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委课题组 近年来,特别是201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山西视察时的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和发展机遇,各方协同、合力攻坚,贫困面貌发生了显著改变,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截至目前,全市200个贫困村累计退出182个,占91. 5%;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退出58491人,占85. 4%;贫困发生率由5. 3%下降为0. 7%。陵川、沁水两个省定贫困县的摘帽退出进行了第三方评估。 一、我市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 1. 坚持高位推动,压实责任抓落实。市、县、乡都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与各级、各部门签定了脱贫攻坚责任状。市县两级对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移民搬迁等重大政策落实成立了专项领导组。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多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市人大、政协也围绕脱贫攻坚展开了多次调研、视察和审议。市脱贫攻坚领导组成员单位主动担责,细化任务,承担专项扶贫工作。全市脱贫攻坚形成了政府、行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和过严、过硬、过实、过细的工作常态,确保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2. 坚持精准方略,严格程序扶真贫。一是持续完善建档立卡,着力解决“扶持谁”的问题;二是强化驻村帮扶,着力解决“谁来扶”的问题;三是认真落实“五个一批”,着力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四是严把贫困退出关,着力解决“如何退”的问题,不断健全完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通过持续不断的强化精准意识,保证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3. 动员社会力量,结对帮扶求实效。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定期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带头帮扶,亲力亲为;四大班子成员包户、包村,与支村两委班子研究脱贫路子;市县两级派出517支下乡驻村工作队和410名第一书记,因村施策,对照贫困村13项退出标准,帮助该村整村提升;有20702名党员干部对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因户施策,为贫困户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开展暖心活动,增强贫困户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4. 强化资金支持,增加投入保攻坚。2017年,各级财政通过扶贫部门安排扶贫资金24429. 87万元,其中中央130万元,省级13202. 5万元,市县两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共计11097. 37万元,比上年增长61. 22%,增加4214. 41万元。其中:市本级投入3093万元,比上年增长24. 9%,增加615. 8万元,实现“双增长”。
5. 强化执纪监督,动真碰硬出实招。根据我市《贫困村退出核查工作方案》、《市级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办法(试行)》以及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等,在配合省级开展检查考核的同时,先后多次组织了对驻村帮扶工作、易地扶贫搬迁、贫困退出、产业扶贫等工作的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情况通报,建立整改台账,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进行跟踪督办。同时,市委组建3个督导组进驻各县(市)开展为期两年的驻县督导工作,陵川、沁水两县也成立了督导组,展开了全方位、多层面的工作督导。先后对干部驻村帮扶、扶贫资金使用、重大政策落实、脱贫退出质量进行了专项重点督导,共发出督导建议书80多份,列出问题清单700多条,先后对工作滞后的3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2名扶贫干部进行了免职处理,对帮扶工作不到位的13家市级帮扶单位和4名第一书记进行通报批评和约谈,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当前的贫困现状和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随着进程的推进,贫困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新的格局下,攻坚的方式方法、着眼点着力点也要有所变化。首先,贫困分布发生了变化。随着陵川、沁水两个县的脱贫摘帽,两县的贫困发生率降为0. 89%和0. 83%,贫困人口降为1972人和1322人,在剩余的9999人贫困人口中,非贫困县贫困人口比例上升,泽州县2920人,占24. 6%,阳城县2025人,占20. 4%,高平市1760人,占18. 3%。这也就是说,全市脱贫攻坚必须整体发力,五个县都不能忽视。第二,贫困结构发生了变化。经过连续攻坚,全市还剩18个贫困村1万贫困人口,总体任务虽然不大,但这部分人大都属于因病、因残、失能和弱劳动能力的特定贫困群众,必须把特定贫困群众作为重点。第三,攻坚进展发生了变化。全市的贫困人口由原来的68490人下降为目前的9999人,其中2017年退出贫困村73个,贫困人口31658人,由于进度快、时间短、力度大,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偏差,因此要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上下功夫。第四,帮扶力量发生了变化。2017年度,随着市县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压茬轮换以及基层支村两委的换届,一大批新的同志走上了脱贫攻坚岗位,这部分同志对扶贫知识、政策、手段、办法还不熟悉,能力还需要强力提升。
在调研中发现,目前脱贫攻坚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 剩余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在剩余未脱贫的18个贫困村约1万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失能和弱劳动能力的特定贫困群众占到73%。
2. 贫与非贫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贫困村和非贫困村之间的不平衡。随着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强,统筹整合的资金使用和各种扶贫政策的叠加只能用于贫困村,导致了贫困村和非贫困村之间在发展基础和发展道路上形成了一定落差。二是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不平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在政策、资金以及发展导向上所受到的基础性差异,非贫困户和边缘贫困户对于贫困户在政策上的倾斜,或多或少有些怨言。
3. 部分脱贫产业项目基础不牢,后续发展动力不足。一是大多数产业项目仍以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为主,布局散、规模小,周期长,受市场影响较大,少数项目当年难见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效益不明显,如连翘种植三年之后才能见效,短期内群众难受益。二是企业主动参与产业扶贫的力度不够,合作社自身发展水平有限,股份合作组织不够规范,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紧密。再加上贫困户认识不足,怕承担风险,存在等靠思想,影响了产业项目实施。三是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多,农业产业发展无人牵头、无人经营、无人管理问题突出。
4. 易地搬迁贫困户的社会管理滞后,后续发展水平不足。一是搬迁户在迁入新的搬迁地后,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二是搬迁户的社区管理没有明确的属地管辖,容易引发社会治安问题。三是搬迁户的增收手段有限。比如:陵川县沙上头集中安置点可接纳700余户3000余人的搬迁人口,其中有劳动能力的有1700余人,通过周边企业和公益岗位、家政保洁等方式可安排370人就业,自谋职业的400余人,尚有1000余人没有就业门路。
5. 帮扶措施还不够精准。部分帮扶干部和第一书记思路不清,定位不准,帮扶不细不实,没有针对老百姓需求,因户因人施策,用足“绣花”功夫。帮扶单位多数是通过送温暖、搞慰问等方式进行扶贫,没有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效果不佳。
