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政策研究室网站
  公务员邮箱: 密码: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15:22:40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页



关于市区教育事业统筹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8-09-17 05:10:29    来源:百日调研  

茹 刚

  一、市区教育基本情况

  截止2016年,主城区建成区面积42.43平方公里,人口约41.5万人。据统计,目前主城区范围内各阶段学校及学生数如下:小学阶段:现有小学67所,在校生 35384人。其中:多轨小学29所,单轨小学(村办小学)38所。现状小学集中分布区域西至景西路、西环路,东至兰花路,北至书院街、新市街,南至白水街、中原街。现状多轨小学服务区域范围约22.5平方公里。初中阶段:现有初中21所,在校生18435人。现状初中集中分布区域西至景西路、西环路,东至兰花路,北至书院街、新市街,南至白水街、中原街。现状初中服务区域范围约31.5平方公里。高中阶段:现有高中11所,在校生16939人。职业教育:现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所,其中公办6所(晋城技师学院、晋城职院中职部、晋城中专、晋煤技校、泽州县职中、城区职中),民办4所。学前教育:目前市区共有幼儿园77所,在园幼儿共14566人,在编教师326人,自雇教师1172人。

  二、当前市区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择校热择师热”现象依然存在

  作为我市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认定的城区(市直和开发区一并),2018年开始要申请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督导认定,但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优质均衡的发展任务依然艰巨。一是部分优质学校超规模轨制现象突出。从2012年开始,教育行政部门严格控制班容量,实行了阳光电脑均衡编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择校择师现象,但市区义务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了一部分市民仍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手段甚至通过弄虚作假来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市区部分教学质量相对优质的学校,如市直实验小学、城区凤鸣小学、星河学校等,每年招生压力过大,不仅需要教育部门进行行政干预调配,而且每年都有部分学生托关系走后门进入就读,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教育不公平。以城区凤鸣小学为例,该校2017年招生达到12个班,在校学生3240多人,按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规定,“所有小学规模不超过2000人”“小学所有班级学生数不超过45人”,该校轨制已严重超标准1倍以上,在省内属超大规模学校,已被省教育厅责令整改。个别城乡结合部区域,因外来务工人员过多及公办学校容量不足,造成了班容量激增。如城区的回军小学,该校是一所单轨制小学,由于地处晋城火车站附近,居民繁杂,外来务工者较多,2016年招生报名人数达到85名(本辖区孩子仅25名),远远超过班容量标准。教育局按照招生方案就近分流,但家长不买账,几次聚集在教育局,要求安排到该校上学。教育局只好协调教办、学校进行扩班,挤占学校功能教室、调配教师,才平息事态。二是学校教学资源配置与评估标准还有很大距离。在规定的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等7项指标中,市区所有中小学校基本都未达标。

  (二)学前教育公办和普惠性资源严重不足,市民“上公办园难、上民办园贵”的问题依然大范围存在。

  1.资源不足。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投入主体多年来未明确,市、区两级政府近年来也基本未投资新建公办幼儿园。再加上近年来新建商品住宅小区大多未落实配套建设幼儿园政策,一部分小区新建幼儿园后未移交教育部门或未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同时,由于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缺乏实质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资源基本没有建立,致使市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资源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市民对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和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2017年,因公办园尤其是优质公办园入园需求量过大,市直健健幼儿园和凤鸣幼儿园只得实行半天入园制度,引起了市民的强烈反应。目前市区登记注册的幼儿园共有77所。2.公办园过少。目前77所幼儿园中,公办17所,民办60所,公办园和民办园之比为1:3.5。3.公民办园收费标准差距大,“入园贵”问题突出。目前市区幼儿园保育教育收费标准,公办园省级示范园为每生每月398元,一级园为每生每月330元;民办园最高为每生每年19300元(格林幼儿园、晋运幼儿园等),一般为每生每月800-1000元。

  (三)高中教育发展不均衡,资源相对过剩,办学条件不达标。

  一是市区高中教育发展不均衡。目前,市区内高中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呈现明显的“金字塔型”,晋城一中处于塔尖地位,办学水平得到普遍认可,在全省数一数二,但又不能突破省厅高中学校20轨的规模轨制;其余高中学校按历年招生分数排列,晋城二中、泽州一中属于金字塔第二层,办学水平尚可;凤鸣中学、实验中学、矿区中学属于第三层,晋城三中和民办学校属于第四层,民办学校中办学水平也参差不齐。高中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能满足市民对相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兄弟地市相比,我市的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相对欠缺,像长治市,有长治二中、长治五中、太行中学等一批高中优质学校发展水平相近,市民选择余地较大,矛盾相对就较小。二是市区高中教育资源相对过剩。目前共有11所高中学校,其中公办7所,民办4所,2018年投入使用的凤城中学设计轨制20轨。各学校按现有轨制(民办学校按最大轨制)计算,共有162轨,按每班50人计算,可以招生8100人。但目前每年市区初中毕业生约9000人,按照普职招生6:4的政策规定限制,只能招生5400人。三是民办高中学校招生困难,发展遇到瓶颈。受近年来初中生源的急剧下降,原先作为公办教育有力补充的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高中学校几乎全部遇到了招生困难的突出问题,以凤华学校为例,2017年分配普通高中招生计划560人,而该校高峰时期能招生1300余人,不及高峰时期的一半。四是班容量过大。按照2018年开始的新高考改革要求,以及我局赴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考察学习的结果,高中学校班容量以35-40为宜,而目前市区高中普遍在50人以上。按照这个标准,市区虽然高中资源相对过剩,但班容量降下来后,高中资源又略显不足。五是办学条件不达标。按照省厅规定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以及新高考改革对教育教学资源的高要求,市区高中学校普遍办学条件不达标,部分民办学校尤其严重,连基本的实验设施设备都不具备,根本不能满足新高考改革的需要。

