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政策研究室网站
  公务员邮箱: 密码: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15:22:40
       当前位置: 首页>> 改革开放40周年



矿山的变迁


2018-12-19 05:06:00    来源:《晋城工作》  

  李志斌

  岁月是一首沧桑的歌,时而低沉,时而高昂,但无论如何,他那动人的旋律总是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敢探索、一路向前。

  1984年我从煤校毕业后,来到了矿山。那个年代,在许多人眼中,煤矿就是“出大力、流大汗、挖黑炭”的代名词,矿工就是“傻大黑粗”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40多年我从矿山一路走来,真切感受到了矿山内外发生的巨大变化。一座座矿山变大了,变亮了,变美了,从硬件到软件,从物质到精神,真可谓“矿山巨变今非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衣食住行 今非昔比

  首先从衣着方面说起。记得40年前的时候,矿山里无论是生活区,还是工作区都是被黑灰色覆盖着,人们的穿着也十分简单而单一,青一色的都是制服。由于煤矿工作的特殊性,许多矿工的工作服脏了没时间洗,破了没时间缝,穿在身上极不舒服;现在衣服脏了有人洗,井下几百名从事一、二线生产的矿工工作服24小时随时可洗涤、烘干及缝补。矿工们穿上了干净整洁的衣服不仅形象改变了,而且心情更舒畅了。矿工们高兴地说:“现在我们每天都能穿上干燥合体的工作服,干起活儿也利索多了,也更有劲了……”

  其次是饮食方面。30年前,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我,吃在矿山、睡在矿山。那时,吃饭是要粮票的,粗细粮分开,又没有什么副食,很多矿工每月供应的粮食是不够吃的。那时在食堂里吃饭,品种单一,基本上没什么食欲。偶尔吃上一顿肉炒的菜真是一次莫大的奢侈,能解解馋,但也会花去很大一部分生活费。记得那时要是馋了的时候,就会出去买一两花生米,给饭食做佐料,能吃上好几天。至于吃水果,由于品种很少,挣的工资不多,根本不敢想,要是能吃上苹果、黄梨就是莫大的享受了。现在则不同,很多煤矿餐厅实行的是自助餐,鸡、鸭、鱼、肉,几乎每个星期都能吃上。而且,食品花样众多,想吃啥有啥。另外,为了满足井下职工需求,矿上为井下职工每人免费配送一份班中餐,稠稀搭配、甜咸有别,吃了肚里不仅舒坦,而且工作也有劲了。这充分说明了矿工在企业里的“主人翁”地位的凸显与提高。

  再次是住宿方面。矿山初建时期,多数地处偏僻的荒山沟壑,难寻一块平坦的房基。矿工们硬是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在黄砂山坡上一锄一镐地平整出一块块小房基,就地取石代砖,用石灰和黄泥混合代替水泥建墙裙。房顶用五行檩条,纵向钉着一根根松木椽子,再铺上油毛毡,油毛毡上星星点点地压上一些石头砖块。一座座简陋的棚户房,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下错落,挨挨挤挤,密密麻麻,形成不规则的一片职工宿舍。矿工们在这样的棚户区里,雨天时外面大雨、屋内小雨;冬日里要烧土炉子,非常的不便。一个工棚挤上10来个人,那是司空见惯的事。矿工们多么希望能够有个舒适的住宿环境啊!40年后的今天情景可就大不相同了,矿山里高楼林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建起了座座楼房,标准的四人间,矿矿如此。

  最后是出行方面。改革开放前,无论到城里办事还是乡村里的工人上班,都是靠双脚走出来的。当时的道路也是非常的差,基本上都是“泥水路”,下一点小雨就得穿上水靴。后来交通有了变化,家家有了自行车,骑自行车上下班就很风光了,再后来就有了摩托车,如今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小轿车。不仅上下班不发愁,假日里还能带家人自驾游,工人们再也不为出行工具而烦恼,尽情地享受着这幸福的生活!

