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政策研究室网站
  公务员邮箱: 密码: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15:22:40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研究



推动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18-12-18 03:13:00    来源:《晋城工作》  

  王建辉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并强调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对照“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一名党的干部、一位民营经济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通过走基层、进企业、访市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初步形成激发市场活力,实现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发展基础

  1.经济总量。2016年,我市民营经济总量(增加值)达到600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7%,提供全市财政收入的38%。全市民营经济总量在全省11个市中排名第10位。在2017年全省县域经济十强排名中,我市泽州、高平、阳城、沁水4县(市)入围,占比40%,分别排第2、第4、第8和第9位。在2017年全省民营企业百强名单中,我市福盛钢铁、沁和能源、金建建筑、泫氏铸管、清慧制造、金秋铸造、厦普赛尔等8家企业入榜。

  2.产业结构。2016年,我市民营经济三次产业构成为2.76:60.96:36.28。在全部二产中,煤、铁、铸三大行业比重约占60%。其中煤炭企业12家,年产原煤723万吨;冶铸企业158家,年产生铁425万吨、各类铸件175万吨;钢铁企业1家,年产粗钢360万吨、成品钢材350万吨。此外,年产水泥121万吨、建筑陶瓷4784万平方米、日用陶瓷8391万件、各类服装43万件。近年来新上了锂动力电池、太阳能光伏、精密铸件、工业机器人、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等高新技术项目,占全部民营工业的10%左右。

  3.技术构成。全市民营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8件,比2016年度增加72件,排全省第5位。共培育并发展了19家省级中小企业技术中心、近50家创新型企业和3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

  4.企业规模。全市亿元以上企业总数达到51家,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家,5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家,最大的民营企业富士康的年营业收入达到86.97亿元;规上民营企业达到121家;形成了泽州县冶铸产业集群和阳城县建筑陶瓷产业集群两个产业集群,南村绿色智能铸造创新产业园园区、安阳陶瓷产业园区等5个工业园区。

  5.队伍素质。2016年,我市民营经济从业人数达到59万人,占全市企业从业总人数的80%。其中包括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中高层管理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普通经营管理人员和创业创新代表。

  (二)发展环境

  1.政策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30条”和“加快民营经济发展26条”,设立了20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在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创业创新、招商引资引智、破解融资难题、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综合施策,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较为宽松。

  2.政务环境。近年来,我市取消和承接省政府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事项14项,取消和调整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47项,取消政府部门内部审批事项14项;保留实施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42项,明确申请人可按要求自行编制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0项。开展市政府部门权力及责任清单编制工作,全市39家部门共保留行政职权事项3058项,权责清单及职权运行流程全部上网公布。建成新的政务服务中心大楼,实行“窗口受理、联组办理、限期办结”一条龙流程服务制度。

  3.市场环境。工商部门推进“多证合一”和“先照后证”改革,市场准入不断放宽;税务部门执行“小型微利企业”减免税和科技型企业加计扣除政策,年减免税上亿元;人社部门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促进消费市场容量扩大。从要素供给来看,资本、技术、管理、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入市改革启动,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取得试点经验,支持发展的要素市场正在形成。

  4.金融环境。2016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61.19亿元,同期贷款余额1091.82亿元,存贷比高达55.67%;非信贷融资余额697.95亿元;保险系统保费收入39.04亿元。全市信用建设迈出步伐,担保体系正在形成,中小企业金融超市已经建立。我市筹资1.5亿元设立首支红土创业基金,帮助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市、县两级出台中小企业挂牌上市奖励措施,先后推动7家企业在新三板和E板挂牌上市。

  5.法治环境。我市司法公信建设加紧推进,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完成,监察委体制理顺;法律对依法保护企业产权更加严格,企业产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深入人心,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组织贯彻实施,依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治思维和行为方式正在形成;中小企业“三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企业负担调查和维权投诉举报渠道已经建立;我市大力开展涉及“放管服”领域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法治政府和政务诚信建设步入良性轨道。

  二、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总量不大,发展不充分。从整体来讲,我市民营经济总量只有600亿元,在全省排第10位。从个体来讲,全省百强民营企业我市只占8席,而且排名靠后。从占比来讲,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占全市GDP总量一路下跌,调整统计口径后从高峰时期的60%到现在的34.1%,排全省最后一位,更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的80%、90%无法相比。

