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政策研究室网站
  公务员邮箱: 密码: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15:22:40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页



办好“两件大事” 实现“两个率先” 奋力谱写新时代高平发展新篇章


2018-09-14 04:06:04    来源:百日调研  

范兆森

  一、厘清“两个问题”

  践行新思想,走好新征程,必须要搞清楚“现在在哪、将要去哪”,才能“再出发”。

  首先要搞清楚高平现在在哪里?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小到一个城市、一个乡村,整体工作可以抽象地概况为四个字,那就是“求真务实”。从思想论的角度叫务实求真,因为真理来自于实践;从方法论的角度叫求真务实,因为只有认清基本情况,才能务工作之实。

  从经济发展来说,2013年以来,高平经济遭遇断崖式下滑,固然有客观因素,但经济结构不合理是主要原因。产业结构看,2013年到2016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一产为5.5、6、7.5、7.2,二产为71.1、67.3、62.2、60.2,三产为23.4、26.7、30.3、32.6。虽三产的比重增加、产业结构出现的新变化,但并不是经济增长主动调整的结果,三产拉动作用加大也不是由于本身的主动强势走高,而仍然主要依靠传统的刚性内需支撑托起。非煤产业看,2013年到2016年,全市非煤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5.0%、14.4%、15.5%、13.2%,总体上看仍处于呈下降趋势。横向比,全省从2012年实行ABC三类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在22个A类县(市)中,晋城有四家,分别是高平、沁水、泽州和阳城。从2012年到2015年,高平考核排名依次是第7、9、18、11位,而沁水依次是第4、5、5、5位,泽州依次是第12、12、10、8位,阳城依次是第18、17、17、12位。纵向比,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7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从2013年到2016年,四年分别下降4.8、7.3、31.2、6.4、5.3、5.2、6.6个百分点;2016年增速在全省的位次分别为:第89、70、85、54、56、116、102。其中7项指标增速均排50位之后,有4项指标增速排80位之后,有2项指标增速排100位之后。“两看两比”说明,高平转型升级面对的诸多矛盾,不仅是量的问题,更是质的问题。

  从党的建设来说,2014年以来,高平发生的系统性、塌方式腐败问题,严重破坏了政治生态,教训极其深刻。在省委、晋城市委的关心关爱和坚强领导下,市委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市党的建设呈现新气象。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到位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干部工作不在状态,担当意识、奋斗精神、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有的是长期积累的,有的是新产生的,有的相互影响着。对于当前的高平干部来说,必须清醒地认识两条逻辑:一条是历史的包袱要放下,但付出的代价更不能忘记;一条是鼓励干事宽容失误,但绝非纪律“松绑”、作风“放水”。“两条逻辑”说明,办好高平的事情,必须以历史为镜,以加强党的建设为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其次要搞清楚高平将要去哪里?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注定是高平改革创新、奋力前进的时代。要办的事情很多,要解决的难题也很多,必须着眼大局、立足实际,保持“赶考”姿态,坚定“考好”决心,把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的各种“考试”考好。

  从时间节点来说,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这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推动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过程,又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战略性牵引作用,承载了党对人民和历史的庄严承诺,也是全市48万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强烈愿望,我们理应也必须率先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发展要求来说,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省委明确要求,在2030年基本完成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与基本实现现代化大致同步。作为全省典型的资源型县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既满足当前发展需要,又着眼发展的可持续性,率先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二、办好“两件大事”

  起点清了,目标明了。怎么走,路径要明确。结合高平实际,就是要办好发展和党建“两件大事”。

  (一)理直气壮抓发展。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高平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既有产业基础、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又有思想陈旧、封闭保守方面的束缚,必须横下一条心,保持转型定力,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具体而言,就是要围绕“打造一个新引擎,稳定一个基本面,强化两个驱动力”的思路来谋划、来推进、来落实。

