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政策研究室网站
  公务员邮箱: 密码: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15:22:40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页



叫响“五色”文化 打造晋城名片 助力转型发展



——基于晋城资源禀赋的调研与思考


2020-03-10 10:55:00    来源:百日调研  

 

  王晓光 

  在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张志川书记提出,山西大发展,晋城要先行,明确了“先行区”、“领跑者”、“桥头堡”三大目标定位,在坚持“六大原则”、处理“十大关系”的基础上,绘制了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美好蓝图。但转型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风险和挑战始终如影随形。在市委七届六次全会上张志川书记再次强调,要举全市之力,集全市资源,聚焦重点,力求突破,全力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果。 

  直面问题不退缩,应对挑战勤思考,市委党校围绕转型发展,精心组织调研,通过多维度审视晋城的资源禀赋,深层次挖掘晋城的城市内涵,提出了以构建“五色”城市文化为抓手,打造晋城名片,助力转型发展,擦亮“太行明珠”的新构想,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多维度审视我市资源禀赋 

  晋城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曾经因煤而兴,现在又因煤而困,在这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依然存在,“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问题依然突出。楼阳生省长说过“煤炭是宝贵资源,但将煤炭与资源画等号就偏颇了。资源不等于煤炭,也不仅限于煤炭。煤炭作为宝贵的资源,这是山西一大优势,要珍惜,坚持绿色、低碳、清洁、高效、永续利用,同时一定要从狭隘的资源认识当中走出来”。面对转型压力和发展困境,我们再来观察晋城的资源形势就不能只关注于煤炭资源,必须多维度审视,全面摸清家底,为发现和培养新的增长点,拓宽转型发展路径提供有力支撑。下面是对我市资源的分类梳理情况: 

  (一)煤铁资源。晋城的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铁的储量十分可观,素有‘煤铁之乡’的美称。全市含煤面积 5350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56.37%。2018 年全市煤炭产量 1.023 亿吨增幅 9.98%,产能利用率 95.25%,缴纳税金133.43 亿元增幅 16.10%,利润 155.24 亿元增幅 31.85%;煤层气完成地面抽采量33.85 亿立方米增幅 8.1%,销售煤层气 26.57 亿立方米增幅 11.1%,完成工业产值47.94 亿元增幅 95.8%,缴纳税金 3.96 亿元增幅 164%。晋城冶铸历史源远流长,铸造业也是晋城的传统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生态资源。晋城位于 800 里太行山的转折点上,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境内太行山、王屋山、中条山三山相汇,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水岭,因此形成了极为罕见的地形地貌,绿色生态资源在全省独占鳌头。晋城是华北地区相对富水区,境内有沁河、丹河、卫河 3 条水系,总流域面积为9422 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为 21.49 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 15.1%,人均和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高出山西全省平均数的 1~2倍。晋城有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有北方最大的溶洞群白云洞、华北最大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王莽岭、历山自然保护区、蟒河自然保护区。晋城森林面积为 336330 公顷,森林覆盖率为 35.7%,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一,曾先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一系列“绿色”荣誉。正如楼阳生省长说的,晋城是一个好地方,底蕴厚、生态好、资源优,是太行最美的地方,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更是在新时代新征程充满希望的地方。 

  (三)文旅资源。晋城物华天宝,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有着最能代表晋城山水特色的王莽岭、蟒河、历山等景区;有着众多的古建古堡,如青莲寺、开化寺、府城玉皇庙等宋金元木质结构建筑 50余座,还有74座国家级古村落和沁河流域分布着的 117 座古城堡,是名副其实的“古建筑博物馆”。如此丰富、优质的文旅资源也为晋城赢得了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殊荣。 

  (四)特色农业资源。晋城市农业占 GDP 比重不超 5%,是传统的农业小市,但放眼全省,晋城却是特色农业大市。特殊的物候条件、特殊的区位优势,赋予晋城特色农业独特的发展优势。2017年设施蔬菜面积达到 5.5 万亩,蔬菜产量30万吨,水果产量9万吨,蚕茧发种4万张,产量400万斤,小杂粮产量2亿斤,食用菌产量 4 万吨。新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43 个,农家乐达上千家。充分体现了晋城特色农业资源的综合禀赋。 