  2.结构不优,主导产业不强。在二产中,煤、铁、铸三大传统产业占60%,而且处于技术的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煤炭、钢材、水泥产能过剩,陶瓷、服装、蚕丝品规模不大,品牌不响,品质不优。医药、电子、通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只占工业GDP的10%左右,难以形成有效支撑。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落后,对工业支持不够,导致工业发展整体成本较高。

  3.素质不高,创新力较弱。目前企业仍然保持较高的资源依赖性,对生产技术、管理控制、培树人才等创新要素投入不够,缺乏竞争优势。从企业家来讲,第一代企业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新的企业家还不能形成规模,更是缺乏行业的领军人才。从企业本身来讲,经过现代企业改制的民营企业只有16家,在主板市场上市还没有一家。

  4.环境不优,活力不足。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较多限制,即便进入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待遇,如供暖、供气、供电以及通讯等行业。我市没有民营银行,国有银行支持不足,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银行门槛较高,全市民营项目投资缺口仍高达800亿元。此外,一些民营企业对产权保护信心不足,难以融入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同时也对政府PPP项目合作意愿不足。

  (二)主要原因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三条:一是主导产业规划不明确。我市对产业功能区先后有过多次规划,但均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尤其是没有明确提出我市民营经济的主导产业范围,导致本土引导和招商引资缺乏依据,无序上马的项目占比较大。二是开放程度不够。我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最大的差距是观念问题、创业精神问题,再加上近年来我市没有赶上知识经济步伐,能力不足导致了产业分工不细、技术力量不强。三是改革仍需加力。各级政府效能建设刚刚起步,政府和市场界限存在模糊,资本、技术、管理、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不协调,产业和技术短板短时期内很难补齐,产业上档升级缺乏有效支撑。

  三、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民营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

  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必然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突出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从山西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强调指出:“经济转型发展这个方向是正确的,要用非常之力、恒久之功加以落实。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真正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这为我省经济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我市看,民营经济历来是改革的桥头堡和主战场,摒弃资源依赖思想和加快转型发展是当务之急,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今后要紧紧围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针,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要素市场健全完善为抓手,加快传统产业上档升级,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

  四、推动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明确产业发展导向。要依据我市资源、环境以及所处的历史阶段、空间位置,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综合研判发展形势和竞争优势,着手制定我市民营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民营经济产业发展导向,为引导本土企业转型、对外招商、承接项目转移和制定各类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2.建设各类产业园区。按照产业规划和地理特点、传统优势,每个县至少规划建设1-2个专业化产业园区。对入园企业提高门槛,必须符合安全、环保等技术要求,本地欠缺的项目由招商引资填补。要求产业园区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具有融资担保、财务管理、人才培训、工业设计、现代营销以及公共技术服务等功能。

  3.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三去一降一补”路径,坚决打赢淘汰落后产能硬仗,引导过剩产能企业转型升级,推动资本、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自由流动。持续加力政府职能改革,提高行政效能,打造依法办事、廉洁高效的服务型、创新型政府。放眼全国,扩大开放,努力融入京津冀、渤海湾、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搭乘“一带一路”东风,对接沿海发达地区,为我市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前瞻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4.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制定奖励激励政策,引导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升级规模企业、规模企业进入亿元“小巨人”企业俱乐部,“小巨人”企业组建行业集团,打造发展旗舰,培育发展龙头。鼓励中小企业细分市场、做“百年老店”,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高行业知名度、竞争力和影响力。

  5.实施企业家队伍培育工程。利用对外开放机会,每年组织行业领军人才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增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机会。组织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到知名院校系统培训,补充现代经济、市场和金融知识短板,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开展企业需求订单式培训,有针对性地为民营企业培训一批较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在重点院校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培训教育基地,促进人才培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6.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抓好两大平台建设,一是综合平台网络体系,建设完善“企业需求呼叫、分理处置响应、专业机构服务”的机制化服务体系,着力开展政策发布、法律维权、财税指导、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二是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平台,着力解决初创企业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问题,帮助小微企业建立品牌、开拓市场,促进小微企业相互学习借鉴,健康快速成长。

  (作者系市中小企业局局长)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在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晋城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产业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打好城市建设攻坚战加快“宜居城区”建设步伐
把先进理念运用到沁水改革发展中
赴港澳考察学习的六大思考
学习香港先进的医疗卫生体制
晋城市科技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重大改革“期中考” 跑表计时“观成效”
泽州县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政策研究室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邮编:048026 电子信箱:swzys@jconline.cn jcswggb@126.com
最佳浏览效果 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