  打造一个新引擎,就是打造创新驱动这个新引擎。实践证明,越是创新创业活跃的地方,经济内生增长机制就越强,发展的基础就越扎实,经济社会发展也就越快。就目前的高平而言,创新仍然是经济转型的最大短板。必须要坚持把突出制度供给、强化创新驱动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积极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要素配置模式。所谓“突出制度供给”,就是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气来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改革来破解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所谓“强化创新驱动”,就是通过政府层面的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工作创新去推动企业层面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重点是要牵牢“供改”和“综改”主线,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破解的资源型地区创新发展难题等“五大难题”和国发42号文件的部署和授权,围绕将来转型升级的制度供给,着眼高平更长远的创新驱动,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突出开发区、国资国企、医疗卫生、放管服效、综合行政执法等改革重点,更好地发挥改革牵引和创新引领作用,尽快取得经验和制度性成果。

  稳定一个基本面,就是稳定煤炭这一基本面。首先是保持两个清醒认识:一是对煤炭产业要清醒认识,讲转型升级不是彻底将煤抛开,不是放弃优势找优势,而是要用好优势资源,提升煤、延伸煤;二是对煤炭思维要清醒认识,无论煤炭价格如何变化,必须彻底丢掉再现煤炭十年黄金期的幻想,坚定不移地走上转型之路。如何来“稳”?一是靠改革夯实稳的基础。坚持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突破口,把降成本、提效益作为着力点,把转型升级、扩大有效供给作为努力方向,“有力、有度、有效”地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靠管理挖掘稳的潜力。立足效益源头,抓好环节管控,按照“提质、稳量、降本、增效”,突出强化煤质管理,狠抓全面预算管理,重点优化职工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三是靠转型培植稳的优势。科学梳理科兴集团以及所属各矿非煤企业,按照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医药、高新技术、新型建材、后勤服务六大板块,做好“进退取舍”,积极培植转型优势。

  强化两个驱动力,就是强化民营经济和城乡一体两个驱动力。一方面发挥民营经济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培育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加高新技术产业的“4+1”战略性支柱产业;一方面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推进“中心城市+特色小镇”城乡一体发展。

  现代农业方面,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建设为龙头,打造“生猪、蔬菜”两条农业全产业链,抓好“丝绸、黄梨”两个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联系农业实际,紧扣提质增效,作好“谋深”和“虑远”的文章,为高平农业未来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比如:在农业规划上,要围绕“三区”来战略布局。一是以寺庄、原村、野川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是以陈区、建宁、北诗、石末为重点的休闲农业示范区,三是以米山、河西为重点的农副产品加工的产业集聚区。在产业发展上,要围绕“引进、扶持、创新”来做文章。引进一批战略性知名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项目,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扶持一批本地龙头企业,不断完善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科技+农业”“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精准扶贫+农业”的发展新路径。在农村要素市场的培育上,要切实把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扶贫攻坚融合起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深化、突破、提升。重点要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标准问题。虽然高平农业标准的数量也不少,但没有真正形成从产前、产中、产后到产品的深加工等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标准体系,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市场流通、产品贸易、质量监控等要求。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并坚持实施。二是品牌问题。目前,高平农业品牌小而散、杂而多、同质化,是放大了的小农经济。要在整合品牌上狠下功夫,打响叫亮区域性的名优品牌、地理标志品牌。三是平台问题。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农业技术从研发到推广,农村产权从资产到资本,都需要平台来支撑,解决平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有效切入点。要做好“三个平台”:一是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功能,指导、规范、推进交易行为;二是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研发和转化平台,积极推广农业最新科研成果;三是农产品交易平台,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契机,打好“互联网+农业”的组合拳,助推农产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四是政策问题。一个产业的孕育和升级,是一个不断深入递进的过程。要把扶持的重点与产业升级的方向吻合起来,把补贴转移到专业交易市场、展示展销中心、现代仓储物流上来,通过政策调整来解决产业的升级问题。

