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政策研究室网站
  公务员邮箱: 密码: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15:22:40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页



立于根本不忘初心 行于枝末牢记使命

记忆中的“驿后老家”


2018-11-20 09:59:34    来源:  

张竹梅

  “驿后老家”是对我们从小生活过的大院,在微信中的群名称。

  我们的老院原位于晋城市建国市民大队驿后街64号,我们一家住堂屋,小腊姨姨住东屋,老黄叔叔住西屋,卫平一家住小南屋。

  院子的西北角、西南角和南边搭了几个很简陋的小院当作各家的厨房。院子的东北角是一个鸡窝,说是鸡窝,可母亲还曾经养过两只大白鹅在里面,大白鹅可厉害了,它们在院子里溜达时,我放学回家都不敢进院呢。

  记得那时夏天,每到中午吃饭,大大小小的20多口人全在大门洞的过道里端了碗吃饭乘凉,大人们端着碗边吃边聊天,孩子们端着碗都在嬉闹,一片欢声笑语,那时的时光总觉得很长很长……

  回忆总是美好的。在改革开放初,我那时只有十岁,懵懂无知,在我们大院与小伙伴度过了纯真的童年……

  老家印象更是铭记于心,儿时的小伙伴、儿时的跳皮筋、儿时的学唱戏、少年时期的读书学习、青年时期参加工作,一切记忆都在“驿后老家”……

  回忆同时也伴随着对梦想的追忆、对老家的怀念,对我们“驿后老家”家风家教一种深远传承和深厚情怀……

  勤劳勇敢善良的母亲

  从小父爱的严厉、母爱的慈祥全集于母亲一人身上,而且严厉远大于慈爱。

  父亲于1951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名炮兵。转业后回到晋城先后在八一砖厂工作,赴武乡搞“四清”,在县纺织厂、玻璃厂任厂长。家中比较好点的红漆木箱子里的一个角放着一个红绸包裹,里面全是父亲的各种奖章、纪念章、证书。母亲经常如数家珍的给我讲父亲在世时的为人品行,不善言语、不善与人交往,为了工作可以半月、一月不回一次家的人,回到家先进爷爷奶奶屋里问候说话,等母亲做好饭,才吃饭,问孩子们的学习,父亲在我心中的印象就是一个“工作狂”。

  1970年我的父亲不幸因急病身故,当时我只有三岁,我的弟弟刚满百天,家里的顶梁柱没啦,全家兄弟姊妹五个全靠母亲一人上班挣钱养家,母亲所承受的痛苦和压力,在我现在想来也难以想象,所以母亲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女强人”。

  母亲出身泽州县陈沟乡甘润村,姥爷去世的早,因为她排行老大,一个女孩子,为了使家里有米下锅,七八岁时曾经被卖到东四义村一家大户人家中当女儿,她不甘我的姥姥被人家辱骂穷的卖女儿,大冬天把新棉衣脱下给人家,跑回了家。倔强的性格使她从小就成为姥姥的帮手,照顾弟弟妹妹,为养家糊口劳碌。

  母亲未读过书,她会识文断字都是与我的父亲结婚后所学,但她教给我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诸如“成由勤俭败由奢”、“一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指亲望邻都是假,自己跌倒自己爬”、“人有孝心、天有感应”……有些话虽然糙,但话糙理不糙。

  母亲教导我们“承前祖德勤和俭”,让我们养成勤俭的好习惯。母亲的教诲,我一直记在心头,可却一直没有明白节俭是什么,家里经常吃的是粗玉米面疙瘩,穿的母亲给我们做的衣服鞋子,还一直拾穿姐姐的衣服,总觉得我们家老是不如别人家,我总梦想奢望着什么时候能穿上一件花连衣裙啊。

