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书平
晋城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丰厚,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今天,在晋城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重新审视这片养育了晋城儿女的热土,挖掘并珍视晋城独特的历史文化,使之重新焕发生机、光耀后世,对于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概括来讲,晋城可以通过着力打造十大历史文化名片,来提升城市品味和文化形象,为晋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城市文化名片一:
中华始祖文化
晋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古时期女娲、炎帝、虞舜、大禹、夏桀、商汤等中华文明的始祖都曾在这里活动过,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古昆仑丘伏羲创世文化、羊头山炎帝神农文化、历山虞舜德孝文化、析城山商汤雩祭文化的遗产最为丰厚,在世界华人中具有重要影响。
——古昆仑丘伏羲创世文化
伏羲为中华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在中华民族追求文明和进步中具有奠基和启蒙之功。
8000年前,伏羲氏部落曾在以析城山为核心的古昆仑丘区域活动,伏羲氏在这里建立部落联盟、推历授时、创立八卦,始创九针,开辟了洪荒。伏羲人首蛇身,怀抱太极,结发女娲,教民渔猎、变革婚俗、始造书契、发明乐器、建立社会制度,是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创始人,是渔牧农业生产的先行者。既是太极文化奠基人,更是中华医学创始人。
——羊头山炎帝神农文化
神农炎帝为“三皇”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受到炎黄子孙的崇拜和敬仰。
高平羊头山是神农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羊头山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神农镇,传说因炎帝部落以羊为图腾而得名。境内现存神农文化遗址景点40余处,碑刻100余块,包括神农城、神农井、神农泉、五谷畦、炎帝中庙、炎帝行宫、炎帝陵等。羊头山北齐天保年五佛碑,是目前国内最早记载炎帝遗迹的石刻文字。羊头山炎帝庙宇之密集、文化遗存之繁多、碑刻记载之丰富,构成了全国极为罕见的神农文化景观。近年来,每年四月初八都要在高平举办盛大隆重的海峡两岸共祭神农炎帝活动,广大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莅临羊头山寻根祭祖,羊头山炎帝文化在世界华人中形成了广泛的影响。
——历山虞舜德孝文化
“天下明德自虞帝始!”虞舜为“五帝”之一,是中华民族的道德鼻祖,也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奠基人。
历山位于沁水、阳城交界处,主峰舜王坪是山西南部第一高峰。相传,舜帝曾在此编制了华夏第一部历法《七十二候》,历山因此得名。至今“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的故事深入人心,广为流传。舜文化精髓要点可以归纳为:孝悌忠信,仁民爱物、厚生利用、恭敬谐和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虞舜德孝文化,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文化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析城山商汤雩祭文化
商汤为“三王”之一,是商朝开国君主,也是中华民族信仰的伟大圣王。
阳城析城山,相传为商汤祈雨处。《竹书纪年》记载,“汤二十四年大旱,王祷于桑林,雨”。《吕氏春秋》记载:“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汤帝作为雨神,受到晋城百姓的普遍信仰,香火绵延,至今不衰。据记载,宋元以来,阳城地区汤庙数量最多时达380多处。目前,阳城县境内尚保存着百余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汤庙及古建筑,形成深厚的商汤文化。析城山商汤文化是值得珍视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名片。
城市文化名片二:古人类遗址文化
晋城气候宜人、植被茂盛,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境内保存有许多古人类文化遗址。其中沁水下川、陵川塔水河、西瑶泉为旧石器文化代表,泽州高都、沁水八里坪为新石器文化代表,无不表明晋城早在远古时期便有着灿烂的文化。珍藏于广袤田野的古遗址,是一部浓缩华夏文明的辉煌画卷,也是地域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徜徉在浩瀚的历史长河,这些古遗址绽放的深邃广博的文化异彩,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信息、神韵独具的人文魅力、连绵不断的历史感悟,着实令人欢愉和陶醉。
通过对古人类文化遗址的保护、研究和宣传,有利于提升地域文化的影响力,也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城市文化名片三:太行古堡文化
