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 娜 闫 圆
高平悠久的历史,孕育和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在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同时,高平把新时代文物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深化文物管理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投入、提升保护水平,创新工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动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三级联动抓保护,构建管理新格局
高平的文物古建分布广泛,面对繁重的文物保护任务,高平通过调整职能配置、优化队伍力量,健全和充实了市、乡、村三级文物管理机构,掌握了文物保护工作的主动权。
一是壮大市级力量。借助2019年机构改革的契机,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做法,在高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加挂市文物局的牌子,突出文物工作职能。同时整合市炎帝陵管委会、旅游开发服务中心的编制、职能和人员,组建市文物保护中心,壮大市级文物保护工作力量。
二是明确乡镇职能。根据各乡镇(街道)行政区划,把全市16个乡镇(街道)划分成6个片区,新成立6个文物保护所,明确管辖范围、工作职责,推动文物保护工作乡级力量全覆盖。
三是设立村级网格。针对文物分布点多面广的实际情况,大力推行文物网格化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划分了438个文物网格单元,并为每个网格配备了一名文物网格员,构建了“市、乡、村三级联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辐射全市”的文物管理新格局。
二、摸清家底聚合力,培育文保新环境
文物是一种不可再生性资源,是展现高平特色的最好名片。近年来,高平市高度重视现有文物的抢救性保护,不断传播文物保护的声音,营造文物保护的氛围,让文保观念从“王谢堂前”走入“寻常百姓家”。
一是摸家底,明身份。2018年,按照上级文物部门安排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摸家底、给身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核查工作。同时,为全市1574处不可移动文物单位统一挂上了文物保护标志牌,使全市文物单位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二是抓抢修,保安全。本着“保护为主,抢修第一”的原则,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发动社会捐资,先后投入近5000万元,对全市36处文物进行了整体保护和抢修,确保文物安全。
三是强宣传,聚合力。2018年,评选表彰了十佳“最美文保员”,大力宣传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基层文物工作者的感人事迹,赢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同年,山西省晋行记研学中心、晋城市慈善总会向文保员捐赠棉大衣等生活用品以及款项3万元,改善文保员生活待遇;2019年晋行记研学中心和台湾嘉柏中医诊所赞助二仙神楼修缮款2.8万元。
三、开发保护两不误,创新发展新思路
坚持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两手抓、两并重、两不误”,创新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形成了“一依托,五培育”发展模式。
一是依托遗存,培育精神家园。投资2.5亿元建设了炎帝陵,连续四年举办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经贸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叫响叫亮了神农炎帝这一文化名片。炎帝陵先后被中央台办和国务院台办、中国侨联等单位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神农炎帝文化研究基地”,炎帝陵成为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二是依托遗存,培育乡村产业。陈区镇依托开化寺宋代壁画,着力打造艺术小镇,引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神农镇依托厚重的神农炎帝遗址遗迹,全力打造文旅小镇,2017年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原村乡良户村依托古村落、古民居,大力开发乡村旅游,2019年被评为山西省首批乡村特色旅游示范村。
三是依托遗存,培育研学基地。运用高清扫描技术对开化寺宋代壁画进行数据化三维扫描,使千年壁画由“不可移动”变成了“可移动”的文物,打通了千年艺术“与世隔绝”的屏障,先后在北京大学、德国进行展出。中国美术学院在开化寺成立了实验教学研究所和壁画展厅,建立了学生写生创作基地,在铁佛寺成立了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平实验教学基地。原村乡良户村也与多所高校合作,建立了学生实习、写生基地。
四是依托遗存,培育旅游景区。依托高平市丰富的文物资源,加大旅游开发力度,成功打造了炎帝陵景区、羊头山炎帝文化旅游风景区、长平之战纪念馆、大粮山古军事文化旅游景区等一批特色旅游景区,开辟了一批特色旅游精品线路,推动高平旅游快速发展。
五是依托遗存,培育文创产业。目前,正在与浙江一家文化公司合作,依托神农炎帝文化资源,开发文创产品,力争使高平厚重的文物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实现文物的经济价值,增强文物的生命力、可持续发展力。
四、“四位一体”推认养,汇聚共建新力量
高平市古建密度之大全面罕见,平均每平方公里有3处古建,巨大的保护资金需求与有限的财政支撑成为制约文物保护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难题。近几年,高平市结合实际开辟政企合作新路径,大力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探索出“四维推动法”文物认养新模式。
一是推动在外创业的高平籍企业家认养文物。主动出击,积极向在外创业的高平籍人士介绍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物保护利用的决策部署,介绍高平厚重的文物资源,引导他们认养文物、回馈家乡。太原青龙集团投资200多万元对龙渠村濒临坍塌的广禅侯庙进行了修缮。
二是推动外地知名实力企业认养文物。用经济工作的思路、用招商引资的手段,引导外地企业认养高平文物。通过多次沟通对接,顺利委托天津荣程集团运营良户书院,并达成文物认养协议。主动与山西晋行记研学中心沟通,促成其在高平市设立专家工作站和研学基地并认养文物。
三是推动当地旅游企业认养文物。高平市丹朱岭工业旅游区、金牛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大韩王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本地企业,积极认养周边文物,打造旅游精品线路,解决了景区规模小、内容单一的问题。
四是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认养文物。持续深化文物认养工作,确定了第一批30处文物认养项目,编制了文物认养推介手册。同步出台《高平市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暂行办法》,对文物认养条件、程序、年限、维修和利用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并建立了激励机制。高平市财政将每年拿出100万元,对维修资金投入大、活化利用好的文物认养人给予适当奖励,对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认养工作突出的乡镇给予大力表彰,努力以政府的“小财政”撬动社会的“大资金”、由文物部门的“单兵作战”转变为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集团作战”,将文物认养工作推向新阶段。
(作者单位:中共高平市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