  (四)职业教育资源分散、专业设置重复,服务经济发展能力急需提高。

  一是市区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过剩、分散。目前已有晋城职院中职部、晋城中专、晋城技校、晋煤技校、泽州县职中、城区职中以及4所民办职中,可容纳学生数为24000余人,远远超出了每年初中毕业生(2017年为24100人)总数的40%。二是中职生源数量减少,部分中职学校招生困难。以城区职中和泽州职中为例,城区职中占地61亩,校舍建筑面积14381平方米,设计学位容量1300人,现有在校生只有292人,一、二、三年级学生分别只有84、47、161。三是职业教育专业存在重复设置和同质化现象,所设专业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中职学校专业集中于财会、计算机、旅游、汽车维修等几大热门专业,几乎所有学校都有设置,造成了专业重复设置、实习实训基地重复建设、师资不能有效整合等问题。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全市煤化工、旅游、装备制造、光电等主导产业的能力不强、专业建设集成度不高。四是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还不能满足需要。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骨干专业覆盖率仅为15%左右,数字化资源专业覆盖率仅为20%左右。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仅拥有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和60多个实训室,大多数实训基地以模拟、演示为主,仅服装实训基地达到企业化生产条件,但依然需学生自费购买实训用原材料。五是职业院校师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还存在教师数量总体短缺、“双师型”教师素质不高、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和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同时,25%-30%教师编制用于专业技能人才动态招聘补充的政策没有得到落实,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活力不能得到有效释放。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市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中小学校建设力度不足。

  一是中小学校建设力度不足,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从历史上来看,部分老城区范围内的中小学校规模小,占地面积普遍不足,缺乏活动场地和绿地,校际间办学条件不均衡。像城区的城区二小、城区三小以及部分办事处学校和村办学校,普遍缺乏必要的运动场地以及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教室。从城市发展来看,随着一大批新建商品住宅楼的建成,中小学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没有及时跟进,致使主城区范围扩大后,新发展起来的西北、西南、东北、东南片区教育设施建设相对缺乏和滞后。
二是教师总量不足,相对短缺。以城区为例,城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现有教职工编制数3140名,实有教职工2787名,缺编353名。结构性短缺,教师学科、职称、年龄、性别等结构不尽合理,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短缺,兼课、代课现象普遍。产假式短缺,女教师占75.5%,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加剧了学校师资紧缺。这也将是今后几年里各中小学都会面临的问题。

  (二)教育管理体制不顺畅,发展水平不均衡。

  一是管理体制错综复杂。市区中小学幼儿园既有市直属学校,也有城区管辖学校,还有泽州县所属部分学校,开发区原有学校也正在归并城区和泽州县过程中,其中城区学校既有区直属学校,也有各办事处所属学校。二是办学体制五花八门。既有公办学校,也有民办学校,还有1所体育部门和1所人社部门所办学校,还有1所厂矿子弟学校。其中学前教育民办幼儿园占绝大多数,中小学中民办学校比例较低。三是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区域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来看,市直学校高于城区等其余区域所属学校,公办学校高于民办学校,城区内区直学校高于办事处学校。

  (三)教育事业机制不健全,“分灶吃饭”造成发展活力不足。

  一是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市、区差距较大。目前,城区中小学公用经费执行省定标准是小学685元、初中885元(含取暖费85元)。而市直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目前为小学1000元、初中1400元(不含取暖费),城区城市学校标准仅占市直学校的60%、57%,差距较大。

  二是供暖费支出挤占大部分公用经费。市直学校取暖费由市财政全部负担,而城区学校只能在公用经费中支出。近年来,由于学生人数减少,经费也相应减少,但学校原有轨制不变、建筑面积不变,空置率较大,取暖费严重不足,只好使用公用经费。新建学校因周边居民区入住率低等原因,学生人数没有达到设计轨制标准前,也存在类似情况。如,汇仟小学是2013年开始招生的一所六轨制小学,可容纳36个教学班、1620名学生。该校现有23个教学班,学生994名,学生尚未达到设计轨制标准,校舍有不少空置。2016年该校公用经费约54万元,供暖费用约44万元(占公用经费的81%),生均85元的取暖费根本不够用,占用经费支付取暖费后,学校正常运转困难。