  (五)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早在大革命时期,晋城就是山西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是整个晋东南地区共产党的活动中心。抗日战争时期,晋城党组织在创建太行太岳根据地过程中起到了核心和堡垒作用。解放战争时期,晋城是全国解放战争重要的前沿阵地、兵源基地、干部输出基地和后勤保障基地。革命战争年代,朱德、彭德怀、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晋城长期战斗生活,留下了大量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历史遗存。晋城现有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323 处,其中,属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 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 3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 25 处;属于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 12 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8 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3 处;其他教育基地的 40处。这些革命遗址分布于晋城的各个区域,宛如一座座“精神地标”,标示着晋城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艰辛历程。 

  二、深层次发掘城市内涵 

  晋城虽然是一座建市只有 34 年的年轻城市,却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人文、地域特色,构成了极为丰富的城市内涵。这是一笔无法计量的隐性精神财富,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原动力,需要我们去发掘去研究去保护。下面是对我市城市内涵的梳理情况: 

  (一)革命精神。晋城是光荣的革命老区,曾经属于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战争年代,英雄的晋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也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伟大的太行太岳精神。太行太岳精神是军民共同谱写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更是在和平年代,激励晋城人民解放思想、奋发有为、知难而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开拓创新精神。发生于古泽州大地上的神农尝百草、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所展现的敢为天下先和坚韧不拔的开拓创新精神,经过世代传承,已成为根植于晋城人民血脉深处的优秀基因。晋城的好儿女,模范县委书记孙文龙就是生动的写照,他求真务实、踏实肯干,走一处、变一处,干一处、红一处。他开渠截流、筑坝建库,在高寒山区成功试种棉花,种植苹果、栽桑养蚕,创出了水资源综合利用全国第一县。开拓创新也构成了他留给后人的孙文龙精神的重要内容。 

  (三)创业精神。早在明清时期,老一辈泽商敢想敢干、敢拼敢闯,不因循守旧、不轻言放弃,不故步自封,成就了晋城“煤铁之乡”的美誉。改革开放初期,勤劳智慧的晋城人民,依托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办起了以“五小工业”(小钢铁、小煤矿、小机械、小水泥、小化肥)为主的乡镇企业,创造了晋城的辉煌历史。这是晋城人民坚守创业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当前晋城“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巨大潜能。 

  (四)工匠精神。晋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冶炼之乡,九头十八匠曾经闻名全国,还有曾经远销海外的阳城犁镜和列为皇家贡品的潞绸织造,这些成就无不饱含着晋城人民与生俱来的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而今,以富士康、南村铸造园区为代表的精工制造和精密铸造产业,更是以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推动了“晋城制造”向“晋城智造”的升级转变。 

  (五)古训家风。古训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石。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晋城素来注重家教家风,拥有丰厚的古训家风资源。如沁水柳氏家训、阳城县皇城村陈氏家训、沁水窦氏家训,内容涉及社会公德、忠孝廉恕、治家教子、尊老爱幼、为人处世、居家理财、行善积德和助人为乐等诸多方面。其中沁水柳氏除以家训教育子弟外,还请名人书写格言警句,刻于墙壁之上。有明代户部尚书王国光题写的对联、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忠”“孝”二字、明代书法家方元焕书写的《四伦箴语》等。这些优良的古训家风,已不能仅仅视为一个家族的宝藏,它们在晋城人民树立良好社会风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中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构建“五色”城市文化 

  山西大发展,晋城要先行。面对无处不在的竞争,我们的优势在哪里?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曾讲过:“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保障,而能否“提炼”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优秀城市文化,则是晋城能否在转型发展中走在队伍前列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为此市委党校调研组紧密结合晋城实际,以晋城现有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的创新融合为基本思路,提出了构建“五色”文化,打造晋城名片,助力转型发展的构想。 

  (一)创新融合资源,构建“五色”文化 

  1. 黑色煤铁文化。我们要在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领跑者,抓好煤炭先进产能置换和推动传统铸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构建黑色煤铁文化。煤铁文化要充分展现“煤铁之乡”的丰富内涵,讲好晋城的兰花炭、阳阿古剑和九头十八匠的故事,传承好手工制针、犁镜铸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叫响泽州铁器名号,打出晋城铁花风采,在继承传统工匠精神和创新现代工匠精神中展现出黑色煤铁文化的时代气息。 