6. 盲目提高脱贫标准。随着脱贫攻坚投入不断加大,一些地方和部门有盲目提高标准现象,对贫困户作出脱离实际的承诺,特别是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存在财政再补贴资金给贫困户盖新房甚至购买商品房的现象。 三、下一步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年,我市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从注重完成脱贫摘帽向注重巩固脱贫成效转变,从注重脱贫速度向注重提高脱贫质量转变,从注重完成脱贫目标向注重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转变,从注重找准帮扶对象向注重精准帮扶稳定脱贫转变,从开发式扶贫为主向注重开发式与保障式扶贫并重转变,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成效,提高脱贫质量,完成脱贫任务,如期建成小康”的目标导向,持续强化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1.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握扶贫标准。脱贫攻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唯一一项各省党政一把手向党中央签军令状的工作,各级党政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必须切实增强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亲力亲为抓扶贫,调动各方面力量集中攻坚,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扎扎实实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地一定要按照党中央确定的脱贫目标,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吊高胃口”的要求,坚持现行标准不动摇,进一步明确不因学致贫、不因病返贫,是指不让农民返回到吃不饱、穿不暖的绝对贫困,而不是把相对贫困问题也解决了。盲目提高标准,不仅增加攻坚难度,加重财政负担,而且还可能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规则。
2. 把脱贫攻坚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要处理好这两项重大历史任务的关系,稳中求进、长短结合推进各项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贫困地区作为重点为巩固脱贫成效提供支撑保障,要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大对脱贫攻坚的投入支持,在乡村振兴中通过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运用物质和精神手段,正向激励和负向压力相结合,稳步解决贫困县和非贫困县、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之间的矛盾,逐步解决边缘贫困群体的相对贫困问题,同时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守牢脱贫攻坚的底线,重点解决好特殊贫困群众脱贫这一难点。
3. 把巩固脱贫成效放在脱贫攻坚的第一位。在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后,要继续支持已经脱贫的地区稳定脱贫,持续巩固脱贫成效。继续把陵川县作为全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通过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增强贫困人口的获得感;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深化扶贫举措,巩固脱贫成效。加大扶贫政策的实施,使能够享受和应该享受的群众都能够享受到党的扶贫政策,做到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
4. 把提高脱贫质量作为脱贫攻坚的目标要求。精准帮扶特定贫困群众,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强弱项,补短板,提高脱贫攻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把握好脱贫标准,严格防范产业面对市场的风险、易地扶贫搬迁稳不住的风险、财政担保兜底的风险,积极探索和完善扶贫资金的投向,专项扶贫资金收益分配比例和管理办法,纠正过去工作中出现的偏差;要重视贫困群众的合理意愿,抓好具有普惠性标志性的重点工作,深化扶贫政策举措,因地制宜拿出让贫困群众得实惠的实招硬招,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提升贫困群众的满意度。
5. 把提升产业扶贫水平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一是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发展规模,集中连片建设一批高产优质示范基地,抓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农产品向特色产品、旅游品转变,增强产业带动能力。二是深化农村改革,通过改革添动力增活力,积极探索和尝试以村集体资产(资源)折股量化、贫困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及农民家庭财产入股、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股权合作等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完善新型主体与贫困户之间共生、共赢的联结机制。三是充分整合各类培训资金资源,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龙头企业负责人、合作社带头人、专业大户人员培育上下功夫,对贫困村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6. 把解决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后续问题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大后续产业发展力度,广开就业门路。因户因人制宜,加大生产技能培训和就业输出力度,协调当地企业,积极推动搬迁户到企业就业,让有劳动能力人员生活有保障。二是做好集中安置后搬迁户的社区管理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网络。明确属地管辖范围,解决搬迁户的出行、医疗、上学等日常生活问题。三是支持和鼓励易地搬迁贫困户加入当地合作社或入股大型企业,优先扶持带动贫困户的合作社或企业做大做强,使得贫困户持续收入有保障。
7. 把驻村帮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一是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突出抓好对轮换后的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以及新换届的支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学习培训工作,提高帮扶队伍和基层扶贫干部的素质,培养研究攻坚问题、解决攻坚难题的能力。市里重点对市级帮扶工作队和市级派出的第一书记以及县级扶贫部门、乡镇主干进行培训,县级对乡镇副职和县级派出的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以及支村两委主干进行培训,乡镇重点对农村支村成员进行培训。二是加强“三基建设”,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围绕脱贫攻坚选拔思想过硬、作风正派、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担任农村党支部书记,激发基层党员干部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三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制定考核管理办法。组织部门要对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定考核管理办法,严格管理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干部进行表彰,对做出贡献的扶贫干部在岗提拔,对考核不合格的干部通报批评。
8. 把扶贫领域作风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作风建设不仅攸关脱贫攻坚成败,而且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要把解决责任落实不到位、政策举措不精准、资金管理不规范、帮扶工作不扎实等问题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工作,要针对本地区本部门的作风问题制定实施方案,拿出整改措施,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逐条逐项销号,把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作风突出问题,以作风建设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并将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持续推进。 (调研组成员:赵启明 刘鹏飞 靳全顺 李剑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