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琳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我市金融扶贫工作始终坚定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准确把握晋城不属于连片贫困地区、特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基础较好的实际定位,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条路径,引导金融资源协同发力、一体推进,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步履坚实,成效明显。截至7月末,全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7.58亿元,较年初增加8.64亿元,增长29.85%,增量和增速均排名全省第一。金融机构使用支农再贷款资金1.01亿元,直接带动支持了1182户贫困户增收;发放支农再贷款5.17亿元,支持了568户涉农企业及农户复工复产。
一、建立“三项机制”,保障金融扶贫有序推进
金融扶贫是事关脱贫攻坚全局的一项系统性工作,为充分用好这个重要抓手,我市以机制建设为根本强化工作保障。一是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分管金融工作和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市长双领导、金融办和人行双牵头的金融扶贫专项领导组,研究金融扶贫重大举措,抓好重大任务落实。编制了《晋城市金融扶贫工作“十三五”规划》,出台了《晋城市金融扶贫精准服务办法》,连续5年制定了金融扶贫年度行动计划,每年组织召开金融工作会对金融扶贫工作进行专题安排部署。二是协调联动机制。构建“金融扶贫专项领导组+N”的协调议事格局,横向沟通市直各相关部门,纵向联通各县(市、区)和重点扶贫带动企业。通过联席会议、面对面沟通等形式,积极推动2个县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配套政策落实落地,妥善协调解决了某公司因扶贫贷款主体变更需要提前还贷等4个潜在风险难题。三是考评激励机制。将金融扶贫工作纳入市政府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体系,为突出权重,特别在考评总分中设置了最高5分的加分奖励,建立扶贫小额信贷目标责任制、统计监测制、督导检查制和工作报告制,连续4年对在金融扶贫中表现优秀的金融机构进行了表彰奖励。开展“创优金融服务助推脱贫攻坚”金融扶贫劳动竞赛活动,深入挖掘金融扶贫的先进典型和突出案例;开办“脱贫攻坚·金融在行动”系列宣传栏目,讲述好金融扶贫的暖心故事。
二、筑牢“三个体系”,助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挥好扶贫小额信贷对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重要作用”要求,我市高度重视金融扶贫从“输血”到“造血”的精准安全有效,以体系建设为抓手确保扶贫信贷资金贷得出、用得好、收得回。一是精准识别体系。市县乡三级扶贫部门与17家金融机构之间建立了贫困户名录动态调整信息共享机制,人行、银保监部门组织金融机构开展了“千人进千村入万户”走访活动,探索建立“基层党建+驻村工作队+金融指导员”服务模式,摸底调查全市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基础、脱贫意向、融资需求信息,实现了贫困户和贫困边缘人口基础信贷资料、评级授信、合理信贷需求“三个全覆盖”。我市连续3年提前超额完成扶贫小额信贷任务,今年已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05亿元,完成全年投放目标任务的90.46%。二是创新服务体系。紧紧围绕“特色农业、光伏产业、旅游产业、电商扶贫”四大产业扶贫工程和“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政策,推行网格化划片包干,开展“金融扶贫县区行”活动,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下沉服务重心,结合本地特点精准对接产业发展信贷需求,创新开发了“富民贷”、“强农贷”、“惠农易贷”、“兴农快贷”等12个金融扶贫信贷产品,探索“银行+贫困户+合作社+企业”的利益联接模式,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增收脱贫。例如,陵川农信社因地制宜推出符合本地“口味”的金融产品农家乐经营贷款,提供信贷资金625万元支持了夺火、马圪当、古郊等东部山区贫困户开办农家乐125家。三是风险防控体系。出台《晋城市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管理暂行办法》、《晋城市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预案》两个制度性文件,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关口前移落实贷款“三查”,对存量“四位一体、五位一体”贷款按照新老划断原则,建立分类处置台账实行销号管理。针对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巡视回头看和日常排查发现的问题,市金融扶贫专项领导组根据监管部门意见,2次召开协调会议、7次致函相关单位推进问题整改,有效防范了扶贫小额信贷逾期风险。截至目前,我市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65亿元,其中:逾期贷款20.48万元,逾期率仅0.08%,为全省各地市最低。
三、实施“三大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开辟新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保持来之不易的金融扶贫成果,确保不反弹、不滑坡、有提升,我市以“工程建设”为牵引有效衔接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一是信用提升工程。出台《晋城市“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信用工程”2020-2022年实施意见》,互派338名政银干部开展交流挂职,农信整村授信已覆盖建档25个乡镇799个村48996户。用好我市独有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互助补偿机制,将农业专业合作社、农家乐、种粮大户等经营主体纳入适用范围,为其提供最高100万元的免担保免抵押纯信用贷款,以信用为基础增强农户信贷获得感。今年已为35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支持2536万元。二是融合发展工程。紧抓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整市推进试点的重要契机,实施金融支持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行动,以多渠道融资推动多产业支撑、多主体实施和多层次经营。组织举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专题研讨培训,推动银行机构盘活利用农村集体和农民可用资产资源,破题农权抵押贷款加速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我市在去年成功投放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贷款3000万元和首笔林权抵押贷款10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围绕150个壮大集体经济试点村、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村,11个森林康养基地和23个森林康复人家,着力推行林权抵押贷款和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试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工作,推动农林集体经济“收入破零”和农民群众致富增收。目前,正在起草制定开展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办法。三是扩渠拓源工程。着力打通农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整合市县两级担保资源组建新的市级担保公司,建立农担事业部,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管理考核办法,担保支农比例同比上升60%;实施保费财政补贴机制,下调担保费率至1%,进一步降低了融资担保成本。打造泽州试点,以点带面推进资本市场全域工程建设,引导农业龙头产业对接资本市场;提高企业上市挂牌、获取直接融资奖补标准,最高奖励可达500万元。今年已有签约股改企业49家,后备资源入库企业52家,50家企业通过展示板挂牌的资料审核,5家晋兴板挂牌企业正在开展定增融资。
(作者单位: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