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虎
这些天,街头巷尾、大街小巷的人,都在围绕着“改革开放四十年”这一热门话题,忆往昔、比今朝、话发展、谈变化。我想,咱一个年迈七旬的老人了,能说点啥呀!想了想,就从亲身经历过的最难忘的一件事说起吧——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省城太原林业专科学校就读。从省城太原到晋城,全程不过350多公里,但因当时交通条件有限,只有公路,没有铁路,加之上面有个“学生乘火车可享受半价”的规定,我们几个农村出身的穷孩子,放寒假回家时为了省钱,决定乘火车绕道石家庄、新乡,再回晋城。这样子,旅途虽然长了点,但合计下来,乘火车比乘汽车划算。
然而,没想到的是,这次“回家之旅”竟然走了四天半。头天下午从太原乘坐火车,途经石家庄转车后,直到第二天傍晚才到达新乡站,新乡转车后,第三天到达焦作站。到焦作后,按说距晋城只有不到一百公里的路途了,但因不通火车,只好乘坐次日早上的汽车回晋城了。谁料,天公不作美,次日早晨汽车发车后又飘起了雪花。眼看距家只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了,由于雪越下越大,路越来越滑,汽车只好停在半道的晋庙铺镇,直到第五天下午天放晴了,才回到了老家晋城。
这次“回家之旅”不仅耗费的时间长,而且还遇到了不少困难。一上车,首先遇到的是“坐车难”。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等等,上车后便挤作一团。在那“一票难求”的时代里,别说是找个座位难,就是能够站在火车里也够幸运的。车厢过道里、洗手间里,甚至座位下面也躺的是人。从太原到石家庄我是到阳泉才挤了个座位,从石家庄到新乡在安阳才挤了个座位。所以,与其说是“坐火车”,倒不如说是“挤火车”。
更令人难忘的是,旅途中的“就餐难”。当初,在物质极大匮乏的“票证时代”,别说是没有钱,即便有钱也买不到想要的东西。不是要“票”,就是要“证”,绿皮火车又大都没有餐车。好不容易凭火车票挤着买了两个烧饼(每人只限买两个),到新乡出站后准备食用时,谁料一下被两个乞丐模样的人抢了个精光。幸亏放假时,学校为每个同学准备了2斤白面馍和1斤玉米面窝窝头,要不可真要“忍饥挨饿”了。
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至今仍久久难忘。今昔相比,不难看出,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有多大啊!而今,晋城通往省城太原的铁路早已开通了,公路已由原先的土公路变为了宽阔的高速路,今年前半年晋城又与郑州、焦作、新乡等市开通了城际公交线路。现在,从晋城到省城太原,再也用不着花费四天半的时间了,而是只用四个多小时就够了,也再不会遇到那些“坐车难”、“就餐难”的情况了。我深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随着晋城高铁、晋城机场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晋城通往省城太原和全国各地的道路,将会变得更加便捷、更加通畅。
(作者单位:中共城区区委老干部局)