  三是教师待遇差距较大。城区与市直学校同处市区,但教师工资待遇差距较大。如班主任费提取,市直学校班主任费从2014年起由财政专列经费统一解决,城区是在教师绩效工资中提取,教师对此反响颇大。如文明单位奖兑现,按照有关政策,城区部分学校被评为文明单位,本应发放文明单位奖励,但因经费紧张兑现困难。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奖,城区没有将学校列入考核范围,未对学校发放过该项奖金。以上三项,市直学校教师可以发放,城区学校教师却不能享受,严重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

  四是教师补充机制不完善,常态化制度未建立。教师招聘受人事制度管理限制,招聘时间经常拖到了新学年开始以后,既不利于公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安排,也不利于民办学校教师的及时补充(因民办学校教师被公办学校招聘后会留下空缺)。教师招聘名额不是由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根据人员编制缺额来确定,而是由人事部门根据年度用人计划来确定,造成了部分学校教师的长期短缺,不得不在社会上招聘临时代课教师。

  四、统筹市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合理配置资源,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科学规划市区中小学布局,新建一批中小学校。按照“四个一批”即:“新建一批、扩建一批、调整一批、规划预留一批”,规划建设市区中小学。1.在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分别新建一批中小学校,满足市民入学需求。2.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对部分学校进行扩建。3.对部分学校功能进行调整,优先满足义务教育发展需要。4.预留一批中小学校建设用地规划,根据城市发展,及时新建中小学校。

  二是确保学前教育公办和普惠性资源供给。建议市、区两级政府在部分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紧缺的地域陆续新建一批公办幼儿园。严格落实《晋城市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在今后新建的住宅小区审批过程中,督促开发商新建幼儿园并交由教育部门办成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部分商品住宅小区新建幼儿园办学许可审批过程中,禁止审批办成高收费民办幼儿园。

  三是常态化补充教师队伍。每年年初即确定年度招聘计划,及时开展招聘工作,力争在暑假期间(8月中旬前)完成招聘及新教师上岗培训,确保新学年教师到岗教学;建立公益性岗位教师队伍,由人事部门确定一批公益性岗位教师人选,由教育部门根据需要调整,补充中小学校教师临时短缺(教师生育、长期病假等)。同时,市区两级政府要专列教师培训经费,常态化开展教师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四是推进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按照2017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启动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行动”要求,为适应2018年开始的全省高考改革需要,根据《山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办学基本标准(试行)》和《山西省教育厅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市、区两级政府要专列经费,对现有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进行提升改造,满足办学要求和新高考改革的需要。

  五是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装备水平。按照《教育部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意见》、《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标准(试行)》、等文件精神,以及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规定,加大投入力度,对现有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满足优质均衡发展需求。

  (二)理顺管理体制,实现统筹发展。

  一是由城区统筹管理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议由城区按照统一标准统筹管理市区内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统一制定招生办法和实施方案,统筹分配学生,统筹学籍管理。

  二是统筹职业教育发展。1.统筹整合市区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办好晋城职业技术学院1所高职院校和晋城中专、晋城技师学院2所中职院校。2.在教育园区统筹建设中职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建设。3.加强对职业院校专业统筹规划,形成与产业链相衔接、与创新驱动相匹配、与产业布局相适应、与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专业设置格局。4.落实25%-30%教师编制用于专业技能人才动态招聘补充的政策,提高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水平,扩大职业院校在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引导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三是统筹高中教育发展。逐步缩小部分学校规模轨制,达到省定标准,晋城一中缩小到20轨以下,其余学校也相应缩小;逐步分离完全中学高中部,对部分完全中学高中部进行逐步分离,扩大义务教育资源;加大投入保障力度,集中力量办好公办普通高中;4.建立完善民办高中学校退出机制,逐步撤销部分不达基本办学条件标准、不能适应新高考改革需求的民办学校的普通高中办学资质;适应新高考改革要求,逐步缩小班容量;鼓励各高中学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结合新高考改革要求,推动高中教育特色化、个性化发展。

  (三)改革发展机制,激发发展活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1.市财政加大对城区各类学校帮扶力度,提高转移支付资金,努力补齐短板,以解决历史欠账,逐步缩小市直学校与城区学校的校际差距,力争区域内平衡。2.督促城区政府全面落实“三个增长”政策,努力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补齐与市直学校标准之间的差距,不断强化经费增长保障性措施。3.督促城区政府落实市政府会议纪要精神,由区财政将教师绩效工资总量的10%额外拨付中小学校,作为班主任津贴、超课时补贴等工作经费补充。

  二是加快推进市区义务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由市教育局牵头,共同协调市区范围内各学校,遴选优质名校,以名校校长为领衔校长,以名校为龙头,组合若干学校建立共同体,选聘专家顾问与各校区校长组成决策机构负责学校共同体的整体规划,并形成相应的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在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实行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名校和各校之间既有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以保证同样的教育品质,各校之间又相对独立,追求各自的办学特色,实现互惠互助,共同成长。

(作者系晋城市教育局局长)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政策研究室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邮编:048026 电子信箱:swzys@jconline.cn jcswggb@126.com
最佳浏览效果 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