  直到发生了一件事,才让我深刻了解到母亲的艰辛、节俭的含义。那时我已上小学了,我和姐姐去打醋买盐,售货员阿姨笑嘻嘻地把东西放进姐姐拿的提兜里,我在路上非缠着姐姐要自己提着提兜,结果自己马大哈晃荡着,将提着的兜甩了出去,醋瓶摔碎了,大粒盐撒了一地,提兜也摔破了,我吓傻了眼,对姐姐说:“妈妈会骂我的,我不敢回家了。”姐姐怕我走丢了,硬拉回了家。母亲没有骂我,她把粗盐清洗干净放瓦罐里,把布兜清洗干净后,又用布头缝补好了继续使用,又去邻居家寻了一个玻璃酒瓶子当醋瓶用。母亲对我说:“你要懂得爱惜东西,懂得勤俭节约,以后做什么事要仔细,不能稀里糊涂。”母亲的话不多、说的也不重,但母亲的谆谆告诫使我从此养成了珍爱亲人、勤俭简朴、做事认真的良好习惯。

  温暖质朴手足情深

  长兄如父是我的大哥,大哥从小学到初中都在班里当班长,那可是数一不数二的优等生。父亲去世第二年大哥15岁初中毕业,不再读高中,到玻璃厂上临时工,挣钱补贴家用,他的班主任老师多次登门与母亲商量想让他继续读高中,但大哥坚决要上班挣钱养家。

  在1978年恢复高考时,大哥因没有读过高中而与高考失之交臂,那是他最引以为憾的,但是他的美好心愿在他的女儿身上得到了实现,我的侄女2002年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化工大学,并读了研究生,现在北京工作定居。

  大哥为弟弟妹妹做出了牺牲、做出了榜样,我的二哥同样初中毕业也是到玻璃厂上临时工。15岁,在现在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他们却为家庭境况所迫,不得不早早担负起生活的重担。

  我记得,哥哥们去北岩煤矿给家里拉煤,我有时还要坐在架子车上去玩耍;

  我记得哥哥们下乡回家,会从农村带回来一麻袋的红心红薯,能吃一冬天,那时候的红薯特别的甜;

  我记得大哥辅导我们做作业,有时会严厉的发火;

  我记得二哥在我生病的时候,会教我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我记得姐姐放学回来给我们做饭,那厉害样子很像母亲……

  没有父爱,我丝毫不感觉生活的困苦,正是因为有哥哥姐姐遮风挡雨,辛苦付出,我才感受到家的温暖,亲情的珍贵,我的心被爱激励着,我倍加珍爱我的家,深爱着我的兄弟姐妹。

  改革开放惠及百姓

  80年代初,大哥下乡回来分配了工作,二哥考进了晋城市农业银行,姐姐也上了班,在云南景洪市工作的大伯也离休回到晋城,家里生活有了很大起色。

  1982年,母亲带领全家老小齐上阵,翻修了破败不堪的两间临街房屋,租赁经营水暖设备。

  从此,我们家的生活就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吃的好了,鸡蛋炒大米,烙油馍;穿的好了,脚踩高跟凉鞋,身穿花连衣裙。日子一天一个样,一年大变样,这一切得益于改革开放这个好的时代,得益于家里每个成员的辛勤劳动和努力付出。

  我们的大哥在工厂由普通一员升为车间主任,又升为分管生产的副厂长,一直工作奋斗在一线;二哥从办公室干事升为主任,又担任市农行信贷股股长,在重要的岗位上为信贷工作劳力劳心;姐姐现如今也从单位退休了,每天忙碌着在西街幸福苑教老人们唱歌跳舞,参加中老年模特表演,虽比上班还忙,她却乐在其中。

  我们的母亲72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不能吞咽食物、语言功能丧失,瘫痪在床,生活完全靠外力支撑。我们兄弟姊妹五个轮流伺候日常起居,设置有专门的家庭护理日志,记录母亲每天服药用药时间、定时记录她的体温、血压、血糖、大小便次数及时间,专门请医院的医生到家为她针灸治疗,用轮椅推她在小区透气散心,我的爱人在医院学习了按摩手法,为老母亲进行肢体功能性按摩。晚上,爱人在客厅睡,我与母亲在卧室睡一张床,母亲手动一下,我就醒了,知道母亲要喝水或解手,对辛苦操劳了一辈子的老母亲,我们做子女是“亲有疾、饭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然而,老母亲卧床六年后,在她78岁那年永远离开了我们。今年12月就要为母亲做三周年了。我怀念她!我敬佩她!我崇拜她!