  2. 绿色山水文化。要把握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机遇,以晋城丰富的文旅资源为依托,构建绿色山水文化。山水文化要彰显美丽晋城的丰富内涵,要讲好依存于山水之中的神话故事,让神话赋予晋城山水更多的钟灵毓秀;要发挥好人文资源在全域旅游中的重要作用,让游人体验行走在天地山水之间,穿梭于历史人文之中的美妙;要把晋城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融入山水之中,让晋城的山水活起来,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活下去。通过远古传说、历史遗存、非遗技艺同绿水青山的融合,用绿色山水文化尽显晋城的秀美和灵动。 

  3. 黄色农耕文化。要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构建晋城特色的黄色农耕文化。农耕文化要充分展现这片孕育出晋城人民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精神的黄土地的厚重。要把“问祖炎帝 寻根高平”这篇大文章做好。要把舜耕历山、渔于濩泽、商汤祈雨、嫘祖始蚕的故事讲出晋城特色。要让晋城悠久的蚕桑习俗、精湛的潞绸织造技艺和先进的铁制农具制造技艺焕发新的活力。也要着力抒写现代特色农业在这片黄土地上收获的一个个创富奇迹。 

  4. 灰色古堡文化。市委书记张志川就太行古堡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用进行专题调研考察时指出,太行古堡古村落,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是一笔展现晋城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财富,并强调要让太行古堡古村落真正活起来。这就需要我们在做好太行古堡古村落保护性开发的基础上,赋予太行古堡古村落更多的精神内涵,构建凸显地域特色的古堡文化。古堡文化要充分契合古堡聚集区的特色地域文化,要充分融入与古堡的形成与发展密不可分的泽商文化,要充分展现与古堡世代传袭息息相关的古训家风。当我们把历史曾经赋予古堡的文化精髓重新植入古堡村落,那灰色的古堡就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5.红色革命文化。晋城红色革命文化的构建要建立在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基础之上。这需要我们对红色教育进行科学规划、形式创新,让众多的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活起来;这需要我们把红色革命传统同高质量转型发展结合起来,激发晋城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强大精神力量;这需要我们加大对太行太岳精神、孙文龙精神、锡崖沟精神的挖掘研究,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的脉络更为清晰,为红色基因的传承不断赋予时代精神。 

  (二)用“五色”城市文化打造晋城名片 

  晋城要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桥头堡,首先就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外界展示晋城这座活力之城、魅力之城、创新之城、幸福之城的资源禀赋、城市内涵和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怎样更好地去展现,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原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曾讲过,城市形象是一个复合系统,文化是城市最好的“名片”。 

  用文化打造“城市名片”,可以更为准确地展现城市价值,彰显城市精神,体现核心竞争力。会有更多的创业英才和资金技术因文化的认同而读懂一座城市,选择一座城市,成就一座城市。在此,我们建议用黑色煤铁文化、绿色山水文化、黄色农耕文化、灰色古堡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构建的“五色”城市文化打造晋城新名片,叫响晋城口号、擦亮晋城招牌,再现“太行明珠”风采! 

  (三)用“五色”城市文化助力转型发展 

  城市文化的构建,不仅仅是对资源禀赋的展示,也不仅仅是对城市内涵的梳理,其核心是要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广泛的价值认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这正是我们构建“五色”城市文化的初衷。“五色”文化是在多维度审视晋城的资源禀赋,深层次挖掘晋城内涵的基础上对如何将晋城的禀赋优势变为发展胜势的认真思考的结果。其作用并不仅仅限于宣传晋城,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与产业相结合激发转型发展的强劲动能。 

  随着城市文化与产业结合的整体推进,各项事业如能齐头并进全面发展,“一煤独大”的局面自然会得到改善;随着城市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度的大幅度提升,就能推动知识化、智能化产业的增长,产业的科技含量也会相应提高;随着城市文化的进一步延伸和细化,就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延长,就能提升最终消费品的生产比例;随着城市文化整体水平的提档升级,吸引高端人才和资金技术的能力也会同步提升。这些正是应对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资源诅咒”的认真思考,也是对推动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积极探索。 

  (作者系晋城市政协提案委主任)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政策研究室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邮编:048026 电子信箱:swzys@jconline.cn jcswggb@126.com
最佳浏览效果 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