得益于太行山南段自然地理条件的佑护,晋城境内保存有丰富完整的古堡群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晋城市范围内遗存的堡寨多达117处,相对完整的有54处,具有开发价值的有34处。其中皇城相府、湘峪古城、上庄天官王府、柳氏民居、砥洎城、郭峪城等景区早已名噪天下。2018年12月14日晋城市举办了首届“太行古堡国际论坛”,太行古堡群得到了全国各地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
太行古堡类型丰富,风格各异,大部分还维持着历史形态,延续着原有的生活功能。相较于晋商大院,太行古堡具有三处明显的特点:一是在建筑的年代上远远早于晋中大院,大多建筑于明末清初,在时间上要早一、二百年;二是住的主人也不同,晋中大院多是商家大院,沁河古堡则多为官宦院落;三是沁河古堡由于建筑于明末清初的战乱年代,因而具有非常强的军事功能。太行古堡主要体现的是古代的官宅文化,既是沁河古堡的文化亮点,也是沁河古堡独特的卖点。
“世界的古堡,我们的家园”。 “南有福建土楼,北有太行古堡。”太行古堡,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我们应更加积极地推动太行古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太行古堡打造成晋城最闪亮的名片。
城市文化名片四:古建文化
晋城有“古建博物馆”的美称。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晋城各个时期的文物总量多达6767处。其中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数量居全国前列,密度为全国之最。更值得称道的是仅宋金时期的木结构建筑就有46座,约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早期古建最集中的地区。
晋城古建种类特别全,石窟、古堡、寺庙、宝塔、戏台、楼阁、桥梁、牌坊应有尽有。晋城古建精品特别多,青莲寺、府城玉皇庙、小南村二仙庙、崇明寺、开化寺,各种宋代建筑远比《营造法式》还要丰富,尹西东岳庙、西顿济渎庙、坛头岭岱庙、嘉祥寺、崔府君庙、西溪二仙庙,各种金代建筑精彩纷呈。走进晋城,仿佛一下子就走进了砖与瓦凝结的艺术长廊。晋城古建是祖先留下的传家宝,也是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
城市文化名片五:古关隘、古商道文化
晋城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背负三晋,俯视中原,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是“太行八陉”中最南端的三条,主体部分都位于晋城境内。除古道外,晋城境内古代军事要塞众多,有天井关、马牢关、高平关等关隘共29处。其中以天井关最为著名,是山西东南部第一大关。
太行陉古道纵贯晋城南北,同王屋山上的帜关陉古道,同是“万里茶路”重要的组成部分。“万里茶路”是继丝绸之路后,明清时期兴起的又一条国际商道。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万里茶路”为“世纪动脉”。白陉位于陵川县东部约三十公里处,是太行八陉中目前保存距离最长、最完整的古道,具有独特的旅游开发价值。
城市文化名片六:书院文化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对中国古代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世界级的文化价值。
晋城古代书院众多,其中位于城区的程颢书院影响最为深远。程颢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是程朱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程颢来到泽州任晋城县令,他“以兴起斯文为已任”,在短短3年内创设乡学72所、社学数十处,并在州城之北创办了程颢书院。程颢书院又名“明道书院”,是中国北方创建最早的书院之一。程颢兴学影响重大,晋城民风为之一变,开创了“泽州学者如牛毛”的文化局面,为晋城的古代教育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
此后,晋城大地先后诞生了棣华堂、鹤鸣堂、尼山书院、望洛书院、海会别院、文华书院、它山书院、长平书院、正蒙社学、晋城书院、宗程书院、崇正书院、碧峰书院、镜山书院、云月书院、白岩书院、榼山书院等众多的书院。这些书院培养出了杨继宗、白所知、孙居相、孙鼎相、王国光、张慎言、白胤谦、田从典、张敦仁、陈廷敬等众多国之栋梁。书院文化,是晋城历史上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挖掘“书院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晋城文化传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市文化名片七:蚕桑文化
晋城地区种桑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文字记载中最早发展蚕桑的地区之一。早在唐代以前,晋城就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养蚕基地,历史上有“泽州蚕丝之利甲于他郡”的说法。明清时期,晋城产的丝绸不但作为贡品上贡皇宫,而且是泽州商人最重要的商业物资,创造了巨额的商业财富。由蚕而起的蚕谣、蚕谚、蚕事、蚕忌和蚕戏等,深深融入百姓的生活,在晋城形成了独特的蚕桑文化。
蚕桑产业是晋城市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潜力产业,也是纯农业及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如今,经过不断地技术改造和品牌创新,以蚕茧为原料的丝织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红红火火闯荡国内国际市场。比如,吉利尔、森鹅、晋氏织造、红萍等丝绸服装加工企业,其品牌都是山西省知名品牌,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