  装备制造方面,以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为动力,紧盯国际国内装备制造市场前沿,打造“冶炼-铸造-机加工-高端装备制造”循环产业链条,以优化升级提质为方向,以建设百万吨铸造基地为目标,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高平的制造业基础很好、门类很全。创新驱动,制造业是主战场;实体经济,制造业是主阵地。但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低端产能过剩,新的发展动能亟待培育、实体经济亟待转型,如何提升高平制造的有效供给能力,是摆在当前的现实课题。一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领跑”作用,带动整个行业提升竞争力。比如:怎么做大泫氏铸业?全国建筑排水管道系统技术中心落户泫氏,为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行业话语权提供了条件。要鼓励泫氏走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快速的新产品研发,牢牢占据国内铸管行业龙头老大的市场地位。怎么做实昌平煤机?晋东南煤矿多,煤机企业也多,但面对产业层次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的现状,昌平煤机立足区位优势和现有资源要素,变煤机生产为煤机4S店,变制造业为制造业的服务业。这种方向是从市场来的,要鼓励、支持企业做实做强。二是集群发展。一个区域只有实现产业集聚,才能产生更大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集聚效应、溢出效应。这对创新要素的高层次集聚,对培育持久的竞争力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铸造产业协会、商会的引导、规范作用,鼓励同类企业横向拓展、龙头企业纵向延伸,推动制造产业的差异化、关联化、集群化发展。

  文化旅游方面,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全力打造文旅一体、农旅一体的产业集群,做精旅游资源的产业化价值链,以炎帝根祖文化、长平古军事文化品牌为龙头,逐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分析高平现在旅游发展滞后的现状,两个原因至关重要:其一,高平一地是宝,但旅游资源分布较散,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比较难;其二,还没有把文化旅游产业放到战略位置,突出存在“三个不够”:一是对高平文化内涵的阅读不够;二是对高平的历史文化价值认知不够;三是对高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系统思考不够。高平发展什么样的旅游?定位有三:第一,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第二,长平之战国家遗址公园;第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前两个是牌子,是高平旅游文化价值的核心所在、品牌所在,第三个是发展目标。怎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思考有三:一是聘请全国一流的设计团队和运营团队,搞好高水平的顶层设计,完成全域旅游规划和核心景区的详细建设规划;二是按照规划,精心打造核心景区,形成一次到位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逐次发展特色旅游小镇;三是健全旅游要素,以核心景区、特色景点为支撑,串成线,形成面,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让农民在产业链上致富,使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支柱型产业。

  商贸物流方面,以建设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大力实施“互联网+物联网”行动计划,打造智能化、规模化、品牌化商贸物流产业链,提升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平台、规模、结构、水平,努力把高平建设成为晋东南地区重要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成为高平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点。如何推动集群发展?一是优化路网结构。统筹考虑太焦城际高铁、嘉南铁路、高沁高速、207国道、曲辉公路的建设、改造、提升,加快构建内外衔接、便捷高效、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推动物流园区建设。依托张庄、南陈铺等现有物流园区,进一步完善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互联网+”、新型物流业态等现代化因素融入物流园区建设,真正使园区成为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传导的重要节点。三是发展农产品物流企业。积极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农村布局,提供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等多重功能。打造以大宗农产品物流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为主的农产品物流企业,鼓励建设配套冷藏保鲜和流通加工设施。四要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建立本地物流配载网,提供供货端、运输端信息对接,鼓励配置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积极推广电子订货系统、配送需求计划、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的物流技术,提高物流标准化水平。

  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以发展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修复现有企业动力,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对于高平来说,高新技术产业现在有一些企业,孕育了一些胚胎,就是要通过努力,切实让这些高新技术的萌芽和胚胎长成一棵树。比如:在新材料方面,海诺科技现在市场很好,企业运行也很好,在下游的产业链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整合性和带动性,要努力发展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链条;宏圣可建要抓住中央、山西省对装配式绿色结构体系的利好政策,推动企业尽早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在新能源方面,要做大融高太阳能、盘活唐一新能源,积极开拓光伏应用,开拓通讯、电力、铁路、矿井、军用装备系统的后备电源,移动终端、便携电子产品等领域应用市场。