  母亲不仅教导我勤俭持家、自食其力、努力学习工作,也教我诚实守信,乐善好施,品行端正敦厚,她的言行影响了我的一生,为我一生为人处世建立了正确的“三观”。

  倾情演绎精彩旋律

  弹指一挥间,数十年过去。我今年也50岁了,在我参加工作三十年来,我始终秉承“驿后老家”甘于奉献的传统,继承和发扬父母亲正直向上,吃苦耐劳,勤勉工作的优良品质,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城区西街办事处后圪塔社区,专门负责党务工作及日常事务。选择了一个职业,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完美执着是我的一贯秉性,爱岗敬业是我的人生追求。多年来,我习惯在工作中少计较、多做事;少推诿、多担当;少懒惰、多上进,敏于行而讷于言,力求工作尽善尽美。

  我热爱我的工作,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始终高标准严要求,自我激励、攻坚克难,社区党支部开展的“五心”活动,创新“五必到”工作法先进经验好评如潮。山西省委“三基建设”工作督导组、省组织部、晋城市委领导、市组织部、城区区委领导和区组织部先后多次到社区对党建工作进行调研检查。

  喜欢学习新知识,喜欢撰写文字材料,喜欢与居民唠家常,喜欢为群众办事排忧解难,喜欢后圪塔老百姓勤劳善良、民风淳朴,喜欢后圪塔社区这一方热土。十几年前,我就向党支部表态,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我会是一名优秀践行者、追随者!党的工作需要一些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践行者、追随者!

  我与爱人结婚也三十年了,我们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尊重,在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从没有因为什么事情红过脸,当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总是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去体谅对方。

  我的爱人在晋城市康复医院工作,热衷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助残服务。在医院,有困难家庭的病人家属为了治疗费筹款,我的爱人总是积极带头为病人捐款。他从2005年开始无偿献血,已达16次,共献血6400CC,我们一家三口每人一本无偿献血证。我们社区也经常邀请他们康复医院来为居民义务讲解康复保健知识。

  多年来,我与爱人悉心伺候照顾年老多病、吃素斋的婆婆,我们的心贴得更近。左邻右舍有事情,都会主动去帮忙,楼道里有人把垃圾放在家门口,我们路过就习惯性的把垃圾拎下楼放进垃圾箱里;上年纪的叔叔阿姨买了生活用品上楼,我们总是习惯性的帮他们把物品送到他们家门口;有时邻居工作忙,女儿放学进不了家,我就把小姑娘带到我们家看电视……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家庭中的家教好,这个人才会茁壮成长,如果家教不好,这个孩子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母亲是我的第一任老师,我也经常习惯性的对儿子唠叨说教“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做人、做事、做在先;和睦、和谐、和为贵”,父母亲传承于我的家风家教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改革开放40年,时代在飞速前进,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便利,蓝天白云环境日趋优美清新,社会进步、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晋城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富饶,越来越强大,她仍然在变,她的变化日新月异。
身为晋城人,我为自己的家乡骄傲,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要靠我们每一个晋城人去努力去争取,我们共同的责任是使我们的晋城变的更强大起来。

  1998年,我们的“驿后老家”随着黄华街旧城改造,消失在高楼大厦中,但我们兄弟姊妹都住上了单元楼房。漫步在宽敞平坦、繁华似锦的黄华街,我总能记住“驿后老家”的位置,“驿后老家”永远留驻在我的心中。


(作者单位:晋城市城区西街办事处后圪塔社区)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政策研究室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邮编:048026 电子信箱:swzys@jconline.cn jcswggb@126.com
最佳浏览效果 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