  智慧矿山 科技支撑

  记得第一次下井,由于当时的生产条件十分落后,徒步入坑到掌子面,要走好几里路,往往走得人浑身冒汗,两腿发软。加之,时不时的煤渣粉尘一个劲往脖子里钻,心里是战战兢兢。老矿工带着你会语重心长地对你说:“干咱这行的就是‘四块石头夹块肉’,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那时,煤炭开采就是人工打眼,放炮落煤。再加上瓦斯、古水、粉尘、顶板脱落等诸多危险没法检测,稍一不慎就有生命之危。那时年轻姑娘们的顺口溜是:“宁嫁要饭的,不嫁挖炭的”。虽然只是个顺口溜,却也充分揭示了当时矿工们工作的危险性。

  如今,经过4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数字矿山智慧矿山已经形成,斜井出入坐上“猴车”平平稳稳,一步不走直达井下;立井的罐笼和电梯一样干干净净,再也不怕煤渣粉尘往脖子里钻了。到工作面也不用走路,坐上井下“小火车”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抵达。采煤有各种型号的综采机,运输有皮带传送。就是从前最怕的瓦斯、古水等无法监测的危险,如今都有先进的仪器监测出来,极大地保障了矿工们的生命安全。而且每一班的入井人数、产量、生产状况都可以在井上的调度中心实时监控。现在的生产效率是过去的十倍百倍。解放生产力,加大安全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加强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建设智慧矿山的核心理念与共识。

  绿色矿山 环保助力

  谈起矿山环境,更是非比从前。记得以前到煤矿是这样的写照:“未进矿山门,已是满脸尘, 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远观黑乎乎,近看像土猪。”不难看出,当时的生产环境确实很糟糕。

  自从进入新时代,矿山旧貌换新颜。矿山人以环保为助力,打造绿色矿山。坚持秉承“煤炭不落地”的先进理念,建成了原煤仓、末煤仓、块煤、矸石仓,生产的煤产品先分别进入煤仓,再通过汽车、火车销往全国各地。同时,为防治煤尘飞扬,各矿对煤炭运输、装卸及各转载点等易产生粉尘的区域,安装了8米高的防风抑尘网。矿山在防风抑尘网顶端安装了可旋转的喷雾洒水装置,每天定时进行喷雾洒水增湿作业,抑制煤尘飞扬。另外,每个煤矿还安排人员每天早、中、晚对环矿区公路、生产区、生活区道路进行清扫,洒水车随时进行洒水降尘,并积极开展矿区绿化,分别种植柳树、槐树、栾树、紫薇、红叶李等树木和三叶草、绿篱等景观植物。目前,每个矿区绿化面积都达到上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5%。可谓:“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春”。

  人文矿山 文化先行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矿山文化单调,枯燥,落后。如今的矿山,文化氛围变浓了,矿工的文体生活丰富多彩了。通过实施矿区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如今漫步矿山,绿树环抱,花草喷香,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在建设优美环境的同时,他们乘势巧打文化牌。“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安全文化、廉政文化和丰富的文体活动应运而生。特别是安全文化长廊的建设各有千秋,无论井上、井下,都可以看到关于煤矿安全的箴言警句和精美画面。值得一提的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各矿工会充分利用节假日,组织大型歌舞晚会及各种球类、棋类比赛活动。除此之外,各类兴趣爱好小组也积极活跃在矿区的各个角落。

  如今,当你漫步于每个矿区,映入眼帘的是蓊蓊郁郁的花草树木,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造型优美的亭台楼阁,绚丽多彩的霓虹彩灯,绿篱环绕的洁净大道,道路两旁的风景文化墙……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广大矿山工人不断努力的结果。在新时代的号角吹响之际,矿山人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明天的生活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者单位:高平市军事化矿山救护队)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关于陵川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以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
以“三基建设”筑牢沁水县高质量转型发展基石
更新观念 对标先进 加压奋进
香港政府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弘扬“红船精神” 践行使命担当
感知中国时尚第一镇濮院镇
对我市扶贫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关于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
政策研究室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邮编:048026 电子信箱:swzys@jconline.cn jcswggb@126.com
最佳浏览效果 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