团(涉及企业14家),做实做大中兴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组建文旅、水务发展、农业发展、城交集团建设、金融发展公司和信科文化传媒6个专业性规模企业(涉及企业42家),实施29家企业公司制及混合所有制改革,关闭注销3家主业不突出企业,僵尸企业出清25家,到2018年底,国有企业总数减少80%以上。国资改革方面:制定国资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建立国有企业分类考核体系和国资监管专家库,完善国资投资和处置监管流程,实现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完成第二批企业改制收尾及托管中心的整合工作,将全市12家改制企业托管中心全部并入高平市改制企业服务中心,对已改制企业4700名职工档案、3.8亿元存量资产、660亩土地的统一管理和处置,保障国有资产收益和保值增值。

  (六)民营经济振兴。围绕“民营经济总量晋城领先、跻身全省前列”目标,推进全民创业、创新驱动和集群发展战略,全力促进高平民营经济振兴崛起。一是培育民营企业家队伍。企业家是市场经济中最稀缺的战略资源,也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把企业家队伍的培育放在政府抓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把为企业家服务、为企业服务作为政府抓经济工作的具体抓手,健全成长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储备和表彰激励四个机制,大力实施企业家成长工程,促进新老企业家的传帮带,特别是与清华大学合作搞好优秀企业经营者培训班,让300名优秀企业家成为高平未来发展的基石。二是助推民企挂牌上市。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建立企业挂牌上市数据库,设立挂牌孵化基地,开展上市专题培训,促进企业规范化经营发展。支持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交叉持股、重组整合,加快推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推进泫氏、吉利尔等领军进军资本市场,到2020年各类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企业达到20家。三是加快双创示范县建设。强化专利技术发明与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引进转化。整合各部门、各行业优势资源,新建一批众创空间和省级、晋城市级创业基地。加强民营企业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新建一批省级技术中心,培育一批规模企业。鼓励全民创业,完善配套政策和服务,培育一批创业明星和领军人物。四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完善电商产业园功能,建成神农云仓电商物流园,打造集创业服务、运营管理、物流仓储于一体的城乡综合服务平台。整合红旗、商贸、供销、邮政等资源,加快乡村服务站点建设,建成一批乡级电商服务中心、村级旗舰店和村级示范店,完善市乡村三级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

  (七)科技人才创新。科技创新方面:依托与清华大学联合建设的产学研合作中心、与西安交大合作的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平分中心、与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合作的高平技术转移中心,建立博士工作站和院士联系点,加强先进科技成果引进转化,为企业发展和创业者创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技术转移转化交易机制,构建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系,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创新方面: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设立分校、工作站等方式,为我市产业发展、企业管理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同时吸引优秀毕业生特别是我市考入重点院校的学生回乡创业,储备一批高校毕业生人才。建立高平籍海归和外籍高端人才来高创业管理数据库,按照“项目+团队+技术”模式,引进一批急需紧缺的专家型人才、企业家人才、高层次创新型、管理型、高技术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给予创业者资金资助,统筹解决好其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同时鼓励企业建立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机制,让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

  (八)生态环境创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城乡一体、标本兼治、治理建设结合,持续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环保倒逼转型发展。一是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不折不扣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环保部督查巡查问题整改,开展“蓝天”行动,抓好“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燃煤污染综合治理等工作;依托过境煤层气和天然气输气管网建设,加快“气化高平”进程;建设第三热源厂,实现市区集中供热基本全覆盖。开展“碧水”行动,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严厉打击沿河偷排漏排、不达标排放行为,抓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农村供排水及污水综合治理、乡镇污水处理厂、河道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确保全市境内水质达标排放。开展“净土”行动,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建设病死动物乡镇收集点和集中处理中心,构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推进国家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建设,到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规范农药、化肥使用,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化利用。二是改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借助全省农村垃圾治理示范县政策机遇,继续深入开展“三环四沿五治”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抓好城乡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一体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筑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建设。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借助全省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政策机遇,推进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神农炎帝文旅小镇和寺庄黄梨小镇品牌,全力抓好良户、苏庄、侯庄、伯方等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古村落建设。三是加强生态绿化建设。巩固退耕还林造林成果,提升环城绿化、通道河道绿化、村镇企单位绿化和林业产业,推进林业现代建设。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9.42%,力争完成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为经济转型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

  (九)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九大专项行动,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培育转型发展新优势。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上级取消下放事项的对接和权责清单的动态调整。加强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建成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推动实体大厅和网上大厅相互融合。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组建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审批”。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开展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九大专项行动,在开发区试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实行无审批管理。二是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坚决做到无预算不列支、有预算不超支。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最大限度争取债券资金;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和PPP模式,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完善政银企合作对接机制,加大贷款协调力度,强化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业绩评价考核;加快市场化融资步伐,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和社会投资强度。三是深化拓展延伸“13710”工作制度。拓展督办领域,实现重点工程项目、改革事项和重点工作全覆盖,形成制度化的督办体系。提高督办效率,全力抓好重大决策、重要部署的建档立卡、实时跟进、动态跟踪、催办督办等工作,严格考核奖惩问责。四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社会征信系统,构建质量诚信报告、失信黑名单披露、市场进入和退出管理体系,营造崇尚诚信、尊崇发展的良好环境。

  (十)“标准化+”。培育发扬工匠精神,推进“标准化+”和“互联网+”有机融合,以标准的催化效应助推资源型经济转型。一是推进“标准化+农业”。围绕食用菌、设施蔬菜、无公害生猪、无公害苹果种植、红薯种植与加工等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建立覆盖各环节的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和服务标准体系。大力推广“公司+基地+标准+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品化的深度融合。到2020年,制定农业地方标准10项,新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力争98%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创建全省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二是推进“标准化+工业”。推动企业向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看齐,抓好科兴、晋煤天源、泫氏、昌平重工、唐一、海诺等龙头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打造“高平标准”品牌。全面落实企业产品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实现强制性国家标准执行率100%,企业标准自我公开率100%。探索实施“标准化+生态文明”,依法研究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能耗限额的强制性地方标准和环保设施运行效果评估、环境检测、检测服务等标准,逐步健全节能改造、评估与审查、高耗能产品的能耗限额等标准。三是推进“标准化+服务业”。拓展延伸服务业标准化建设领域,重点开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公共服务、住宿餐饮等领域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传统工艺和经营方式向规范化、标准化转变,向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探索开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养老等领域服务业标准体系试点建设。到2020年,创建5个以上服务标准化试点,制定10个以上服务业企业标准,制定2-3个省级地方标准。四是推进“标准化+”和“互联网+”互促互融。依托高平政务云数据平台,不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政务云应用推广,加快推进公共基础性平台和重点领域信息化建设,建设以“高平政务云”为基础,以“民生云”“旅游云”“工业云”“农业云”“健康云”为外部开发应用的云平台,促进大数据在各领域的应用,有效带动全市经济转型发展。

(作者系高平市人民政府市长)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政策研究室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邮编:048026 电子信箱:swzys@jconline.cn jcswggb@126.com
最佳浏览效果 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