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政策研究室网站
  公务员邮箱: 密码: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15:22:40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页



“出行”的印记


2018-11-21 09:17:23    来源:  

毋福波

  说到“出行”,首先要说“交通”,而一提起“交通”,我的心中就会情不自禁地涌起无限的风云和不尽的感慨!

  我的家乡石瓮河位于柳树口镇西边的一道山川里,二十几个小村庄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山根、山腰或山拗中,连接村庄之间的是那一条条弯曲如羊肠的山间小土石路。想要走出这道山川,得翻山越岭几十里,才能看到山外的另一番景象。在历史的演进中,四面环绕的群山阻挡了缕缕的春风,使得这里的“经济时钟”摆动得是那么异常的缓慢。祖祖辈辈的家乡人在这近乎于“世外桃源”的弹丸之地,只能靠一双脚板丈量岁月,一副肩膀迎送寒暑,无奈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勤劳的汗水打理着纯粹小农经济的生活,极其艰难地与出行困苦的生存环境抗争。不知有多少人终其一生也没有走出这道山川,就连当地政府所在地是个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带着太多的遗憾长眠于此!

  新中国的灿烂阳光温暖了这方土地。1958年,在当地人民公社的号召下,家乡人民迸发出巨大的建设热情,男女老少齐上阵,挥钎舞镐,担土挑石,硬是在沟壑纵横中辟出了一条通往公社所在地的简易的土石公路,虽然坑坑洼洼,晴天扬灰,雨天泥泞,但毕竟改变了无出山公路的窘境,总算能看到汽车的模样,闻到汽油的味道了。那时,全公社只有两部解放牌汽车,汽车司机可是最吃香的职业,他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比公社书记和主任还要高。谁要能坐坐汽车,特别是能和司机坐在驾驶室里,那可简直是一种无上的荣耀。因此,家乡虽然通了汽车,但一年之中别说乘坐汽车,就连看到汽车影子的机会都很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家乡人的出行,除能用上牛车外,主要还是靠一双脚板。只要一出门,不是膀担就是肩挑,像平日里步行到十几里外的政府所在地去购买个日常用品啥的,那就是家常便饭了,来回差不多得一天的时间,甚为辛劳;像每年秋天下河南或到晋城卖葡萄、柿饼、核桃等农副特产,买回家中所需之品,那也是常有的事,哪一趟不是披着满天星斗启程,肩上压着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担子,艰难地徒步上百里的路程,风餐露宿,受尽了煎熬;到了冬天,为了取暖,隔个三五天就得到晋城或河南就近的汉高城去担煤,没个二十几趟是过不了冬的,其间所流淌的汗水足以汇成小溪。我15岁那年的中秋节前,和父亲一起担着葡萄到河南焦作去卖,凌晨4点就出发,先是翻上一道5里长的山沟,然后行走三十多里高低不平的土路,到后寨火车站后,偷偷地扒上一辆拉煤车(那时家乡人下河南卖东西的大都是这样,能节省三、四十里的路程),到焦作站下车后,又走了10几里的路才到了市中心地段。卖葡萄倒没费多大劲,就是因没有河南粮票吃不上饭,饥肠辘辘眼发黑心发慌。父亲费了很多口舌和过往的人求情,一位慈善的老者才愿意用二斤葡萄换他的二斤粮票,这样我们父子俩才算每人吃上了一碗炝锅面。晚上我们就在火车站候车室将就了一夜,第二天又是徒步,赶月挂中天时才回到了家,累得我浑身就像散了架似的,脱下鞋子一看,双脚全是血泡,钻心的痛,好几天后才恢复过来。

  上世纪70年代,生产大队买回了一台小型拖拉机,这可成了家乡人的“宠物”,那种看不够,摸不足的劲儿,是一种憋屈已久的宣泄和心中盼望的寄托。有了这台“宠物”后,很多时候就代替了那几辆“吱呀,吱呀”慢腾腾的牛车,人们隔三差五地坐坐拖拉机,那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会使他们脸上兴奋的笑容灿烂好几天。那时候,已有好几个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买上了自行车,虽然骑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摇摇晃晃,真不舒服,但他们得意得却是那么的张扬,只要车铃声一响,总会招来好多人,那一束束灼热的目光,投射的不是羡慕便是嫉妒。

  70年代末,柳树口才有了发往晋城的班车,可发的是一辆解放牌卡车,一天一趟,早上进去,下午返回。家乡人想乘这个车得起个大早,步行十几里赶到柳树口,但赶到了也很难挤上去,因为每次乘车的人都那么多,即使拼命挤上了,也是人挤人地站立着,连转个身都相当困难。车行驶在九曲十八盘的山路,不上就下,动辄就转个大弯,一路上不是前仰就是后翻,不是左晃就是右摇,颠簸有加,坐一次车就是遭一次罪,尤其是那些晕车者,一路翻江倒海,就差把肠子倒出来,那种像得了一场大病的难受劲,得好几天才能缓过来。到了冬天,1个多小时的路程,能把你冻得手脚僵硬,连车都下不来。

  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搅活了一江春水,也使这里的交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到了90年代后,晋张公路开通,后又全线水泥硬化,交通状况有了质的飞跃,大、小客车来往不断,人们出行再也不用发愁坐不上车了。那时,家乡的农户普遍有了三轮车,出门办个事,一般情况下就不再步行了。交通便利了,当然出行的人就多了起来,就连平日里足不出户的老人,一年中也会到城里去逛好几次。外面的精彩世界,不仅使家乡人大开了眼界,也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大大转变,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努力地追赶着时代发展的大潮。

  进入21世纪后,历史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2002年,连接中原的晋焦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这条现代化的交通大动脉从家乡的群山中穿越而过,给这方土地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家乡人驱车到晋城也就是抽支烟的功夫,下焦作也由原来的四、五个小时缩短为半个钟头。“大道如青天”,人们每一次高速之旅都可以过一把“嗖,嗖”似飞箭一样的“快”瘾,那种平坦、宽阔、舒适、惊奇的体验,真是惬意满满,流连忘返。由此,“快”与“慢”所产生的巨大反差,让家乡人有了深切而强烈的“速度”之感。随后,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如雨露阳光,让全体人民充满了甜蜜的幸福感。家乡通往柳树口的那条土石公路水泥硬化了,各村相互连接的道路水泥硬化了,村中的大街小巷也全部水泥硬化了,大部分家庭都有了小轿车,家乡人彻底告别了出行难的历史,想去哪就去哪,坐高铁、坐轮船、坐飞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如今,家乡又有了乡际小公交客车,在家门口就可以乘坐,1次只需1元钱,既方便,又便宜,家乡人民的心中真是乐开了花!

  我是在家乡那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小土石路上“走”着长大的,和家乡所有人一样,一双脚板承载着太多的无奈、困苦和辛酸!正因为如此,我对如今“大道如青天,我心随路飞”的出行环境就格外的钟情,格外的珍惜,也格外的感慨!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政策研究室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邮编:048026 电子信箱:swzys@jconline.cn jcswggb@126.com
最佳浏览效果 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