  “中心城市+特色小镇”,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更加注重提高城镇规划建设水平,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什么要走“中心城市+特色小镇”的城乡一体化道路。基于二方面考虑:第一,高平960平方公里,地域空间集中,人口密度较大,是个紧凑型的城市,一定是要走“集约发展”“精明增长”之路。第二,全市到最远乡镇就半个小时车程,还是在现有道路条件下,构成以市区为中心的半小时“生活圈”,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条件、基础已经具备。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心城市与区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动,服务辐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中心城市到核心乡镇,路程上更近、时间上更短、基础设施更完善,未来精致的特色小镇,就可能成为整个城市的一个功能区、次中心、微中心。将来,围绕中心城市建成若干个城市的延展功能区,既保留了城市的喧闹和繁华,又保留了功能区的静谧和祥和。城市发展不能仅仅立足于十几平方公里、二十平方公里去考虑、来规划,一定要把全域作为一个大城市来系统谋划、顶层设计。

  中心城市方面,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首先,高平是太原到郑州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无法逾越;其次,高平北有长治,南有晋城,正好处在中间,有条件打造晋东南城镇群的副中心城市。围绕这个城市定位,从大的原则上,要坚持“五个统筹”:一要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二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三要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四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五要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重点要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完成“五规合一”编制,在这个基础上完成城市的控规、详规。二是在城市总规指导下,做好中心城市的设计。三是划定古城街区的保护范围,对老街老巷进行维护、修缮,留住城市记忆。四是按照“打通干道、拓展空间、完善功能”的思路,加大路网、暖网、气网等建设力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功能。五是坚持“拆改建并重、点线块互动、高新精结合”,着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特色小镇方面,依托城镇、乡村的产业基础、人文历史、地域特征,打破行政区划概念,兼顾城中村、沉陷村、贫困村和美丽乡村的改造、治理、提升,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社区的功能叠加,打造一批 “特而强”“聚而合”“小而美”的特色小镇。怎么来做特色小镇?注重把握两点:一是城乡一体不是城乡一样。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城乡快速通道方面,把城市和乡村联接起来,但乡村是升级版的乡村,乡村有乡村的味道、乡村有乡村的元素,让大家记得住乡愁。二是特色小镇不是千镇一面。创新是特色小镇的生命力所在,是特色小镇最大的特色,核心是生产、生活、生态“三态融合”,防止一哄而上、防止同质化。高平有16个乡镇(街道),但不是就要建16个特色小镇。三个街道办事处本身就是城市建设的主战场,既要服务于城市发展的大局,也要抓好城中村改造、老城区改造。其他13个乡镇,要站在全域性的空间来布局,以产业为纽带,划分不同功能区,搞好统筹、整合资源、差异发展,辐射带动周边。比如:陈区、建宁、北诗、石末,同在东片,特色农业明显,古建筑丰富,可以围绕观光休闲度假功能来打造;米山、河西,同属近郊,交通便捷,食品轻工产业密集,学校集中,可以围绕次中心城市功能来打造;原村、野川,同属西南片,现代农业优势明显,古村落旅游初具雏形,可以围绕现代农业加乡村旅游功能来打造;马村,工业基础比较好,园区建设有基础,可以围绕园镇一体功能来打造;寺庄、永录,同属西北片,是长平古战场,有黄梨规模种植,可以围绕文化生态功能来打造;三甲、神农,同属北片,炎帝文化集中,可以围绕文化旅游功能来打造。

  (二)从严从实抓党建。面对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要认真实施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总要求和8项重点任务,在把握规律中创新思路,在积极探索中完善制度,努力建设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具体来说,就是要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强化“三基”建设,打好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硬仗、基层组织建设硬仗、“法治高平”建设硬仗,抓好“德行高平”创建、“同心高平”创建。