煤铁之乡,陌上问桑。从种桑、养蚕到缫丝、织绸再到刺绣、服装,晋城市如今已经形成了桑蚕丝绣系列化产业链条,蚕桑业已成为全市最具优势的农业特色产业。
城市文化名片八:煤铁文化
晋城自古以来就是煤炭和铁矿石的重要产地,素有“煤铁之乡”、“冶铸之都”的美誉。早在汉朝时期,晋城采煤、冶铁已经颇具规模。北齐时设立七大冶炼局,其中在晋城就设有两局。唐宋时期,晋城所产铁器品类众多,尤以锅鼎著称。到明清时期,晋城已成为中国煤铁生产中心之一。尤其是晋城铁货曾占据了中国北方的大半个市场。阳阿古剑、大阳钢针、泰山义剪刀、阳城犁镜、兰花炭等产品名扬天下。晋城因此形成丰富的煤铁文化。“阳城生铁冶铸技艺”“大阳手工制针”“泽州打铁花习俗”与“铁器冶铸文化”相关的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与此相伴而生的“九头十八匠”等土小手工业繁荣发展,为树立特色品牌、繁荣地方经济做出了杰出贡献。
如今,煤炭产业仍然是晋城经济的支柱产业。挖掘煤铁文化,延伸产业链,升级传统工艺,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晋城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市文化名片九:围棋和太极文化
围棋与太极是“中国十大国粹”中重要的两个项目,具有世界级的文化影响。
晋城是围棋发源地,尧造围棋教子于丹朱岭,箕子观星谋棋于陵川棋子山。陵川县棋子山又称箕子山、谋棋山,经国家有关部门考察论证是中国围棋发源地。相传,殷商沦亡后箕子避难于此,在这里发明了围棋。如今,棋子山已经发展为世界围棋起源纪念地和历史文化名人箕子的纪念地,还成为当代围棋文化与赛事的活动中心。晋城围棋文化节从2007年开始举办,吸引了陈祖德、聂卫平、曹薰铉、武宫正树等国内外名家聚首晋城。
晋城还是陈氏太极拳始祖陈卜的故乡。据考证,元末明初时,陈卜诞生于今泽州县山河镇东土河村,明洪武7 年(1374年)迁居河南怀庆府,其后定居温县陈家沟。陈卜第九世孙陈王庭依据祖传拳术,参考中医经络学说创造了太极拳。2019年晋城市太极拳培训基地、太极文化体验基地分别在山河镇和珏山挂牌。珏山景区从今年五一起也开始着力打造太极文化,每周六日在景区不同区域都有市武术协会组织的太极拳表演,在珏山文化产业园还建立起了太极养生基地,开展了太极定制旅游和寻根祭祖游,致力于把青莲寺、太极湖、围滩电站与珏山景区大整合,把太极文化、道教文化和赏月文化相融合一体呈现,不断推动珏山景区上位5A景区。
城市文化名片十:红色文化
晋城是革命老区,是全国较早建立中共组织的地区之一,是华北敌后抗战主战场之一,也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重要的兵源、物资供应基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共产党人在太行山上热血抗战,立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功绩。朱德、刘伯承、邓小平、陈赓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建功立业,留下了众多生活和战斗的革命遗迹。桂涛声源于在陵川的战斗生活创作的《在太行山上》传遍敌后根据地,朱德总司令不仅要求八路军总部机关人人会唱,还把歌词抄录随身携带。
在2010年全国革命遗址普查中,晋城发现和挖掘革命遗址279处,其中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7 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5 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12 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21 个;已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 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7 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7 个。
继承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晋城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一定会激励新时代的晋城人民满怀信心地投入改革开放新的长征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晋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除了以上这十张历史文化名片外,在晋城这块传奇的宝地上,还有很多的优秀文化值得挖掘。依靠历史文化积淀,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文化产业与能源产业相结合、经济与文化相融合、多产业并举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格局,对于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非常重要。随着这十张历史文化名片的逐一擦亮,晋城的文化旅游业必将跨上一个新台阶,成长为晋城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引擎。
(作者系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纪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