  打好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硬仗。作风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形成风气不在一朝一夕,改变风气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抓,一锤一钻去凿,打好攻坚战、持久战。一是大兴学习之风,加强教育培训,针对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的理论、政策、管理、法规培训,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干部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引导干部边干边学、干中学、学中干,从而增加兴奋点、消除困惑点,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二是坚持固本培元,抓好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切实解决一些干部思想上的“贫血”、精神上的“缺钙”以及行动上的“乏力”。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激励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氛围,坚决打破“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做到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

  打好基层组织建设硬仗。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重点要做好三件事:一是突出干部导向,选好管好干部。在选用干部上,既要对工作大局负责,也要对干部本人负责,毫不动摇地坚持“三重三看三优先”的干部导向,形成“干部安心干工作,市委用心选干部”的常态。在管好干部上,既加强干部成长期间关键环节的教育管理,又强化日常管理,经常留意干部的工作生活,早抓小,防微杜渐。二要突出“一梁两柱”,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对一个村而言,干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支部。要继续抓好“脱贫攻坚、集体经济收入破零、农业增效”和创建“德行乡村、制度乡村、法治乡村”的实施路径,强化“三基”建设之梁,立起“农村发展”和“乡村治理”两根柱子。三要突出机关党建,发挥好表率示范作用。机关党的工作什么时候紧紧围绕中心、自觉服务大局、着力建设队伍,什么时候就大有作为;什么时候游离了中心、偏离了大局、绕开了队伍,什么时候就难有作为。要把无关的东西删繁就简,聚焦重点,多做服务工作,少布置作业。

  打好“法治高平”建设硬仗。以“乡村治、百姓安”为目标,加强对法治建设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推动全社会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一是加强法治建设。健全各级各部门法治建设办事机构,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营造法治氛围。全面实施“七五”普法,拓宽宣传渠道,筑牢宣传阵地,广泛运用各类媒体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普法宣传,不断掀起法治宣传热潮。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化解一批信访积案,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提高动态化条件下对社会治安局势的控制力,严防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抓好“德行高平”创建。以“德行校园”、“德行家庭”、“德行乡村(单位)”创建为主要内容,在全市营造人人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氛围。一是大力培树“高平好人”,发现挖掘一批好人好事,让好人精神上有荣誉、物质上有奖励。二是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并取得新成效。三是在全市选择一批村(居),作为“德行乡村”创建重点,与制度乡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形成良好村风民风。四是开展家庭美德创建活动,组织好“家风家训”宣传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用道德的力量点燃每个家庭。五是加强重点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在窗口单位开展“微笑服务、温馨服务、周到服务”活动,引导从业人员优质高效服务。六是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发挥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义工志愿者等群体的作用,动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用双手塑造美好,用智慧服务社会,用行动传播爱心。

  抓好“同心高平”创建。引导人人参与,讲好高平故事,办好高平事情。一是同心助推发展。开展“凝心、聚力、发展”行动,在深入开展调研、有效参政议政、积极建言献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系,为招商引资发挥牵线搭桥作用。二是同心改善民生。扎实开展“惠民、服务、交友”行动,引导“两新组织”发挥特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三是同心构建和谐。深入开展“团结、和谐、搭台、强基”行动,搭建各领域联谊交友平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合力。

  三、践行“三个一方”

  一个地方工作好坏、发展好坏,领导班子建设是核心、是关键。围绕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我们提出:从常委班子做起,以上率下,建设“表率一方、造福一方、导扬一方”的领导班子。这既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长远需要,也是构建绿水青山的政治生态的现实需要。

  “表率一方”,就是要从严律己、以身作则,自觉担当、敢于负责,做好不忘初心的楷模,当好继续前进的表率。

  “造福一方”,就是要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带着感情和责任服务群众,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可持续、为民造福的事情。

  “导扬一方”,就是要弘扬优良传统、汲取先进文化,播下德的种子,自觉崇德向善,重家风、抓党风、促政风、淳民风,树好文明形象、凝聚高平能量。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践行“三个一方”,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只要我们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把百姓的事放在心里,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高平的事情办好。

(作者系中共高平市委书记)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政策研究室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邮编:048026 电子信箱:swzys@jconline.cn jcswggb@126.com
最佳浏览效果 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